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營養&食譜

中醫夏季養生

《內經‧素問》曰:「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夏季是一年之中陽氣最盛,萬物繁榮秀麗的季節,氣候炎熱而生機旺盛,天人相應,此時也是人體新陳代謝旺盛的時期。臺灣的夏天酷熱多雨,氣候特徵為「濕」和「熱」,此時該怎麼養生呢?
中醫夏季養生

夏季養生3原則

《素問》:「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人必須順應四時陰陽的變化規律,在飲食及作息上做出不同的調整,才能適應外在環境達到平衡,因此養生最重要是順應四時。在《理虛元鑒》中指出夏天養生基本原則:「夏防暑熱,又防因暑取涼,長夏防濕」。

 

1夏防暑熱
暑熱為夏季的主氣,暑、熱皆為陽邪,主升主散,暑熱過甚,腠理開而多汗,若汗泄太多,則易傷津耗氣。若暑熱內侵,則有身熱、心煩的症狀;暑熱下達,則出現尿赤,也就是小便顏色較深的情形。

為了對抗暑熱,可適當吃些水梨、西瓜、苦瓜、綠豆湯、酸梅湯、青草茶等具清熱降火功效的食物茶飲,像西瓜來說,中藥裡面也入藥使用。「西瓜翠衣」有天生白虎湯的稱號,主治暑熱煩渴,小便短少,水腫,口舌生瘡。「西瓜翠衣」其實就是西瓜皮白色部分的瓤,具有比西瓜肉更好的利尿效果。所以中暑的話,可以適當的吃上二、三片西瓜,除了能補充水分外,記得稍微把白色的部分也吃上幾口,更能消暑利尿呢!

 

2防因暑取涼
夏季調養,除了要著眼於清熱消暑外,還要注意不要損傷了陽氣,切忌因貪涼而過食冷飲冰品、生冷瓜果等,反而傷身。唐代大醫家孫思邈:「惟有夏月難調理,伏陰在內忌涼水,瓜桃生冷宜少餐,免致秋未成瘧痢」,明白指出夏天人體陽氣外浮、陰氣內伏,要忌冰涼飲品,生冷瓜果也不宜吃太多,才不會損傷腸胃,導致腹痛、腹瀉等。

「又防因暑取涼」,是告誡我們即使在炎熱的夏天,也要保護體內的陽氣,不能貪涼、只顧眼前舒服,睡在地板上或裸露乘涼過夜,在睡覺時應特別注意蓋好腹部,避免風寒濕邪侵襲,引起疾病。古諺有云:「天時雖熱,不可貪涼;瓜果雖美,不可多食。」真是寶貴的經驗之談。

 

3長夏防濕
濕為長夏之主氣,長夏是指夏季最後一個月份。古人以五行配四季,所以想出長夏來彌補,於是春夏秋冬加上長夏就合乎五數。在臺灣夏季炎熱多雨,空氣中濕度大,或汗出沾衣,或因涉水淋雨,或因居處潮濕,感受濕邪而發病。濕為陰邪,好傷人體陽氣,病多纏綿難愈,故有「濕性纏綿」之說。

夏天暑濕之氣容易侵犯人體,表現多為身重、四肢無力、胃口差、吃不下、頭重昏沈、多汗、疲倦、嗜睡等。夏天天氣炎熱,一般來說食慾會降低、消化能力也較差,所以在飲食原則上,宜酸、宜苦、宜清淡、注意消暑利濕及多補充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