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靜靜老師說語言
當我們談論是否有義務接納特殊孩子的「不一樣」時,我們必須從更廣泛的視角出發,尤其是支持神經多樣性的角度。
作者: 游資芸
3歲兒子語言遲緩、有自閉特質、注意力不集中,媽媽不停的找早療課給孩子上,朋友一句:「你幫孩子填的每一個坑,可能都在告訴孩子他哪裡有多麼不行?」讓媽媽瞬間淚如雨下。「愛自己」這三個字看似簡單,對於家有特殊兒的媽媽來說,真的好難。
作者: 林宜屏
很多生下身心障礙特殊兒的父母,總會忍不住問自己:「我是造了什麼業,才會生下這種孩子?」接連生下兩個發展遲緩女兒的音樂高材生蕭雅雯,也忍不住這樣控訴過自己,但最後她在女兒身上學到:父母要停止「控告」自己,把孩子擺在陽光下。父母先走出來,孩子才有希望!
作者: 林宜屏
家中有三位特殊兒的黃筱玫,從孩子身上最大的收穫,就是看世界、事情的角度會不一樣。她學會先站在孩子的位子去思考,再跟孩子一同往前跨出去。她說,自閉的孩子心裡是空的,要幫他們種下種子,才能發芽。而現在這些種子在孩子心中慢慢開出了美麗的花朵,在世人面前迎風搖曳生姿。
作者: 實習編輯 怡君
過去有位家長在Mobile01反應,為什麼孩子班上會有兩位以上的特殊需求幼兒呢?幼教老師會不會因此而無暇顧及自己的孩子?會不會影響孩子的學習?
作者: 江睿毓
如果那個令人頭痛的學生是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就能想出很多不傷害他的教育方式?就會在處理衝突時,細心維護他的尊嚴?就會在訂下標準時,設定符合他能力的彈性? 身兼教育者和特殊兒母親的神老師,透過真實發生過的案例,和你一起蹲下來,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