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s:答案其實因人而異。依照您寶寶對起士過敏的嚴重度,若要再次嘗試,至少也要等到一歲以後。過去認為比較晚吃比較不會過敏,但新的研究推翻了這個說法,現在建議滿8到10個月之後可以吃,前提是不會對牛奶蛋白過敏,而且不是過敏的高危險群。吃了之後,和其他副食品一樣,要注意有沒有不良反應,例如:起疹子、嘔吐、或拉肚子。
或許有人會問,牛奶要一歲以後才能喝,為什麼起士是乳製品,反而可以早於一歲之前呢?因為起士在製作過程中,讓蛋白比較容易消化,也減少了乳糖,而且是固體型式,和奶類不同,較不會有被用來取代母奶或配方奶的疑慮。
再從添加副食品的角度來看,其中一個目的是希望能和奶類在營養上達到互補的效果,由於起士的營養成分和奶類相似度高,在添加的順位上,應該排在穀類、蔬菜、水果、蛋黃、肉類、魚類之後。
製作起士的主要原理看起來很簡單,就是讓酪蛋白凝結,再將固體部分壓製成品。實際上,從奶類的來源、消毒的方式、菌種的選擇、酸化的方式、口味的不同、保存的過程,種種因素都會讓看起來相仿的兩片起士存在大大的不同。尤其是在口味的添加上,可能徒增過敏的可能性,而新不新鮮,有沒有黴菌,也都有影響。若要嘗試,建議從原味的開始,越新鮮越好。
Ans:先從改善飲食做起,除了多吃蔬菜水果之外,水分的補充也很重要,就像泥巴如果失去水分,就變成了土塊,甚至是土角磚了。常常有人的飲食已經很正常了,但仍然便祕,很有可能是在某一個時間點不小心進入了便祕的惡性循環,例如出外旅遊忘了上大號,或者水喝太少,導致便祕,就算之後作息正常,仍跳脫不出便祕的循環。
兒童便祕的惡性循環是從很多天沒上大號,或者水分不夠、大便太乾硬開始,乾硬的糞便就像小塊積木一樣,在不斷擠壓之下,組合成粗硬的大便,而粗硬的大便會讓兒童在解便時感覺疼痛,甚至因為太粗造成肛門裂傷,造成恐懼排便,於是更多天不敢上大號,在大腸的糞便被吸收走更多水分,陷入惡性循環。
解決的方法是及早處理,如果有一天沒上大號,就要提醒小朋友,並讓他多吃富含纖維質的東西,多喝水。如果超過3天沒上大號,就應及早就醫,如果已經進入便祕的惡性循環,就必須使用一陣子的軟便藥,讓腸道功能恢復正常。
有些家長排斥用藥,反而拖到肛門裂傷的程度,很划不來。其實不應長期使用的是促進腸蠕動的藥,一般軟便藥只是增加糞便的含水量,不會造成藥物依賴,繼續使用與否是看便祕的問題有沒有解決,而不是持續便祕,明明有方法卻不用。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