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懷孕 名人家庭

【父親節專題】客委會語言發展處科長饒栢丞|鼓勵代替說教 父子時間重質不重量

台灣的美,來自於多元族群交織出獨特的文化內涵,而語言就是領略文化的重要一環,客委會語言發展處饒栢丞科長與老婆徐美婷都是道地客家人,不過兩人由於工作生活都在台北,為了讓小孩可以從小接觸母語,兩夫妻用心營造了許多語言使用的機會,讓七歲的兒子自然的講出一口流利的客語。
【父親節專題】客委會語言發展處科長饒栢丞|鼓勵代替說教 父子時間重質不重量

(圖片提供/饒栢丞)

 

過完暑假就要升小二的的饒玲旭是客家委員會語言發展處饒栢丞科長的兒子,對於兒子能講得一口流利的客語,饒栢丞歸功於從小耳濡目染加上老婆的全職陪伴。旭玲直到五歲上幼稚園前都是由媽媽徐美玲全職照顧,雖然相較於媽媽的角色,饒栢丞承認自己因為工作的關係的確較少時間可以陪伴兒子,但他強調自己只要有時間就會全心陪伴,所以兒子還是非常黏他。

 

堅持使用母語

來自苗栗的饒栢丞與來自新竹的徐美婷結婚後都在台北工作生活,為了營造自然而然可以講客語的環境,饒栢丞認為「堅持使用母語」很重要,讓小孩習慣以母語思考回應,生活溝通或是學習講解,都可以用簡單的客語解說。不論是床邊故事、教數學、國語等科目,夫妻倆都以全客語跟小朋友溝通,即便日常電話通話也是,甚至會要求客庄長輩要跟小朋友說客語,讓小朋友習慣以客語思維作表達。

 

善用周邊學習資源

其次,父母客語能力的持續自我提升同樣重要,例如客委會的哈客網有很豐富的客語學習資源,搭配收聽客家廣播電台、客家電視台,對於都會地區客籍家長自學及創造沉浸式環境很有幫助,畢竟語言用進廢退,持續沉浸及使用,客語傳承發揚才會越來越容易。

(圖片提供/饒栢丞)

 

共同參加認證檢定

還有鼓勵小朋友參加客語能力認證,不僅小朋友參加,全家也都要一起參與認證檢定,讓小朋友覺得這是全家人一起要完成的目標,而不是只有他一個人孤軍奮戰。小朋友參加幼幼客語闖通關、初級能力認證,大人們也參加客語中高級認證,增加語言學習廣度及深度,也能學習到更多面向的生活客語。

 

感謝妻子全職陪伴兒子

饒栢丞其實特別感謝太太對家庭的奉獻,原本在大學任教的妻子徐美婷在婚後有了兒子玲旭後,毅然決然暫停工作全職親自照顧玲旭。不過,由於媽媽以前主要也是講華語,但為了客語的傳承開始利用育兒的零碎時間重新學習客語,再教育兒子客語,直到玲旭上幼稚園之後,太太才又回學校教書,也因此兒子很幸運從出生以後就是直接接觸客語環境,客語就是他的母語。

(圖片提供/饒栢丞)

在還沒上幼稚園前,玲旭的客語啟蒙老師就是媽媽,生活成了最好的母語環境,沒有壓力的學會客語,另外媽媽也同時教導兒子客家歌、日文歌、英文歌、泰文歌、印尼歌、原住民語、閩南語等歌曲,四歲開始錄製由玲旭唱歌、媽媽伴奏的影片,當然還有許多客語版的生活成長影片,饒栢丞認為家庭就是最好的學習場域。

 

雙語環境切換自如

五歲開始去讀幼稚園大班的兒子,正式在學校與老師學華語,在此之前,他在家與父母都是說客語,所以客語就是他的母語。如今即將升上國小二年級,也都是在學校說華語,回到家就自然轉換成客語,「我們教導他數學、國語、英語等各科目,也是用客語教導,所以孩子很習慣兩種以上的語言,由於從小到大都是跟父母同住,在玲旭身上並沒有發生不適應的問題。」

 

學習語言鼓勵代替說教

饒栢丞認為,其實小朋友對於母語認同的意識相對薄弱,相較於學校華語教學主流化的趨勢,如果小朋友回到家庭,家長及長輩們無法持續使用客語溝通,就很難建立小朋友對於母語的認同感,所以認同感的建立應該來自於對於打造沉浸式客語環境的堅持,而這份堅持是需要全體客家族群大家一起努力的。

如果遇到小孩子排斥時,建議是以鼓勵方式代替說教,利用身教言教讓小朋友覺得說母語是拉近與族群長輩距離的最好方式,當有小進步的時候,不吝給予讚美,讓小朋友認知到母語使用是受到鼓勵及讚揚的,可大幅增加學習的動機。

(圖片提供/饒栢丞)

 

3歲前不會講國語 爸媽從旁翻譯

因為兒子從小就是跟爸媽說客語,3歲前根本不會講華語,到公園與其它小朋友一起玩時,發生聽不懂別人的意思而造成誤會,還需要爸媽在旁協助翻譯,也常常被人誤認為外國人。而出門在外若遇到同是客家人,大家聽到這麼小的小孩說了一口流利的客語,客家鄉親們大家一起講客語,這時覺得特別的開心又親切。

 

父子時間重質不重量 

雖然陪伴的時間不若老婆來得多,但他一定會全心陪伴,父子最開心的時光就是一起打棒球。不過,饒栢丞也說「我從小灌輸他要有認真對待每件事的態度,希望他讀書時就要認真讀書、遊戲時就認真遊戲,所以在兒子眼中,我應該是慈愛又威嚴的父親,一旦生氣起來,玲旭最害怕的,應該還是我。」

(圖片提供/饒栢丞)

 

延伸閱讀:【父親節專題】金鐘視帝莊凱勛|保留童心 做孩子心中最棒的魔術師

延伸閱讀:【父親節專題】紅面棋王周俊勳|盼兒子走自己的路 不需要活在我的光環下

 

採訪撰文/邱明瑜

圖片提供/饒栢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