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學習當爸媽

爸媽育兒時理智斷裂的六大真相!崩潰只能自己救

當爸媽對每個人來說都很難。真的,沒有一個人例外,連那些總是開著一塵不染的多功能休旅車、手拿低脂豆漿拿鐵停在家長接送區最前方的「看似超完美媽媽」也一樣。
爸媽育兒時理智斷裂的六大真相!崩潰只能自己救

 

大家都是第一次當父母、第一次養小孩、第一次遇到孩子的青春期,當父母這條路上我們永遠都在學習,遇到歡比八的孩子,難免情緒崩潰、大吼大叫,但這都是正常的~一起來看爸媽育兒時理智斷裂的6個真相!

1父母真的很難當。

當爸媽對每個人來說都很難。真的,沒有一個人例外,連那些總是開著一塵不染的多功能休旅車、手拿低脂豆漿拿鐵停在家長接送區最前方的「看似超完美媽媽」也一樣。

父母難為的原因有很多,有些和爸媽本身有關,有些和孩子有關,有些則比較像是受到月亮的陰晴圓缺影響,跟地球上的人事物一點關係也沒有。

 

2父母本來就會有抓狂的時候。

有的人可能比較常動怒,吼得比較大聲,或是比較容易公然飆罵,但只要是人,難免都會有情緒失控的時候,你絕對不是世界上唯一會崩潰的人,這點無庸置疑。幾年前《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刊登了一篇文章,說「喝斥」已取代了傳統的「打屁股」,成為新的懲罰方法,還稱我們這一代為「吼叫世代」(a generation that yells)。

延伸閱讀:育兒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事,聰明的妳應該懂得找外援

育兒崩潰的父母

3你以為自己已經徹底傷害孩子的心,然而事實正好相反。

別誤會,你應該很清楚情緒崩潰對孩子、自己和其他人完全沒好處,但你可能不知道其實人類的適應力與復原力比我們所想的更強。許多擁有廢物父母,或是原生家庭一團糟的人長大後都很正常,成為具有生產力、對社會有所貢獻的一分子。這表示你可以放下一直以來揪結住心頭的壓力、羞愧及罪惡感,目前也還不需要急著支付兒童諮商與心理治療的帳單。

 

4抓狂百害而無一利。

失控暴走不僅令人身心俱疲、難受不已,還會讓孩子陷入焦慮,導致親子關係緊張,讓你開始懷疑自己與自身的教養能力。

此外,情緒崩潰只會消磨掉寶貴的時間和精神,讓你離自我期許的父母形象越來越遠,也無法完全解決問題或避免問題再度發生;更糟糕的是,這樣做反倒讓你在孩子面前做出不良示範:你的舉止反應正好就是你不希望在他們身上看到的行為。

延伸閱讀:爸媽再抓狂,也不能對孩子說的話!

育兒崩潰的父母

5抓狂與意志力無關。

很多父母都以為自己應該具有不抓狂的能力,靠意志力咬緊牙關,撐過難熬的時刻,不讓情緒爆炸。雖然有些人有時的確能達到這種境界,但實際上意志力並不像我們所想的那麼可靠,可預測性也沒那麼高。

因此,假如你覺得自己不夠堅強,沒辦法控制情緒、保持冷靜,請記住這跟個人的毅力與意志力無關,重點在於要理解抓狂的原因,掌握有效應對負能量的策略和技巧。

 

6你可以學習如何大幅降低抓狂的頻率,以及如何在失控時快速恢復鎮靜。

這些情況不會在一夜之間完全改善,你必須要努力練習才行。不過,生命中最美好的事物都有代價,而且你的孩子搞不好還會毀掉你好不容易努力才獲得的成果,所以我們不必追求最好,只要有進步,比現在的自己更好就行了。

如果你希望讀完這本書後再也不會抓狂,要是還抓狂就保證全額退費的話,不好意思,沒有這種事。但好消息是,對你、我及其他父母而言,想改善情緒崩潰問題、培養覺知,並降低對孩子無故發飆的頻率,不必像達賴喇嘛一樣就做得到。也就是說,只要你試著保持冷靜、不讓怒火失控,就能創造出喘息的空間,讓自己深思熟慮後再做出回應,用你想要的方式來教養孩子。

要達成這個目標並不難。你不必做出劇烈的改變、拋棄原本的生活,也不用聘請超級保母,或是花大錢買什麼愚蠢的二十七步驟課程(大概上到步驟二你就會受不了了),我會透過簡單的說明來教你怎麼控制脾氣,並推薦一些值得養成的習慣與自我練習,這些祕訣不僅能幫助你成為更淡定、更有耐心的父母,還能讓你進一步掌控其他生活面向,擁有更快樂、更富生產力的人生。

你可能已經讀過一些教父母如何不要破口大罵,或是地雷被踩到時該怎麼保持冷靜之類的資訊,我猜那些建議應該沒用,否則你也不會打開這本書了。我讀過十大暢銷好書,翻遍所有相關文章,不光是為了本書做研究而已。

幾年前一個特別不順的夜晚,我首度查找這些資料。當時我把家裡的小霸王(我有兩個女兒,分別是十歲和八歲)放在電視前方看《小老虎丹尼爾》(Daniel Tiger)的卡通,好讓自己有大約二十二分鐘的時間可以上網搜尋「如何停止對孩子大吼大叫」的方法。擁有臨床社工博士學位的我居然被逼到要用Google搜尋這種東西,真的是令人難以置信。所以如果你的腦袋一片混亂,不曉得該怎麼面對這些情緒控管與親子教養問題,記住,你絕不孤單。

延伸閱讀:這樣帶,不抓狂!爸媽最想知道的25個育兒問題

 

本文摘自時報出版《崩潰媽媽的自救指南》

買書請至此→博客來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