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親子天下
面對少子化威脅,東京都2024年9月推出了官方交友軟體,以 AI 配對,連全球首富馬斯克都說讚;12月趁勝追擊,預計2025年4月起都廳職員將可週休3日,為員工提供更家庭友善的職場環境。
作者: 江睿毓
陳小姐的懷孕過程原本順利,產檢一切正常,卻在29週時突如其來地提前分娩,讓她措手不及。她坦言:「完全沒想到會發生這樣的情況,當時擔心寶寶的健康,也煩惱出院後該怎麼照顧他。」
作者: 林宜屏
台灣的低生育率不僅是亞洲第一,更是世界第一。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專科功能提升專案辦公室」提出「新家庭計劃」倡議:「家有三寶,幸福三倍!」並全力推動「適齡生育」概念,主張「孕前健檢」應提前且擴大。
作者: 高旻君
台灣生育率全球最後1名!少子化已成為國安問題,其實有些女性不是不想生,而是生不出來,來看台灣二大不孕症專家,如何聯手創造生命奇蹟,讓生育不再是難題。
作者: 親子天下
台灣如何面對少子化下的缺工的難題?政府能助力「友善家庭職場」嗎?2024總統大選在即,三位總統候選人針對家庭社會政策,一起回應。
作者: 親子天下
當少子化衝擊台灣產業,形成缺工,企業該提出哪些友善家庭措施,才能夠留住人才?《親子天下》今年首次舉辦「親子天下友善家庭職場獎」,評選台灣最佳友善家庭企業,找出企業友善家庭的典範,也讓家庭成為企業人才的重要支持。
作者: Angela
國家發展委員會日前發布最新人口推估報告,隨著生育率持續下探,台灣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生育率已成全球倒數第一,人口紅利消失在即,生不如死的少子化衝擊,儼然升級為新國安危機,如何恢復「生」機成為當務之急。
作者: editor
面對台灣少子化的現況,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婦產科及小兒科,行醫超過30年的洪秉坤院長認為,不要想太多,就是秉持日本「一生懸命」的態度,不管是過去或是未來,他都希望用最好的方式來照護媽咪和寶貝。
作者: 周品攸
今年的38婦女節令人憂心,茂盛醫院在今天公布去年來院接受卵子庫存量(AMH)檢測的婦女進行數據統計後發現:超過6%以上的30歲以下年輕女性生育力嚴重拉警報;高達15%以上的35歲以下婦女也屬難孕族群!李茂盛教授認為,這對嚴重少子化,又逢虎年的台灣來說是嚴重國安危機,急呼搶救女性生育力就是在搶救國力!
作者: 周品攸
(2021-07-01 更新)美國CIA公布全球2021年生育率預測,台灣是倒數第一,為了搶救少子化危機,7月1日起,擴大不孕症試管嬰兒補助對象、增加公費產檢項目及次數、擴大補助留職停薪育嬰假薪水!至於產檢假與育嬰假請假規定則等修法後再公告實施時間。
作者: 許宜津
你對獨生子女有什麼樣的印象?對家中獨生的寶貝,你是不是也擔心會被貼上「驕縱」、「自私」的標籤?少子化的社會,越來越多獨生子女,身為家裡唯一的小孩,容易被爸媽長輩寵上天,造成孩子任性又自我,是真的嗎?
作者: 周品攸
因應少子化,國民健康署證實預計將現行10次產檢補助增加至14次,且超音波補助也從1次提高到3次,最快於111年上路,可說是孕婦一大福音!
作者: Editor
母乳最好,沒有任何的奶粉能夠完全取代母乳,近年來嬰幼兒奶粉市場因少子化及母乳銜接題材,紛紛吹起高價奶粉,各家奶粉廠商配方特色各有所長,到底要選何種奶粉才能順利銜接母乳?
作者: 郁筱惠
年過三十的女性,被稱為熟齡女。此時是為最宜婚配及孕育下一代的階段。面對少子化時代的來臨,妳是否做好萬全的計畫及心理準備呢?如果有懷孕的想法,妳的下一步該怎麼走?本篇特別為您諮詢好孕專家,全面替妳解惑。
作者: 周品攸
(2021-05-15更新)家庭誕生一個新生兒的補助有哪些?現代人生活不容易,為了催生、搶救少子化,政府發放了許多津貼來鼓勵生育,到底生一個孩子能領到多少補助?如何申請?本篇讓你一次搞懂。
作者: 嬰兒與母親編輯部
近年來少子化議題時常成為各界關注焦點,依據內政部戶政司之統計,我國總生育率,近四年來呈現持續下滑趨勢,從2015年的1.17,一路下降到2018年1.06,以2018年為例,台灣的總生育率低於亞洲大部分的國家,僅高於韓國的0.98。
作者: editor
臺灣人的生育率已退居全球後段班,少子化的現象是目前社會的普遍現象。對多數父母來說,除了給予孩子們滿滿的關愛,為寶寶預約一份適合的保險,無疑是送給他們人生中的第一個保障。
作者: 周品攸
全台少子化情形日趨嚴重,政府為此也在今年推出育兒津貼、托育補助新制,然而台東縣池上鄉人口外流嚴重,今年全鄉新生兒僅38人,為了鼓勵生育,明年起生育補助從5千提高至2萬,1至4歲的幼兒每年還有生日禮金1萬元可領,可說是非常用力催生!
作者: 周品攸
行政院院長賴清德今(5/16)率領閣員召開「我國的少子女化對策-0-5歲幼兒教育及照顧篇」記者會,為了搶救過內少子化問題及減輕家長經濟負擔,端出「私幼補助」與「育兒津貼擴大到4歲」的利多政策!
作者: 周品攸
不孕夫妻有福了!臺北榮總與臺大醫院聯合研究有了新突破,發現間質幹細胞可以增加胚胎著床率,是人工生殖技術的一大進步,可望能降低臺灣少子化的問題,幫助想生育的夫婦圓夢,有效提高生育率。
作者: 編輯部
在少子化的現代社會,孩子都是父母手心上的寶;但在現實環境中,挫折、困難、挑戰,往往才是真實的人生滋味。面對生活逆境,如何教導孩子從小面對、處理,甚至接受,從小培養孩子「逆境智商」AQ,面對逆境輸得起,成為打不敗的堅忍兒!
作者: 陳震宇 主任
1990年代後期,西方母胎醫學提倡了「胎兒是一位病人(thefetusasapatient)」的觀念後,如今大家漸漸能體會胎兒也有接受治療的權利。雖然任何治療都會有失敗的風險,但是卻給予了胎兒一個重生的機會。在今日少子化、產婦高齡化、不孕症機率增加的時代,更突顯了子宮內胎兒治療的重要性。
作者: 陳宜男
「你還小,不可以…!長大才可以…」或許是當今社會少子化的緣故,許多家長似乎過度保護孩子,雖然保護自己的孩子本是天性,但太過度反而成了「限制」,限制孩子探索與體驗這世界,限制孩子累積生活經驗,限制孩子培養獨立自主的精神,也限制了孩子的發展。剪刀的使用就是一個典型的實例。
作者: 許家寧
隨著社會形態轉變,家庭組合模式也漸漸由大家庭轉為核心家庭,在少子化的影響下,現代父母無一不將孩子捧在手掌心,舉凡生活用品、學習環境等,皆經過重重精挑細選。但您可曾想過,當孩子習慣了無虞的日常生活、習慣了爸比媽咪替自己安頓好一切瑣事,是否會導致他們在無形中失去培養某些重要能力的機會?
作者: editor
台灣少子化越來越嚴重,政府不斷鼓勵民眾多生孩子,提倡許多「獎勵政策」,希望增加生育率,然而媽咪們卻反應孩子出生之後,接下來的養育環境是否完善才最重要。到底,台灣的養育環境如何呢?就讓嬰兒與母親雜誌和媽咪一起來探討目前的育兒現況,以及如何創造更友善的養育環境吧!
作者: editor
「一個孩子不嫌少,兩個孩子恰恰好!」相信各位爸比媽咪一定都聽過這句話,手足能給孩子的,父母不見得給得了;少了手足的陪伴,獨生子女的成長歷程就是缺少了一塊。而且,當有一天我們無法陪伴在孩子身邊時,或許手足是彼此最好的依靠。
作者: editor
蔡岳勳、于小惠這對銀色夫妻檔,都是演員出身,如今只要是夫妻倆製作的戲劇,可都是票房長紅的保證!而他倆共組的家庭,陸續誕生了四個寶貝,更為少子化的現代,做了最佳示範!于小惠跟兒女們有說不完的愛你跟親親,連冰塊似的酷爸蔡岳勳也被溶化了!這天,風和日麗的午后,來到他們的專屬城堡「雲端生活空間」,雖然蔡岳勳跟長子長女因工作及上課無法配合拍照,但從于小惠與最小兒女的親密互動,可看到他們六口之家的幸福滿分喔!
作者: editor
現代孩子所面臨的世界是父母不曾面對的新面貌,而少子化的風潮下,孩子也必須面臨孤獨長大、全球化的競爭、科技日新月異、物質高漲的衝突現象;父母做好準備,陪伴孩子度過這些新穎的未來世界了嗎? 本期透過時事分析,整理出現代孩子最缺乏的4大能力,爸比媽咪請一起來檢視,自己是否也不小心成為「通病」一員。
作者: editor
「溺愛,讓孩子無法無天!」一句告誡,由慈濟證嚴法師口中堅定道出,平緩語氣背後,卻如同正中要害般,赤裸裸地掀開早已扭曲不堪的家庭教養危機。 在少子化的現代社會,孩子個個是父母捧在手心中的寶。「愛,就是給他最好的!」難道是最正確的親情表現嗎?過度寵愛、凡事代勞,是否因此養出「茶來伸手,飯來張口」的「過寵兒」?專家提醒,明定家規不妥協,適時學說Yes & No,孩子才懂知福惜福,為自己負責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