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吳四維
注意力缺失過動症(以下簡稱ADHD)是一種腦部神經發展不成熟的疾病,症狀主要以注意力功能不良(容易分心、遺忘與生活管理差)與衝動控制不佳(缺乏耐心、坐不住與控制不住行為)來表現,若未經治療常嚴重且長期影響小孩未來的學習成就、人際關係與人格發展。患者通常自學齡前就開始現症狀,且有40%的患者症狀會持續到成人,儘早提供其療育與治療對ADHD小孩未來的發展相當重要。
作者: 編輯部
注意力缺失的發生率約佔整體注意力缺失/過動症兒童的20%~30%,全台約有4~6萬的孩子受到此困擾。這群被診斷為注意力缺失的孩子,多數被認為是大腦內部出現了一些功能障礙,如多巴胺或正腎上腺素的分泌與吸收出現問題,因此醫師會開立利他能或專思達等藥物來改善這類的問題;同時,根據多數研究顯示,如果搭配行為療法、良好的環境與親職教育等,多管齊下,效果相得益彰。然而,所有被診斷為注意力缺失的孩子都能在上述的治療策略下都能獲得改善嗎?答案肯定是:「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