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江睿毓
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大哭,甚至洗頭、換衣服就崩潰?其實,他不是故意鬧,而可能是感覺統合失調!當大腦無法順利處理外界刺激,情緒就容易失控。理解原因,比責怪更能幫助孩子!
作者: 游資芸
小孩哭鬧事件在竹北百貨引爆衝突,雙方互飆髒話、各持立場,最後兩方當事人還在社群發表各自的立場聲明。
作者: 林宜屏
帶孩子出國醫師建議就是準備退燒藥、止吐藥、孩子常規用藥、皮膚用藥,也可準備一些傷口護理用品,以備不時之需。此外,帶孩子出門,爸媽要先做好心理建設,不要跟孩子置氣,更要準備好安撫孩子情緒的工具!而最重要的,是大人要有照顧孩子情緒的能力!
作者: editor
過年是團聚的日子,許久不見的親友,難得見見面、聊聊天,不過,有些成人(包括自己有小孩也一樣),看到小孩子就會忍不住故意捉弄他,「跟你說你是路邊撿來的!」、「來你這個點心我來吃掉!」,可別無聊當有趣,這些行為其實會讓小孩及家長感覺不舒服。
作者: 未來Family
教導樂觀是父母增進小孩情緒健康所能做的最重要事情之一。父母該如何教出樂觀的小孩?《未來Family》蒐集、採訪了國內外學者專家的精采見解,歸納出6大訣竅。
作者: 戴筠
許多孩子2歲以後變成小霸王,只要一不順心就大哭大鬧,無論用什麼方式勸導都沒用。為何小小孩會出現這種情緒暴衝的現象?爸爸媽媽應該怎麼教比較好?
作者: editor
當家中孩子遇到事情不如預期如下雨天不能出去玩或者是媽媽不買玩具給他時,常見小孩可能會大哭、摔東西或者生悶氣不說話,每個小孩的反應可能都不一樣,也沒有一種固定的處理模式適用所有小孩,要求小孩完全不生氣或者逆來順受是需要時間與訓練的,隨著年紀增長,不論是語言表達能力的進步,或者內在心理調適的增強,都會讓過度的情緒與行為反應跟著減少,期待家長在處理小孩情緒問題時,能多傾聽小孩的想法且耐心處理,不要急著處罰或者命令他不要生氣,先鼓勵小孩表達想法,再解釋原因給小孩知道,畢竟如何成功的克服與安撫自己的情緒,是每個小孩都需要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