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在6個月之前,僅需從母奶或配方奶攝取足夠的能量,之後則必須額外補充副食品,像是富含優質蛋白質的豆類、魚類、肉類、蛋類等,如此才能夠提供寶寶成長所需的營養。
蛋白質(Protein)在人體生長發育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它不僅可以建造與修補身體組織、調節生理機能、促進酸鹼平衡、提供身體能量,也是構成細胞的重要營養素,細胞內除了水分之外,含量最多的就屬蛋白質,從身體外觀的頭髮、肌肉、皮膚到體內的臟器、血液、抗體、酵素等,都能見到蛋白質的蹤影,因此,爸媽在孩子的成長發育過程中,應逐步給予各種富含蛋白質的食物,才能讓孩子健康的長大。
促進生長發育的大功臣
成大醫院營養師徐瑋婷表示,蛋白質為人體三大必須營養素之一,具有三大功能,包括建造與修補身體組織,例如:合成肌肉組織、膠原蛋白等;調節生理機能,例如:促進荷爾蒙分泌、製造酵素、促進酸鹼平衡、產生免疫球抗體等;提供身體能量,當人體葡萄糖攝取不足時,蛋白質可以轉變為能量,以供人體利用,並維持血糖恆定。
蛋白質是由小分子的胺基酸所組成,不同的蛋白質除了功能不同,胺基酸的種類和排序也不一樣。胺基酸又進一步分成必需胺基酸與非必須胺基酸,當人體無法自行合成胺基酸或合成量不足時,此種胺基酸稱為必需胺基酸,代表必須從食物中獲得該營養素,反之,則稱為非必須胺基酸。
基本上,成人共有色胺酸、纈胺酸、異白胺酸、羥丁胺酸、離胺酸、苯丙胺酸、白胺酸、甲硫胺酸、組胺酸等9種必需胺基酸,不過,嬰幼兒為了應付成長發育,則為10種,多了「精胺酸」。精胺酸可以幫助細胞分裂、傷口復原、促進免疫功能、分泌荷爾蒙、排出氨等,一般成人能自行產生,但嬰幼兒因為尚處發育階段,無法自行合成,需要額外從飲食中獲取。
由於蛋白質無法長期儲存於體內,亦必須經常更新,故人們必須每天攝取足夠的蛋白質,蛋白質又可分為高生理價的蛋白質(豆腐製品、魚類、肉類、蛋、海鮮類等)和低生理價的蛋白質(米飯類、麵條類等),前者對於維持生理機能有相當大的助益,當人體吃進這些食物時,會先消化分解成胺基酸,再重新組合成人體所需蛋白質,若缺乏蛋白質,不僅抵抗力會下降,使肌肉失去彈性、光澤,造成生長遲滯、消化不良,還會使體內囤積水分,造成水腫,引發嚴重營養不良等併發症,因此,爸媽應給予孩子各種蛋白質食物,並且均衡攝取,讓孩子能夠健康長大;後者則因蛋白質較低,故幫助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