首頁 育兒 親子教育

從小培養孩子分享觀

「我家有個1歲6個月大的孩子,他會去搶其他小朋友正在玩的玩具。」
「我的孩子目前2歲,是獨生女,只要被她拿在手上的玩具,她絕對不讓給別人玩。」

其實分享是可以透過學習得來的。2歲大的孩子已懂得運用口語溝通、模仿、想像以及扮演去傳遞經驗。家長若能把握2~7歲這段期黃金期,引導孩子建立分享觀,並逐步養成習慣,相信他會體悟到,「與你分享的快樂,勝過獨自擁有,至今我仍深深感動。」原來分享是一件多麼快樂的事!
從小培養孩子分享觀

何時教導孩子分享觀?

聯合心理諮商所心理師彭心怡表示,分享觀是可以從小建立的。教導孩子擁有知足、能捨的概念,同時讓他知道自己有能力可將感受到的、實際獲得的事物與他人分享,或是帶給人快樂的感覺。在孩子多大的時候可開始教導分享觀念?瑞士的教育心理學家皮亞傑(Piaget)指出2~7歲的孩子已經能使用語言及符號等表徵外在事物,並且以具有簡單的推理能力,因此彭心怡心理師認為,父母若能把握2~7歲的黃金期,逐步引導孩子養成分享的習慣,運用口語溝通、模仿、想像、扮演去傳遞經驗,孩子就會開始慢慢瞭解分享是一件快樂(與別人互動)的事,同時也可以學到更多有趣的事物,而不再是只有以「自我」為中心。

 

學習~從模仿開始

從出生開始,我們所表現出來的思考與言行幾乎都是透過與家人的互動學習而來。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即強調,人的社會行為大部分是透過“觀察學習”獲得的。古人說:「身教重於言教」。對孩子來說,父母(主要照顧者)是他們成長過程中接觸最頻繁的人,舉凡父母的說話方式、吃飯的樣子、日常行為表現,無形中都被孩子學習起來,一言一行都影響著他們,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關鍵性角色。彭心怡心理師建議,可讓孩子從「模仿」開始,初步建立分享概念。比方說,每天花五分鐘的時間,和孩子交換心情,或分享當天的感受。另一種方式是,每天在固定的某個時間點,邀請孩子分享一件他今天想說的小故事(就算是沒有邏輯、天花亂墜地說一些天馬行空的故事也沒關係)。然後在孩子說完之後,給予正面的鼓勵(例如:擁抱、親吻等)。

注意:為避免造成孩子物質上的偏差,以及忽略了分享真正的意義,給孩子的獎勵或鼓勵不要太多物質上的滿足(比方說一直給予孩子想要的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