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後一天比一天冷。在這個寒風刺骨的時節,不少人會呼朋引伴到薑母鴨、羊肉爐等藥膳店「補一下」。根據中醫秋冬養陰的觀念,傳統冬令進補以性溫料理為主,主要是用牛、羊、鴨等具溫血功效的肉類搭配四物、八珍、十全等滋潤滋補的藥材。但因為不同體質有不同的進補方式,不是每種體質都適合傳統冬令進補的溫補,以下請耕莘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白懿禎針對不同體質分別給予冬令進補的建議:
熱性體質
體質燥熱的人容易口乾舌燥,平常吃烤、炸、辣的食物或晚上睡不好就會嘴破;吃胡椒、辣椒則容易流鼻血,對水的需求量較大。由於糞便較硬,排便時往往會產生困難。白懿禎醫師表示,熱性體質的人在冬天最好以性質相對平和的四神湯取代四物、八珍、十全等溫補藥膳。四神湯具有補脾胃的功效,任何體質的人吃都不會有問題。若還是想溫補,建議將全雞換成鱔魚;烹調八珍湯時少放點川芎,並將熟地換成生地。
寒性體質
大多數女性都屬於寒性體質。寒性體質的人每逢冬天就會手腳冰冷,有些人甚至連腹部都會冰冰涼涼,無論蓋多厚的被子都無法改善,相對比較適合溫補。不過白懿禎醫師也提醒,寒性體質的人若常吃烤、炸、辣的食物還是會上火,溫補時一樣會讓身體感到燥熱,進補前最好還是先向合格中醫師諮詢比較保險。
溫補暖心又暖胃?這些人要注意 溫補藥膳容易讓身體燥熱,皮膚較敏感(一遇熱就會起疹子)的人吃多會產生蕁麻疹等副作用;平時有睡眠困擾的人吃了添加酒精的藥膳則會口乾舌燥,更不容易入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