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寶貝健康

10種寶寶疫苗,新手爸媽一定要知道!2018年寶寶疫苗最新完整版

爸比媽咪都知道寶寶接種疫苗可以預防感染,但到底何時要打哪一種疫苗,卻是搞不太清楚,再加上每年的疫苗政策都有些變動,更讓爸媽是一頭霧水,趕緊閱讀本文更新2018年寶寶疫苗最新完整資訊!
10種寶寶疫苗,新手爸媽一定要知道!2018年寶寶疫苗最新完整版

 

寶寶從出生24小時之內就要接種第一隻疫苗,直到入小學之前有10種以上的公費疫苗要施打!到底什麼是疫苗?為什麼寶寶沒事要挨這麼多針呢?接種疫苗之後,寶寶就不會生病了嗎?帶寶寶接種疫苗有何需要留意之處呢?

搞懂疫苗,再帶寶寶接種疫苗!

打疫苗產生抗體保護

禾馨新生婦幼診所小兒科主治醫師陳映庄指出,接種疫苗就是將病毒或細菌的毒素減弱或取死掉的病毒或細菌打進人體,讓人體假裝感染,藉此產生抗體。其中,「活性減毒疫苗」就是運用特殊化學藥劑將活的病毒或細菌其毒性減弱打進身體之中,而「不活化疫苗」則是取死掉的病毒或是毒素製成。

兩者最大差異就是活性減毒疫苗的效果較好,因為像是真的感染了一樣,疫苗的反應效果及持續效果較佳,幾乎只要施打1、2針,就可以有10~20年的保護效果。不活化疫苗則要打好幾針,才會有差不多的效果。

不過,活性減毒疫苗的缺點也就在於與真的感染十分相像,因此發燒不適等副作用也較容易出現。反之,施打不活化疫苗雖然也有可能會發燒,但機率很低。

打了疫苗還是會生病

接種了疫苗,身體有了抗體,下次倘若真的碰到這些病毒或細菌,就不會被感染或是減輕症狀表現。說到這裡,有些爸媽可能就會想說為何打了疫苗,寶寶還是會被感染呢?

陳映庄醫師解釋,有些寶寶天生就是做不出抗體,即便打了疫苗也沒有用。有一部分寶寶則是打了疫苗之後,產生的抗體量不夠多,還是可能會感染,但症狀會減輕許多。不過,大部分的寶寶因此有了足夠抗體,當病毒或細菌一靠近身體就死掉了,沒有辦法致病,這也就是為何寶寶需要接種疫苗的原因。

既然還是會感染,為何要接種疫苗?以水痘疫苗為例,接種疫苗之後,寶寶可能只會發燒1、2天,但若不小心感染了水痘,可要發燒3~5天,再加上滿身疹子,沒有辦法安穩休息,甚至還有腦膜炎的可能,兩者的危險性實在差很多。

按照時程接種疫苗

有些求好心切的爸媽心想疫苗可不可以早一點打,藉此早點產生保護力?陳映庄醫師表示,有些疫苗太早接種,反而沒有什麼效果,一方面是寶寶體內還有媽咪的抗體,若太早施打疫苗,媽咪的抗體會將疫苗中和;另一方面,年幼寶寶的免疫反應還沒有那麼強,有可能打了疫苗,卻做不出抗體來。因此,早一點接種疫苗並不一定對於寶寶比較好,還是按時接種才能發揮疫苗的最佳效果!

Tips:感冒不舒服可以接種疫苗嗎?

如果只是一點點的鼻涕與咳嗽,沒有發燒、活力精神都很好的小感冒,大部分的疫苗都可以接種。唯獨活性減毒疫苗還是慎重一點比較好,倘若感冒症狀十分明顯,也許下次再施打較為合適,這一切還是兒科醫師評估較為妥當。

 

1.B型肝炎疫苗

疫苗類型:非活性疫苗

接種年齡:出生24小時以內、滿1個月、滿6個月

劑別:第1劑、第2劑、第3劑

接種方式:肌肉注射(通常接種於大腿)

預防疾病:

B型肝炎是含有B型肝炎病毒的血液或體液透過皮膚或黏膜進入體內而感染,而母嬰間的垂直感染,是臺灣地區B型肝炎盛行的重要原因,40~50%的帶原者是經由此途徑傳染。

孕媽咪若於B型肝炎產前檢查得知為高傳染性B型肝炎帶原者,新生寶寶不論出生體重亦或早產,如臨床狀況穩定,於出生24小時內接種B型肝炎疫苗以外,還要再接種1劑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肝硬化與肝癌為國人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且與B型肝炎慢性帶原者有密切關係。臺灣為B型肝炎高感染地區,年幼時期的感染易演變成慢性帶原者,按時完成預防接種能有效預防B型肝炎的感染。

疫苗副作用:一般少有特別反應。

除了疫苗之外的預防:

B型肝炎的預防除了施打疫苗之外,陳映庄醫師提醒,避免牙刷共用是常被忽略的小地方!刷牙有時候一不小心就會刷到牙齦受傷流血,此時若是有B型肝炎病毒在上頭,就很容易被感染了。

2.五合一疫苗

疫苗類型:非活性疫苗

接種年齡:滿2個月、滿4個月、滿6個月、滿18個月

劑別:第1劑、第2劑、第3劑(與第3劑B型肝炎疫苗結合為六合一)、第4劑

接種方式:肌肉注射(通常接種於大腿)

NEW!
2017年5月起,兩針合併為一針,以六合一疫苗取代五合一疫苗第3劑及B型肝炎疫苗第3劑,也就是說寶寶滿2個月、滿4個月、滿1歲6個月接種五合一疫苗,只有滿6個月時接種的是六合一疫苗。

防疾病:

白喉:

由白喉棒狀桿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主要侵犯扁桃腺、咽頭、喉頭、鼻腔,被侵犯的部位組織會壞死,一般發生於15歲以下缺乏免疫力的兒童,所幸預防接種政策的落實,臺灣自1981年之後已無白喉確定病例。

破傷風:

由破傷風桿菌所引起的,若發現傷口有被土壤、塵土或動物及人類糞便污染,或生鏽器具割傷,就有感染的可能性。

百日咳: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桿菌所引起,病患多半為5歲以下兒童,嚴重症狀好發於6個月以下嬰幼兒。臺灣疫苗接種率高,目前百日咳病患,大多是哥哥姊姊或父母…等長輩透過飛沫傳染把病菌傳播給小小孩。

小兒麻痺:

人類是小兒麻痺病毒唯一的宿主,其感染來源是患者的糞便或口咽分泌物,95%以上感染後症狀不明顯,病情輕的有發燒、頭痛、腸胃障礙、頸背僵硬…等症狀,重則造成肢體麻痺、終身殘障,甚至造成吞嚥或呼吸肌肉的麻痺而死亡。

b型嗜血桿菌:

b型嗜血桿菌是兒童上呼吸道常見的細菌,能引起多種侵襲性疾病,其中以腦膜炎威脅性最大。病患大多數為5歲以下兒童,好發於3個月~3歲的嬰幼兒,一半以上的病例為1歲以下的嬰兒。

疫苗副作用:

‧接種後1~3天可能發生注射部位紅腫、酸痛,偶爾有哭鬧不安、疲倦、食慾不振或嘔吐…等症狀,通常2~3天後會恢復。

‧不停啼哭或發高燒之症狀則較為少見;而嚴重不良反應如嚴重過敏、昏睡或痙攣則極為罕見。

‧如接種部位紅腫持續擴大、接種後持續高燒超過48小時或發生嚴重過敏及嚴重不適,儘速請醫師處理。

除了疫苗之外的預防:

‧白喉、百日咳及b型嗜血桿菌屬於呼吸道感染疾病,除了接種疫苗之外,平時寶寶勤洗手、減少出入公共場所,爸媽若有感冒症狀就應該戴上口罩,避免接近嬰幼兒。

‧小兒麻痺的預防不僅多洗手,注意個人衛生,也不要讓寶寶吃生食,以減少感染機會。

‧倘若嬰幼兒受傷的傷口較深,陳映庄醫師建議儘速前往醫療院所,有可能需要施打破傷風免疫球蛋白,以中和破傷風桿菌。

NEW!
原本滿5歲至入小學前的幼童應施打的「白喉、百日咳、破傷風、小兒麻痹四合一減量疫苗」,疾管署宣布將自2017年10月間陸續改為「四合一全量疫苗」,對於百日咳將有更好的保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