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周品攸
千萬別忘了孩子還在車上,或者認為只是離開幾分鐘,而將孩子反鎖在車內,這種行為不只違法,更是讓孩子陷於危險中。
作者: 姊妹淘
太多上一輩的父母總有重男輕女的觀念,一個個都把兒子當成永遠長不大的小寶貝,從交往女友到結婚到生孩子到孫子怎麼養都要干涉到底,教育出如今充斥社會的「台灣巨嬰」。
作者: Editor
許多生命中的寶貴記憶,都和身體互動有關:阿嬤撫摸孫子臉龐的手,媽媽在睡前給孩子的擁抱,戀人眼中只有彼此的親吻,好哥兒們相互拍背打氣……身體互動,總能直達內,留存感動記憶。
作者: 編輯部
小珍的2歲多兒子由公婆幫忙帶。雖然公婆很照顧寶貝孫子,可是,每次要將孩子帶離開他們身邊,公婆總顯得十分為難!像有時小珍想帶孩子去公園溜滑梯,得經過公婆的同意;偶爾小珍和老公帶兒子出去玩,回家後公婆發現孫子受傷了,還會語帶質詢的問小珍發生什麼事……。公婆的插手令小珍忍不住納悶:「到底我是小孩的媽?或你們才是?」
作者: 小羊貝貝
我不只一次在公共場合,看到帶著小孩的年輕媽媽,對著自己的母親不耐煩、擺臭臉、甚至頤指氣使的指揮著孩子的外婆,去做這、做那的。因為她們的態度都很差,所以我猜不太可能是婆婆,一定是自己的母親。
作者: 彭凱莉
躺在病床上側胎心音時,除了肚子裡小王子的心跳聲,隔著窗簾也聽到隔壁床已經進入產程的孕媽痛到微微的啜泣聲,一旁的先生很努力的提醒著她,不要緊張、不要哭、我愛你等等之類的,而我則是提著手機一邊忙著向婆婆解釋小公主的病情,她老人家因為擔心孫子在那一晚打了5通電話給我, 而另一邊我用僅剩的電力回覆王先生遠在上海的關心訊息,也順帶請王先生帶話給婆婆,醫生說我要多休息請她不用擔心,但換來的是隔天更無同理心的電話,一句「你老公叫我不要打電話吵你」.....老實說,這樣的關心與疲勞轟炸,讓那時心力交瘁的我真心覺得當個單親媽媽比較好!
作者: 彭凱莉
有粉媽跟我分享,其實她很後悔給自己的媽媽幫忙育兒,不是因為觀念上的差異,也不是娘家媽媽照顧的不好,而是她發現,照顧幼兒不僅對年邁的媽媽來說是非常辛苦的重擔,她的媽媽也因為幫忙照顧孫子,無意間變成他們夫妻倆甚至是夫家差使的對象!
作者: 鴨捲媽
鴨爸曾說過小時候他哥哥打破玻璃,奶奶很高興地說『我的孫子終於會打破玻璃了!』這種對話以前聽起來很白爛,但當了父母之後還真的很常發生....
作者: 何叔芳小兒科
作者: 編輯部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98年家庭收支調查報告顯示,全台戶口中僅由祖孫所組成的有8萬多戶;99年接受各地家扶中心扶助的家庭共有2,1692戶,其中屬於狹義隔代教養家庭的共有1217戶,其中還不包括許多潛在的隔代教養家庭數。 *註:祖孫家庭定義為該戶成員為祖父(母)輩及至少一位未婚孫子(女)輩,且第二代直系親屬(父母輩)不為戶內人口,但可能含有同住之第二代非直系親屬。
作者: 編輯部
前言: 早期隔代教養家庭大多是因父母親雙亡、離婚或托育等狀況,因此由阿公阿嬤擔起教養孫子女的任務;然而隨著社會的變遷,家庭結構的轉變,隔代教養家庭的數字不僅逐年攀升,產生的原因也越來越複雜,不像過去單純。 這次,我們透過台北南區家庭扶助中心的協助與安排,訪問到住在台北萬華區,獨自扛起教養孫子責任的曾阿嬤。儘管肩上的重擔不輕鬆,阿嬤仍以開朗的笑聲、樂觀的態度面對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