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布呈現紅色有許多可能,包括皮膚、代謝、凝血功能、泌尿道到腸胃道各種疾病;從輕微的疾病到嚴重需要緊急處理的情況都有可能,以下是常見的幾種原因。
不少嬰兒攝取食物稍不足,或是多流汗而脫水,加上新生兒本身腎臟還未發育成熟,尿酸代謝較快,以致於尿酸結晶在尿布上,才會呈現橘紅色或但粉紅色。這種情形不需驚慌,只需多補充牛奶或飲水,一般幾天後這種尿布紅色的情況就會消失。
若只有發燒,沒有感冒與腸胃症狀,格外注意泌尿道感染的可能。泌尿道感染的寶寶有時也會解血尿。醫師會收集小便來做檢查,看是否還有化膿的白血球或細菌在其中。若小便的檢查看到白血球或細菌,就需要給抗生素,有些泌尿道感染甚至需要用到靜脈注射的抗生素,這時就要住院治療了。
食用甜菜後有可能解紅色小便,此外,某些抗生素服用後小便會呈現紅色。這些情況檢驗尿液並無法驗出紅血球,所以並不是真正的血尿,只能算紅色素尿。在停掉這些食物與藥物後不久,紅色小便就會消失,不須另外治療。但是在某些化療藥物使用後,可能會造成出血性膀胱炎,此時檢驗尿液就會驗出紅血球,屬於真正的血尿
前一陣子沸沸揚揚的嬰兒配方奶添加三聚氰胺事件,導致不少嬰兒出現高尿鈣,甚至泌尿道結石,這些都可能會驗出血尿。此外,有些人罹患痛風,或是水分攝取不足導致尿鈣偏高,都可能解血尿。
在臺灣,大約2%的人口有蠶豆症,這是遺傳疾病導致保護紅血球的酵素缺乏,在接觸氧化物質,如奈丸或吃下蠶豆或某些藥物後,體內的紅血球會大量破壞,從尿液排出,因此尿液呈現紅色或茶色,同時也會有貧血與黃疸。此時檢驗尿液,看不到紅血球,但是有潛血反應。
延伸閱讀:寶寶屁屁變猴子屁屁!尿布疹該怎麼辦?
尿液檢查易出現蛋白尿與變形的紅血球,進一步的血液與影像檢查是必要的。
若大便合併出血,小心是急性腸胃炎。一般會合併嘔吐或稀糊臭便;腹瀉合併血便常象徵細菌性腸炎,小心脫水、腹膜炎與菌血症的可能。大致上,細菌性腸炎會比病毒性腸炎嚴重。當早產新生兒又合併血絲便時,更要當心新生兒壞死性腸炎,有敗血症的風險,甚至需要動刀切除壞死的腸子。
好發於3個月~3歲大的嬰幼兒,除了紅色果漿狀大便外,還容易有嘔吐與陣發性腹痛。懷疑腸套疊時要照腹部X光,照完X光仍懷疑腸套疊時再做超音波確診,給予灌腸復位或手術是治療腸套疊的方式。
仔細觀察會陰部,可能血絲來自濕疹惡化破皮出血,保持清爽並給予藥膏塗抹治療。
以上是寶寶尿布變紅的各種原因,家長要注意伴隨的症狀包括皮膚外觀、體溫、上吐下瀉、水腫與是否哭鬧不安,提供完整的訊息給專業醫療人員,輔以尿液、糞便或影像的檢查,便能診斷出病兆予以治療。
延伸閱讀:5個戒尿布技巧,和尿布說掰掰!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