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說話!兒童居家,危機四伏
根據國民健康局最新公佈的97年「嬰幼兒健康照護需求」調查報告,內容完訪20,290位3歲幼兒家長,發現有13.08%幼兒,過去1年曾因事故傷害就醫;其中96位(0.47%)幼兒甚至因此住院。而因事故傷害前來就醫的前三名類別,依序是:跌倒墜落(8.03%)、物體或人撞擊(1.33%)與尖利物刺割傷(1.06%)。
「家,不若想像般安全!」對於行為、認知能力尚未成熟的小寶寶來說,「家」是每個孩子花最多時間身處的地方,但國內外多項的調查數據均已證實,兒童生命安全最嚴重的威脅並非傳染疾病,而是多數家長最常輕忽的「意外事故」!
「很多悲劇發生,都源於家長的一時輕忽!」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家庭醫學科陳柏臣醫師指出,舉凡一塵不染的窗台、光滑乾淨的地板,甚至舒適柔軟的沙發、美化環境的盆栽,都有可能是殘害寶寶成長的「隱形殺手」。
淡水馬偕紀念醫院小兒科黃瑽寧醫師更提到,隨著寶寶活動力逐漸增強,「很多傷害發生,都是在孩子的『第一次』體驗(如:初次翻身、初次行走)」。正由於孩子還無意識到自己的部分行為可能造成傷害,若家長這時「低估」孩子的能力,傷害就會因此發生。
觀察財團法人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歷年來的生命統計資料,近30年來,台灣1歲以上兒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即是「意外事故」,僅管就1~4歲的幼童來說,每年因「意外事故」死亡的人數雖有逐年下降,但死亡率仍在每10萬人15.5,相較其他先進國家每10萬人只有個位數字的死亡率,顯示台灣家長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 表一 97年三歲幼兒因事故傷害就醫之類型分佈 | ||
| 事故傷害類型 | 就醫* | |
| 人數 | 比率(%) | |
| 發生任一事故傷害 | 2653 | 13.08 | 
| 跌倒墜落 | 1630 | 8.03 | 
| 物體或人撞擊 | 270 | 1.33 | 
| 尖利物刺割傷 | 215 | 1.06 | 
| 燒燙傷 | 203 | 1.00 | 
| 器物夾壓 | 156 | 0.77 | 
| 交通事故 | 101 | 0.50 | 
| 動物咬傷抓傷螫傷 | 53 | 0.26 | 
| 小物品、食品、異物之梗塞 | 43 | 0.21 | 
| 誤食藥物、清潔劑、殺蟲劑 | 14 | 0.07 | 
| 溺水 | 0 | 0 | 
| 其他 | 85 | 0.42 | 
| *註1:完訪樣本數採本題實際完訪樣本數為20,290位個案 註2:其中96位(0.47%)三歲幼兒在過去一年內,曾因事故傷害而住院 註3:本題為複選題,各項類型的百比分加總不為100% | ||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採訪/陳俐君
攝影/羅挺倬
梳化妝/蔡琇惠
演出/Mommy:黃淑如 Baby:林妍臻
諮詢/淡水馬偕紀念醫院小兒感染科  黃瑽寧醫師
   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家庭醫學科  陳柏臣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