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佳琦
隨著暑假來臨,客家委員會再度推出廣受好評的「客家幣」數位振興計畫,鼓勵民眾走入客庄、體驗客語文化。
作者: 高旻君
你有多久沒聽到「正來尞」?你知道「謝謝」在四種客語腔調中的說法嗎?一群中央大學的學生,想要找回屬於自己的母語,也想讓更多年輕人輕鬆成為「客青」,於是他們以大學生活為架構,創造了趣味又紮實的客語教材《來去學客話》。
作者: Editor
新竹市客語親子團發起人戴蘊思,分享與孩子用客語進行親子共讀的過程,甜蜜而美好,甚至幫自己找回了母語。 音樂人林生祥女兒早產,夫妻倆擔憂掛心,期盼她健康,細心呵護成長過程中,竟意外撫平自己童年的傷口,親子互動化為一首首客家童謠。
作者: 游資芸
一種語言代表著一個文化,客語教育工作者林慧君,堅持在家與三個孩子用全母語互動,她希望客語在孩子們心中,有一種回家的感覺,並傳承下去成為下一代的競爭力。
作者: 游資芸
身兼職能治療師的客家歌手邱廉欽,因祖父母意外身故,決心找回母語記憶,用音樂引領4個兒子說母語,一路上他發揮治療師的專業,引導孩子配音、唱歌、拍影片,成就滿滿之餘也為自己撿回客語。
作者: 游資芸
雙母語學習是現今主流的教育趨勢,爸媽一人一語跟孩子說雙母語,不但能輕鬆學會兩種語言,還能刺激幼兒大腦發育,增進各項發展能力。
作者: 游資芸
林生祥女兒早產,夫妻倆擔憂掛心,期盼她健康,細心呵護成長過程中,竟意外撫平自己童年的傷口,親子互動化為一首首客家童謠。孩子送給父母的禮物,遠比父母付出更多,林生祥感慨:「女兒讓我再過一次童年。」
作者: 游資芸
語言要趁早學!幼兒園是孩子的第一個學校,一位中班孩童,透過沉浸式教學,從「不會」到「學會」客語,並把客語帶到家庭,小小年紀便為自己增加不同語言的溝通渠道,也為未來增添競爭力。
作者: 游資芸
親子共讀除了用華語、英語,還能用何種語言?最新潮的答案是母語!新竹市客語親子團發起人戴蘊思分享,與兩個孩子用客語進行親子共讀的過程,甜蜜而美好,甚至幫自己找回了母語。
作者: 游資芸
學語言,除了天分更需要技巧!精通12種語言的兒科醫師朱子宏認為,學語言沒有捷徑,每種仍需至少上百小時的投入,父母一人一種語言進行雙語教育,能給孩子輕鬆有效又記憶持久的沉浸式學習!
作者: 邱明瑜
台灣的美,來自於多元族群交織出獨特的文化內涵,而語言就是領略文化的重要一環,客委會語言發展處饒栢丞科長與老婆徐美婷都是道地客家人,不過兩人由於工作生活都在台北,為了讓小孩可以從小接觸母語,兩夫妻用心營造了許多語言使用的機會,讓七歲的兒子自然的講出一口流利的客語。
作者: 1+1=3。小Yo之家
桃園龍潭客家文化館親子探索館是一座全年齡化客語沉浸式互動空間,有家家酒、角色扮演、繪本桌遊、手作體驗與劇場表演等8大主題,來到這裡也可以順遊戶外景點兒童遊戲場,桐花季賞桐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