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懷孕 產後照護

夏天爆汗,如何預防私密處感染、搔癢、有異味?產後保養5大招學起來!

尿失禁、泌尿道感染、便祕、痔瘡等「不能說的秘密」總教人難以啟齒。產後想遠離私密處問題,除了多喝水、高纖飲食、維持良好作息、定時運動,還可以這麼做!
夏天爆汗,如何預防私密處感染、搔癢、有異味?產後保養5大招學起來!

尿失禁

原因

根據國外研究報告,產後尿失禁發生的機率是23.4%,約為1/4,也就是說每4個人就有1人可能罹患產後尿失禁,且自然產發生機率是剖腹產的3倍(自然產24.9%,剖腹產8.8%),有尿失禁病史和孕期罹患尿失禁的罹病機率更分別高達37.5%、51.7%,明顯高於平均值。不過報告也指出,產後尿失禁大多會在半年內獲得改善,產後6個月內仍有尿失禁症狀的機率僅為2.7%。

產後尿失禁多屬應力性尿失禁(即壓力性尿失禁),主要原因是自然產產道肌肉、結締組織在生產過程中被撕扯、撐開,導致膀胱底部、膀胱頸、尿道括約肌和神經肌肉受傷,以致無法控制排尿,常容易漏尿。

以中醫理論,產後尿失禁分為血瘀和氣虛兩種症型;產後前期多半是血瘀,後期則多為氣虛。血瘀一般好發在經產婦(有1次以上生產經驗的人)身上,原因大多是子宮和尿道受胎兒擠壓造成產傷而堆積淤血。產後1、2週~1、2個月才發生的氣虛型漏尿則通常是子宮復舊不佳、未縮回原本尺寸而持續擠壓膀胱,以及膀胱肌肉收縮力不足導致無法積存尿液所致,這種情況特別容易發生在坐月子期間沒有妥善調養的媽咪身上。

症狀

應力性尿失禁通常會在咳嗽、打噴嚏、快走、跑步、使力搬提重物、變換姿勢的時候漏尿。另外有一種「急尿性尿失禁」則經常伴隨膀胱過動症(即頻尿,不到2小時就想上廁所)與急尿(想尿的時候一定要馬上去解尿)的症狀,嚴重時尿急感一來便會無法控制地漏尿。以上兩種尿失禁雖然發生的時機不同,但對生活品質都會造成莫大的困擾,可能需要使用護墊。

高危險群

產後漏尿的高危險群包括高齡產婦、有飲酒習慣的人、BMI值(身體質量指數,全名為BodyMassIndex,簡稱BMI)超標、腰圍較粗、有便秘病史以及陰道撕裂傷嚴重的產婦。坊間傳言胎兒體積大、哺餵母乳容易有尿失禁,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泌尿部主治醫師鄒頡龍強調,此為無稽之談,毋須採信。

治療

產後治療漏尿最有效的方法是進行凱格爾運動(Kegelexercise)協助骨盆底肌復健。根據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的資料,凱格爾運動執行的原理是提肛縮陰;須全身放鬆、收縮骨盆底和肛門陰道附近的肌肉,一開始每收縮3秒放鬆3秒,之後可以將收縮與放鬆的時間拉長至5秒~10秒,訓練骨盆與肛門的肌肉。產後媽咪一天須做3次,一次10分鐘,可早、中、晚各做一次。

想採用中醫療法的媽咪,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婦科主任蘇珊玉則針對血瘀和氣虛兩種症型分別提供藥方。她表示,川七或川七葉有助化解瘀血,血瘀型尿失禁的人可用川七煮湯、熬湯,或用麻油炒川七葉吃。氣虛型尿失禁則可以服用黃耆排骨湯或補中益氣湯;因為氣虛的病灶多半是坐月子期間所種下,黃耆排骨湯、補中益氣湯的藥材多和坐月子藥膳重疊,補中益氣湯含有黃耆、白朮、陳皮、黨參、甘草、升麻、柴胡、當歸,具有補中益氣,升陽舉陷的功效。

延伸閱讀:別將出血跟惡露搞混!分辨產後大出血10徵兆,救自己一命!

 

凱格爾運動(站姿&坐姿)

預備動作

1.自然放鬆、呼吸,雙腳打開與肩同寬。

2.將雙肩聳起、放下5次。

3.向前旋轉雙肩5次。

名稱

站姿基本式

名稱

坐姿基本式

步驟

1.雙肩自然下垂,雙腳打開與肩同寬。

2.雙手放在腹部,收縮、放鬆會陰部肌肉5次。

3.一手置於肛門感受肛門收縮的力道,收縮時從1數到5;放鬆時也從1數到5

步驟

1.坐在椅子的前半部,將會陰部壓在椅子前緣,身體放輕鬆。

2.雙手置於腹部,收縮會陰部肌肉,收縮時從1數到5然後放鬆,放鬆時也從1數到5。(收縮時會陰部肌肉須離開椅緣,放鬆時回到椅緣)

3.一手置於會陰部收縮會陰部,感覺會陰內縮力量,收縮時從1數到5然後放鬆,放鬆時也從1數到5

名稱

站姿應用式A

名稱

坐姿應用式A

步驟

1.雙腳打開與肩同寬,雙手扶著椅背或桌子。

2.腳尖墊高。

3.雙腳腳跟併攏,收縮會陰肌肉,收縮時從1數到5

4.腳跟恢復與肩同寬,放鬆會陰部肌肉。

步驟

1.坐在椅子的前半部,雙肩自然下垂,將彈性球置於大腿內側膝蓋間。

2.將球夾在雙腿膝蓋間,向內夾緊同時收縮會陰部肌肉,收縮時從1數到5然後放鬆(不要用力夾球),放鬆時也從1數到5

名稱

站姿應用式B

名稱

坐姿應用式B

步驟

1.雙腳打開與肩同寬,雙手扶著椅背或桌子。

2.墊高左腳腳尖,右腳交叉至左腿後方向後伸直,收縮會陰部肌肉,收縮時從1數到5

3.放下右腳同時放鬆會陰部肌肉,放鬆時從1數到5

4.墊高右腳腳尖,左腳交叉至右腿後方向後伸直,收縮會陰部肌肉,收縮時從1數到5

5.放下左腳同時放鬆會陰部肌肉,放鬆時從1數到5

 

步驟

1.坐在椅子的前半部,將強力彈性皮帶套在兩側大腿近膝蓋處。

2.雙腿向外打開並收縮會陰部肌肉,收縮時從1數到5,感覺會陰部肌肉收縮後再放鬆,放鬆時也從1數到5

 

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福利部網站整理/嬰兒與母親雜誌編輯部

 

飲食

西瓜、楊桃、奇異果、香瓜、柿子、柚子、橘子、李子、枇杷、雪梨、草莓、葡萄柚、桑椹以及蘆薈、蘿蔔、蓮藕、茭白荀、海帶、紫菜、苦瓜、竹筍、豆腐、絲瓜、萵苣、菠菜、白菜、冬瓜、莧菜、茄子、芥菜、芹菜、芥藍菜、黃瓜、空心菜、紅鳳菜、油菜、包心白菜、荸薺、地瓜葉、金針菜、黃豆芽等寒涼類蔬果和冰品容易引發尿失禁,產後最好少碰為妙。媽咪應儘量多攝取溫性食物以預防漏尿。

預防

除了落實凱格爾運動,預防產後漏尿的首要條件是戒菸。另外,過重本來就是應力性尿失禁的危險因子,孕前就要將體重調整至標準範圍內(BMI值18.5~24),產後也應儘速讓體重回到標準值。而因為腹部使力解便也會讓尿道鬆弛,有便秘隱憂的人最好多吃高膳食纖維的蔬果、養成規律排便習慣,以免便秘而併發漏尿。

解惑

產後漏尿無庸置疑會在生活中造成許多不便。雖然研究顯示產後尿失禁多在半年內就會緩解,但仍有人無法完全痊癒,有些人甚至到了中老年還會持續漏尿,這種情況就需要進行手術。也許有人會問,既然尿失禁的原因是陰道、尿道括約肌受擠壓所致,為何無須藉由陰道分娩的剖腹產也會有漏尿問題?其實,女性尿失禁有多重原因,體重過重的人也是產後漏尿的高危險群,且胎兒到第3孕期不免會擠壓膀胱、尿道,因此即便採取剖腹產,也有可能因為本身體重過重或懷孕後期胎兒擠壓子宮下方肌肉而產生漏尿。根據2014年美國婦產科醫學會的研究共識,自然產與剖腹產產後2年內發生尿失禁的機率是相同的。

 

避免尿失禁,選剖腹產?

鄒頡龍醫師強調,產後尿失禁大多在產後6個月即可恢復,即便剖腹產產後尿失禁的機率較低,在選擇生產方式時仍應考量多項因素、評估風險再行決定。醫學界認為只為了避免產後漏尿而選擇剖腹產反而可能引發不必要的風險。

 

產後症狀

泌尿道感染

原因

女性泌尿道較短,細菌很容易從泌尿道進入膀胱,孕期受荷爾蒙變化影響免疫力較弱,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感染細菌。尤其懷孕後期肚子變大,較難保持會陰部清潔,也讓泌尿道感染成為孕期最常見的感染疾病;若沒有善加治療,可能惡化成急性腎盂腎炎,進而引發早產甚至生出低體重寶寶。產後泌尿道感染雖然在臨床上比率不高,但媽咪若水喝不夠沒有正常排尿,或因陰道腫脹、排尿不適而憋尿也容易感染細菌。此外,有些人在產後因為膀胱收縮力變差而尿滯留(尿不出來),必須導尿或放置尿管,這也會造成感染的風險。

在中醫觀點,細菌感染通常好發在免疫力低,也就是氣虛、溼熱的人身上。孕期分泌的黃體素會抑止膀胱逼尿肌收縮並使輸尿管鬆弛,進而引發尿液滯留,尿液滯留時間一長就可能讓細菌入侵造成泌尿道感染。

症狀

尿道會有疼痛、灼熱感,也會有頻尿、尿急甚至血尿(尿液偏紅或呈深茶色)的症狀,另外還會合併恥骨漲痛不適。

治療

產後少了胎兒的顧慮,媽咪可以放心使用抗生素治療,只要定時服用抗生素就能很快復元。如用中藥治療,因為產後泌尿道感染屬於溼熱的熱症,由蓮子、黃耆、車前子等中藥組成的清心蓮子飲有助清心利濕,益氣養陰,適合溼熱症型的媽咪服用。

飲食

一般民眾常會喝蔓越莓汁以預防泌尿道感染。對此,鄒頡龍醫師指出,的確有研究顯示蔓越莓汁可以降低細菌附著在泌尿道的機率,但此種論點仍有爭議。以他的立場,蔓越莓汁也是一種水分來源,只要沒有糖尿病,媽咪可以適度攝取。但因為果汁含糖量較多,須注意不要攝取過量。

預防

除了多喝水把尿液排空,因為產後分泌物較多,最好穿寬鬆的褲子以防會陰部悶熱潮濕,同時也要勤換棉墊,避免使用陰道塞條,使會陰部保持乾淨清潔。開始回復正常性生活的媽咪,行房後應多補充水份排空尿液。容易感染細菌、偏溼熱體質的人,最好避免攝取冰涼、燥熱的極端食物,如剉冰、冰淇淋和芥末、辣椒、大蒜、蔥、薑、花椒、韭菜、茴香、沙茶、咖哩、酒類等食物及調味品。

延伸閱讀:產後吃很少還是胖?代謝科醫師教妳4招養成易瘦體質!

 

便秘

原因

腸道大多由平滑肌組成,孕期黃體素分泌增加使平滑肌蠕動趨緩,糞便在腸道內停留過久、水分被大量吸收便會乾結。此外,子宮逐漸增大壓迫到直腸也會讓糞便不易排出,加上腹部膨大施力不易,自然讓解便難度升高。而在進入產後階段,子宮在未回復正常尺寸前仍會壓迫直腸;臥床休息則讓媽咪的運動量較孕期更為下降。另外,因為排便使力會牽動到腹部和會陰部傷口,媽咪解便時多半不敢過於用力,使得糞便排不乾淨,糞便滯留腸道又會更加乾硬、更加排不出來,如此惡性循環便造成產後便秘。

另一方面,依中醫理論,媽咪在生產的過程中流失氣血,導致血、水、氣三元素不足;缺血、缺水讓大便乾結,氣不足則讓排便時無法施力。

症狀

一般來說,一天解3次便~3天解1次便都在正常範圍內,超過3天以上未解便或糞便特別乾硬、需要花費大量力氣才能解出,就可能是便秘的癥兆。便秘的人通常解便時間很長,肛門會搔癢、腫脹、疼痛、肛裂(解便時血滴到馬桶中、解便完擦拭有血、糞便表面有血)。產後便秘會讓產婦的傷口(會陰部或腹部)更為疼痛,且會加重痔瘡症狀,使其腫脹或往外脫垂。

依中醫解釋,血瘀、血虛、氣虛為產後便秘的三大症型;血瘀的生產傷口會特別疼痛而無法用力排便、血虛的糞便較乾、氣虛則是排便力道不足。而由於糞便滯留腸道容易產生毒素,產後便秘通常會併發上火、長青春痘等癥狀,假使沒有徹底根除使其嚴重惡化,甚至可能引發大腸癌。

 

便秘會讓子宮脫垂?

子宮脫垂的主要原因是子宮附近的結締組織、韌帶鬆弛,常見於高齡產婦、子宮韌帶較鬆弛的產婦。產後便秘會讓腹壓增大,加重子宮脫垂的症狀,但並非子宮脫垂的直接原因。

 

產後症狀

高危險群

產後失血量較大、會陰部裂傷傷口較大、剖腹產腸道沾黏的媽咪都是便秘的高危險群。此外,高齡產婦、平日喜歡吃精緻食品,缺乏纖維質、膳食纖維的人也可能產生產後便秘的症狀。

治療

便祕初期可多喝水、多攝取高纖蔬菜、高纖水果、喝乳酸菌飲料及規律運動改善症狀。若超過一週仍未改善也未解便,就須接受醫師治療。大里仁愛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孫志誠表示,一般來說,輕微便秘僅需服用軟便劑,較嚴重的便秘則須以肛門塞劑、浣腸刺激解便,或服用氧化鎂、sennoside膜衣錠促進腸道蠕動,醫師也會視情況用手套替病患摳出糞便。因為痔瘡手術術後會產生許多分泌物,肛門也會疼痛不適,不適合身體虛弱的產後媽咪,醫師通常會採取保守治療,以藥物、藥膏或溫水坐浴為主。如嚴重到需要開刀,則會選擇疼痛程度較輕微的痔瘡結紮手術。對於哺乳媽咪所擔心的服用藥物會影響寶寶,他解釋,軟便劑或止痛藥對哺乳影響不大,局部藥膏也不會對寶寶產生不良影響,媽咪可以放心接受治療。

坐月子期間服用的生化湯兼具補血、活血的功能,生化湯中的當歸、桃仁具軟便功效,可以緩解血瘀、血虛的症狀;黃耆、黨參則可以紓解氣虛。若便秘遲遲未改善,也可以服用具軟便功效的何首烏。而除了中藥方劑,因為當歸和何首烏有補腎、補血的功效,媽咪也可以飲用當歸湯、當歸麵線、當歸烏骨雞湯、何首烏雞湯等藥膳治療便秘。

預防

提醒媽咪,平常就要養成定時解便的習慣,一有便意就應立即如廁,切忌憋便。產後可以多採溫水坐浴促進血液循環,在水中滴幾滴優碘殺菌,將水溫控制在40℃~42℃上下即可。也可以在解便前於肛門處擦拭油性的潤滑藥膏。

古法坐月子有許多禁忌,有人因此少喝水、不吃蔬果,反而會造成排便不順。蘇珊玉主任強調,坐月子仍要補充足夠的水份和蔬果,以營養均衡為主,才不會因小失大、顧此失彼。她強調,其實坐月子的方劑對預防產後排泄有顯著的效果,媽咪只要認真坐月子、在坐月子期間善加調養身體,產後大多不會有排泄上的問題。

排尿排便不順「灸」一下就通

尿失禁針灸穴道

便秘針灸穴道

名稱

中極穴

名稱

下巨虛

位置

肚臍下方4

位置

小腿膝蓋外側膝眼往下9

經脈

任脈

經脈

足陽明胃經

功效

溫暖下腹部、膀胱

功效

疏調大腸、小腸,理氣消滯

方法

拿艾炷或艾條灸5~10分鐘,或用熱毛巾熱敷5~10分鐘

方法

拿艾炷或艾條灸5~10分鐘

作用

加強膀胱收縮力道,有助排尿順暢

作用

促進腸子蠕動

資料來源/蘇珊玉主任整理/嬰兒與母親雜誌編輯部

痔瘡

原因

痔瘡是肛門通道上動靜脈血管曲張和鬆弛的結締組織所構成。每個人身上都有痔瘡組織,但通常發作後才需要治療,據統計,約有5%的人會出現明顯的痔瘡症狀。產後痔瘡的原因大概有兩種;首先,自然產因為需要大量施力將胎兒娩出,容易影響肛門附近靜脈回流、讓痔瘡惡化。再者,分娩時產程過長、下腹部持續使力也容易阻礙肛門靜脈回流造成痔瘡發作。

症狀

肛門通道有一圈齒狀線,齒狀線以內的痔瘡稱為內痔;齒狀線以外的痔瘡則稱為外痔。內痔的神經分布以內臟神經為主;外痔則以體神經(身體表面神經)為主。由於內臟神經對痛較不敏感,因此內痔容易出血,但多半不會感覺疼痛;體神經對痛覺較敏感,所以外痔常會在解便時感到疼痛。外痔和正常皮膚組織一樣,但在急性血管栓塞時,一、兩天內就會形成紫黑色大型腫塊,並會腫脹、疼痛,這種急性栓塞的痔瘡須局部麻醉將其摘除。內痔因靠近直腸黏膜,外翻出來的顏色近似直腸黏膜的紅色。其分為4個等級;第1級會流血但不會脫出於肛門外;第2級在解便時會脫出在肛門外,但解完便即會回復原位;第3級是解便時脫出在肛門外但不會自動歸位,須用手將其推回原位;最嚴重的第4級則是無法用手推回去,即使用手推回也會再度脫出。

治療

以內痔來說,通常第1、第2級痔瘡僅須擦拭局部藥膏,用溫水坐浴的方式保持局部清潔;第3、第4級則須動手術割除。考量到產後媽咪的腹部或會陰部傷口可能尚未痊癒,加上肛門痔瘡手術術後會有許多分泌物,會加重產後不適。醫師對產後痔瘡的媽咪多半會採取藥物、局部藥膏等保守治療,或選擇術後較不易產生疼痛的痔瘡結紮手術。對於擔心藥物影響寶寶的哺乳媽咪,孫志誠主任說,無論是軟便劑或止痛藥都不會影響寶寶,媽咪在治療過程中仍可以正常哺乳。外痔治療方式與內痔差不多,但如果持續感到疼痛,就要在痔瘡部位局部麻醉,將栓塞的部分切除。這種局部切除的手術又快又簡單,不會造成太大不適,媽咪可以放心。

預防

孫志誠主任提醒,痔瘡和便秘一體兩面,便秘緩解有助降低痔瘡發作的機率,媽咪在產後最好儘量攝取富含纖維質、維生素的飲食,多用溫水坐浴護理肛門,並養成定時解便的習慣、多下床活動,這就是讓痔瘡、便秘遠離的最佳保養之道。

 

產後症狀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採訪撰文/戴筠

諮詢/大里仁愛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 孫志誠、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婦科主任 蘇珊玉、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泌尿部主治醫師 鄒頡龍

參考/行政院衛生福利部網站、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網站、痔瘡治療資訊網

插畫/日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