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兒童猝死對任何家庭而言,都是極大的衝擊及創傷,特別是許多猝死是可以預防的。
造成兒童心因性猝死的原因,包括心臟疾病、外傷及藥物傷害。所幸,許多心因性猝死,在死前可能有症狀,或家族病史、或身體檢查異常。如能及早正確診斷及治療,或可防範這些不必要的猝死。
在今年8月份的兒科醫學雜誌,美國亞特蘭大埃默里大學的杜醫師等,報告他們統計2008~2014年,在美國六間大學醫院,450位3.6~13.8歲的病人,患最常見引致猝死的心臟病的病童,包括QT延長症(239位)、肥厚心肌病變(168位)、多發性心室心律不整(31位)及左冠狀動脈源自右側冠狀竇(12位)。其中7%以突發猝死表現,其餘均事前有症狀,或體檢異常,或有家旅史而求診。
QT延長症及肥厚心肌病變多因家族史而求診,左冠動脈脈源自右側冠狀竇多因胸痛、昏厥或猝死表現,而多發心室心律不整則最常以昏厥或猝死表現,有77%病人在運動時,發生昏厥或猝死。
本研究顯示,兒童期,心因性猝死,通常會有特殊家族病史,臨床症狀或體檢異常,值得家長們重視並及早就醫,以減少遺憾的發生。
現職: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兒科兼任主治醫師
專長:兒科、兒童心臟科、新生兒科、兒童重症、心臟超音波及心導管檢查、心導管治療先天性心臟病
經歷: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院長、國防醫學院教授、台北及台中榮總兒童醫學部部主任、中華民國全國醫師聯合會理事、國際兒童營養及傳染疾病諮詢中心專家、中華民國兒童保健協會理事長、純青嬰幼兒營養研究發展基金會董事、財團法人心臟醫學研究發展基金會董事、衛生署及醫策會醫院評鑑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