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懷孕 孕期知識

孕媽咪別讓職業病找上門

懷孕期間還在職場工作的媽咪們,必須比一般人更重視職業病對自己或胎兒帶來的影響,包括職業性肌肉骨骼傷害、聽力損失、皮膚病、呼吸系統疾病等,最好對這些常見職業病有基本認識與了解,必要時和主管提出工作內容及時數的調整,避免曝露危險環境中,才能保障媽咪和胎兒的健康。
孕媽咪別讓職業病找上門

 

懷孕後多了一個小生命,孕媽咪對於工作環境中,可能造成的危害要更有警覺性,也必須了解常見的職場病。亞東醫院職業醫學科醫師楊景嵐表示,首先要釐清職業病和職業傷害的差異,職業傷害是指突然且快速情況下造成的意外,例如:工作途中發生車禍或工廠機械夾斷手等;職業疾病則包含職業性肌肉骨骼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皮膚疾病、血液腫瘤疾病、聽力損失疾病、心血管疾病及精神疾病等幾種類別。


有些常被認為職業所造成的疾病,例如:足底筋膜炎、靜脈曲張、足底筋膜炎等,都和久站有關,但並未被列為職業病,而脊椎側彎屬於天生,與職業無關。至於扳機指、媽媽手、網球肘、椎間盤突出則被認定為職業病,扳機指是因為手一直勞動、重複某個動作所造成手指屈肌腱腱鞘炎,俗稱扳機指;椎間盤突出與脊椎側彎不同,脊椎像竹節般一節一節,椎間盤則承擔相接處的受力,經常出力和彎腰而受傷時,會造成椎間盤突出,認定是否與工作相關時,必須同時將職業類別納入評估,例如:碼頭搬運工人和辦公室文書作業相較,碼頭工人發生椎間盤突出的風險較高。所有職業病提出申請補償時,必須經過職業醫學科醫師確認。

 

小心提防!5大類職業性傷害疾病

臺灣最常發生的職業病以肌肉骨骼疾病為主,這與產業結構有關,多發生於製造業、服務業等。究竟哪些職業最容易造成職業病?楊景嵐醫師表示,其實每個行業都可能造成不同的職業病,例如:重複性動作居多的作業員或需要搬運的建築工人及物流業等,通常肌肉骨骼方面的問題較多;噪音暴露的職業比較容易有聽力損失;過勞則較常出現工時過長的勞工。


不過,以往職業性腦心血管疾病、職業精神疾病(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憂鬱症等)較不被重視,如今勞工意識抬頭,大眾開始關注相關議題,例如:前陣子媒體報導某員工下班後一直收到主管的Line,造成心理上壓力,以及醫師、工程師因過勞而逝世等事件。


1.肌肉骨骼疾病

椎間盤突出》主要與搬重物、震動有關,症狀為下背痛,嚴重可能連走路腳都會麻,輕微程度可用藥物治療,並配合早期復健,嚴重則需要手術治療。建議若疼痛不適,一定要及早就醫,經過治療或處置後,再考量是否重回職場。不過,懷孕期間應避免搬重物的工作,最好告知主管,做工作內容上的調度。


媽媽手、扳機指》媽媽手(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板機指皆與重覆性動作、不正常出力和姿勢有關,媽媽手是大拇指近手腕處出現疼痛、腫脹,嚴重可能沒辦法使力;扳機指是因手指太常做彎曲動作或過度使力,使手掌內側掌指關節處的肌腱不斷摩擦韌帶,導致發炎、腫脹;由於患者手指常會卡在屈曲的位置而無法自行伸直,被稱為板機指,發作時手指一彎曲會痛。早期會採用藥物、復健治療,嚴重則由骨科或手外科醫師進行手術,建議早期患部出現症狀,應積極尋求治療。

 

2.呼吸系統疾病

塵肺症》因產業結構關係(臺灣已無採礦業),目前已較少見,但仍可能出現在粉塵作業較多的場所。


職業性氣喘》很多人有氣喘,但職業性氣喘要與職業有關,例如:牧場、農場等畜牧業,或化工業、造船產業等,接觸特定生物性或化學物質,使原本沒有氣喘的體質發生氣喘,或原本有氣喘更容易發作。氣喘要早期發現並接受治療,假如進工作場所就開始喘、呼吸有哮喘聲,必須儘快尋求胸腔內科或職業醫學科醫師做判斷,給予類固醇或噴劑等藥物加以控制。建議最好離開此工作環境,而媽咪更要遠離。


職業性肺癌》常出現在電焊工廠,因為長期曝露於含鉻、鎳等有害物質的環境中,病人多等到出現癌症才會就醫,進行職業病的判定,建議工作時需配戴防護具,以隔絕有害物質。

延伸閱讀:孕期預防壞空氣 ,多吃5類抗發炎食物。


3.職業性皮膚疾病

職場中因皮膚病而請假的情形較少,不像椎間盤突出,往往痛到不得不暫停工作。化學物質進入體內管道包括吸入(聞到後而主動避開)、嘴巴進入(機會少)及皮膚接觸,其中皮膚接觸較易被忽略,例如:不少工廠常用有機溶劑擦機臺,正確做法應戴手套,但女性勞工常以為用抹布沾點丙酮即可,但無形中卻已透過皮膚吸收。事實上,這些物質會導致畸胎,孕婦一定要特別注意。此症狀短期會出現皮膚癢、脫皮等症狀,長期則對人體造成傷害,建議戴手套做好手部保護。


4.聽力損失

在職業病中,聽力受損的比例不低。通常噪音85分貝以上暴露一段時間,造成聽力損失、緊張,交感神經容易興奮,甚至增加流產、早產風險。目前法規已明確規範,只要員工一旦懷孕,必須避免處於噪音環境中工作,曝露10~15年會造成職業性聽力損失,因此,政府已將容易造成聽力損失的工作列入特殊作業,每年安排員工做聽力篩檢。總之,早期做好防範,若有問題可到耳鼻喉科、職業醫學科做檢查。


5.腦心血管疾病

腦心血管疾病(過勞)包括腦中風、心臟病、心肌梗塞等,一般人也可能罹患,如何確定為職業造成的傷害呢?從工時、職業壓力等各面向做評估及考量。工時過長是現代社會極為普遍現象,一旦發生不妨請職業醫學科醫師做判斷。目前政府針對工時做逐步調整,未來這部分應會更被重視。早期發現及預防十分重要,對孕婦工時、加班皆有規範,規定懷孕後不能值夜班,延長工時也以1個月不超過46小時為原則。此外,許多職場已設置護理人員,負責注意員工的健康,站在輔導立場,要求做好健康促進。


孕婦如何警覺已過勞?
孕婦過勞是否更容易造成傷害?目前並無科學證實胎兒會特別小或死胎、畸胎等風險,但孕婦可利用基本檢測方法(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所製訂的「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過勞量表」),參考一些出現心理症狀(例如:是否常感到疲累、心力交瘁、體力透支等),初步篩檢有無過勞症狀,若有可進一步尋求醫療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