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周品攸
2021最新育兒補助、生育津貼總整理,全台育兒津貼詳細資訊一次看!育兒補助是新手爸媽每年最關心的議題,各縣市津貼補助金額,看完秒懂!
作者: 周品攸
2021年新來到,有不少關乎爸媽育兒的元旦新制上路,像是實名制口罩價格調降、2~4歲育兒津貼新規、萊豬標示、報稅紅包、基本工資調漲等,一起來看看吧!
作者: 周品攸
蔡英文總統拼連任時,提出「0到6歲國家跟你一起養」政見,其中包含育兒津貼加倍變5,000元,順利連任後,何時開始實施是父母最關心的事。衛福部日前公告,加碼托育補助及育兒津貼最快在明(2021)年落實部分內容。
作者: 周品攸
家庭誕生一個新生兒的補助有哪些?現代人生活不容易,為了催生、搶救少子化,政府發放了許多津貼來鼓勵生育,到底生一個孩子能領到多少補助?如何申請?本篇讓你一次搞懂。
作者: 林靜莉
政府補助多元,從育兒補助到節能家電都有,相信爸媽都相當有感,但是補助到底有哪些呢?這次《嬰兒與母親》整理今年中央政府祭出的四大補助方案,包括今年才上路的春遊補助、新調整的育兒津貼,讓你看了不再霧煞煞。
作者: 周品攸
多胎家庭有福了!從現在開始,只要3年內生了2名以上寶寶的父母,兩人都可以申請育嬰假,同時還能請領育嬰津貼,可以說是新春後的大好消息!
作者: 周品攸
全台少子化情形日趨嚴重,政府為此也在今年推出育兒津貼、托育補助新制,然而台東縣池上鄉人口外流嚴重,今年全鄉新生兒僅38人,為了鼓勵生育,明年起生育補助從5千提高至2萬,1至4歲的幼兒每年還有生日禮金1萬元可領,可說是非常用力催生!
作者: 周品攸
準公共化政策從8月開跑,至今已經1個多月了,仍有許多家長對於準公共化幼兒園感到疑惑,也好奇到底有哪些私幼已經加入準公共化,本文將一一為大家解答~
作者: 周品攸
托育準公共化及育兒津貼新制在8/1開始上路,但仍有很多家長對新政策一頭霧水,到底要符合哪些條件才能領?要怎麼領?孩子給長輩帶可以領嗎?會不會影響孩子送托權益?托育中心與保母會不會漲價?這些問題在這裡都能得到解答~
作者: 戴筠
日前行政院宣布將擴大育兒津貼的發放範圍,拿掉家長未就業的限制,延長補助年限,並加碼第3胎補助金額。然而,這麼做真的可以減輕家長的負擔嗎?對提高生育率又能帶來多少實質效益呢?
作者: Editor
7/26更新!行政院長賴清德今天拍案宣布,爸媽若把0到2歲幼兒送至與「政府簽約」的準公共化保母或私托照顧,一般家庭每人每月補助6000元,中低收入家庭則為8000元,低收入家庭補助1萬元;第三胎以上每月再加碼1000元。
作者: 周品攸
行政院院長賴清德今(5/16)率領閣員召開「我國的少子女化對策-0-5歲幼兒教育及照顧篇」記者會,為了搶救過內少子化問題及減輕家長經濟負擔,端出「私幼補助」與「育兒津貼擴大到4歲」的利多政策!
作者: 周品攸
因應少子化日益嚴重的問題,不僅勞保、國民年金都有生育補助可領,各地方政府也有許多津貼可申請,而今年部分縣市在補貼方面稍作調整,促進生育率。本文幫爸爸媽媽們整理好全台最新的生育補助、育兒津貼囉~別讓自己權益睡著了!
作者: 周品攸
計畫懷孕與準媽咪們最關心的生育津貼、育兒津貼與托育補助等相關福利,《嬰兒與母親》非常貼心的幫大家整理好2017年全台灣各縣市最新、不能不知道的婦幼福利!
作者: 戴筠
許多媽咪都不敢請育嬰假,怕一旦請假就「回不去」了,但育嬰假原本就是法律賦予父母的權益,既然有機會可以兼顧事業與家庭,媽咪就該勇敢和雇主爭取權益。提醒媽咪,養兒育女並非妳一個人的責任,必要時應該和伴侶互相協調向公司請育嬰假,如此也可以降低心理壓力。
作者: 林嬪嬙
寶寶出生後,父母馬上要面臨育兒問題和經濟壓力,為減輕家庭負擔,政府提供補助,並且對居家托育人員(保母)和托嬰中心品質予以規範,讓父母在育兒過程中更順利、安心,相關措施可從衛福部社會及家庭署和縣市政府網站了解,以保障自己權益。
作者: 邱平
當超級瑪利從魔王手中救回公主後,兩人結了婚,並生下兩個超級可愛的寶寶,從此就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了嗎?錯!真正的闖關大冒險,其實從寶寶出生後才開始!公主為了養育心愛的孩子,也得換上超級瑪利的工作褲,一關一關的闖下去,直到獲取足夠的愛和資源,才能讓孩子快樂無憂的成長~ 在現實生活中的職場媽咪們,是不是也很像超級瑪利般不斷地在闖關?從懷孕、生產、到育兒的各個關卡,一路走來的辛苦和喜悅,只有媽咪自己最清楚~但是,養育孩子需要大量的時間和金錢,常常為了工作家庭兩頭燒的新手爸媽們,究竟有哪些福利和津貼,能夠幫忙支援育兒花費,稍微紓緩繁忙吃緊的育兒工作? 2016最新婦幼福利總整理,特別獻給為育兒辛勤奮鬥的媽咪和爹地!
作者: 編輯部
懷孕女性在就業市場上遭受歧視的案例層出不窮,許多女性在懷孕後由於害怕失去工作,受到不平等待遇或權益被剝奪時都會採取逆來順受的態度,或者有些人不曉得其實法律有保障職場懷孕婦女應有權益,亦或是不曉得如何申訴,便錯失了為自己爭取權益的機會。
作者: 編輯部
「一個孩子不嫌少,兩個孩子恰恰好!」相信各位爸比媽咪一定都聽過這句話,手足能給孩子的,父母不見得給得了;少了手足的陪伴,獨生子女的成長歷程就是缺少了一塊。而且,當有一天我們無法陪伴在孩子身邊時,或許手足是彼此最好的依靠。
作者: 編輯部
許多女性從懷胎十月到產後育兒的階段,常常面臨以下幾種狀況的抉擇與經歷: (1)辭去工作、專心待產、育兒,做為全職媽咪。 (2)產後申請育嬰假、選擇留職停薪,時間從數個月到二年不等。 (3)產假結束後,立即恢復職場女性的角色。 無論您是做為全職媽咪抑或職場女性的角色,生活中既要照顧孩子、還要打理家庭,也可能在工作崗位上奮鬥、偶爾兼差賺取生活津貼,但心理上,總免不了因此感受四面八方蜂擁而至的焦慮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