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親子教育

0~3歲是關鍵!腦科學情緒引導法,用21天建立好情緒

情緒在人體中並不是一種感覺,而是經由大腦作用而產生的知覺反應。因此當孩子處於耍賴、賭氣⋯⋯等負面情緒反應時,爸媽先別急著懲罰孩子的行為,我們應當透過腦科學的理解,正確引導。
0~3歲是關鍵!腦科學情緒引導法,用21天建立好情緒

 

當孩子耍賴、生氣、哭鬧時,我們該如何處理,幫助他了解及管理自己的情緒,讓自己也可以避免陷於剪不斷、理還亂的親子情緒衝突中?我們必須先搞懂什麼叫做「情緒」!

情緒不是心情,而是一種大腦反應!

在運用腦科學引導孩子認知情緒前,我們必須先搞懂什麼叫做「情緒」。國泰醫院物理治療師林昱志表示,「情緒」是動物(包括人類)的基本能力與本能表現。根據腦科學的研究結果顯示,大腦並不是只與智商(IQ)能力相關,它更掌管著思考、感情、行為、動作、身體各種感覺功能,而情緒絕非是一種無以名狀的心情或感覺,而是經由大腦運作時理性與感性交互作用,所產生的一種反應及表現,更是一種幫助生存的機制,讓人類得已遠離險惡、避凶趨吉的能力。

延伸閱讀:2~3歲的孩子不配合、貓狗嫌?這樣帶孩子就對了!

大腦產生情緒的原理及特性

大腦與情緒感受的深度關聯

從大腦結構及功能再進一步探究,便不難發現情緒與大腦之間的關聯性。大腦又稱為中樞神經系統,其構造及功能可分為四個部分:前腦(forebrain)、中腦(midbrain)、後腦(hindbrain)、脊椎(spinal cord),林昱志治療師進一步指出前腦(大腦皮質&邊緣系統)及中腦(下視丘),即是掌管人類情緒在大腦中的反應及對外行為表現的關鍵區塊。林昱志治療師表示前腦又可稱作大腦半球,主要與人類的情緒感受生成有較大關係。若再向下細分其內部構造時,又可將前腦分為理性中心的大腦皮質以及情緒中心的邊緣系統(limbic system)。

「額葉」是情緒調節及控制的重要角色

前腦可再往下細分成四葉,分別為額葉、顳葉、頂葉以及枕葉,每一葉的功能及特性各有不同,其中「額葉」佔據大腦皮質最大的面積,它可說是腦部的執行中樞,具備大腦的理性作用功能,且負責支配腦部的執行能力。根據1848年美國鐵路工人大腦前端被鐵棍穿過,導致額葉受傷的病例中,研究人員發現病人雖然大難不死,但在康復後卻有很明顯的性情及人格改變,甚至變得較為激動、暴戾,而透過這樣的例子更顯示出,額葉在人類情緒的調節及控制中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

「邊緣系統」是產生情緒的大腦中心

情緒腦位於邊緣系統的說法,並不是近年來腦科學的研究證實。林昱志治療師表示早在1937年康乃爾大學解剖學教授巴貝茲(James Papez)就已經提出這樣的說法。當時研究人員透過狂犬病的病人案例觀察發現,患有狂犬病的病患在大腦的海馬迴部位受到破壞後,導致病患總是有強烈的情緒表現(像是恐懼、驚嚇、憤怒⋯⋯等),而這樣的結果更促使研究人員推論,包括海馬迴在內的邊緣系統,可能是情緒的主要神經迴路

此外更有其他的臨床病例及動物實驗,也紛紛證實邊緣系統是情緒腦的說法,像是扣帶迴長瘤的病人缺乏情緒表情、去除掉顳葉後的動物則完全失去情緒反應⋯⋯等。因此更佳佐證「邊緣系統」包含顳葉、杏仁核(經歷恐懼等負面情緒時特別活躍)、海馬迴(調整行為以配合情境)以及扣帶迴、穹窿⋯⋯等,其對於情緒的產生有相當大的影響。

Tips:邊緣系統越小,情緒越容易受大腦控制

林昱志治療師表示所有哺乳動物皆有邊緣系統,不過隨著演化進展可以發現到,越高等的哺乳類動物其邊緣系統在大腦所佔比例較小,而這也顯示出其情緒反應更能夠受到大腦的控制。

「下視丘」為原始情緒的腦

除了調節情緒的額葉以及情緒產生的邊緣系統外,位於中腦的下視丘也是大腦控制情緒本能反應的另一關鍵處,它除了能控制原始情緒反應外(像是接收到電擊刺激引發的情緒高亢現象、因為恐懼而產生的「戰或逃」心理⋯⋯等),亦是自律神經系統的管制中樞。林昱志治療師進一步解釋,由於下視丘與腦垂體(內分泌系統)相連,一旦接收到刺激及壓力時,便會經由內分泌系統調節身體功能適應外在環境的變遷,而這也是人體大腦中產生情緒反應的重要管道。

延伸閱讀:男孩腦 VS 女孩腦,原來真的大不同!

所有的情緒反應在我們的大腦中,又可以區分成身體反應(直接反應)以及情緒感受(間接反應)兩大歷程。

情緒,是大腦縝密轉化的訊息

大腦究竟是以如何的機制讓情緒在腦中流動,進而透過表情、身體、行為產生反應呢?林昱志治療師表示不管是成人還是幼兒,大腦中任何的情緒反應都非憑空而來,而是透過大腦視丘接收到外界的刺激訊息後,經由大腦結構中額葉、邊緣系統以及下視丘縝密且相互的運作後,透過大腦判斷將接收到的訊息進行轉化、判斷後而生成的一種反應表現。所有的情緒反應在我們的大腦中,又可以區分成身體反應(直接反應)以及情緒感受(間接反應)兩大歷程。

· 下視丘:主導身體反應

由下視丘(本能中心)主導的身體反應,我們又可以稱之為自動化情緒歷程,其分別控制緊急應變時應用的自主神經系統,以及長期應變時應用的內分泌系統。林昱志治療師表示當人體遇到危急狀況為了要生存時(像是快要跌倒、陌生人靠近很緊張時⋯⋯),大腦中便會透過視丘讓感覺皮質接收到這些刺激後,直接在邊緣系統中產生的反應傳達至下視丘,直覺性地做出一些身體反應(像是哭泣、顫抖、瞳孔放大、心跳加快⋯⋯等)。

· 邊緣系統+前腦額葉:管理情緒感受

人體中長期應變的內分泌系統,會在處於高壓的狀況下(如課業壓力、工作壓力等),透過內分泌系統產生一些情緒反應(像是皮質固醇分泌的上升導致焦慮感出現)。情緒感受並不像身體反應一般直接由邊緣系統判斷,而是必須透過邊緣系統(情緒中心)與前腦額葉(理智中心)的參與,目的是為了抑制及控制原始情緒。對此林昱志治療師更進一步表示,腦科學研究更在其中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我們大腦中的邊緣系統與前腦額葉之間來往的神經路經,前者比後者來得較寬順,進而推論出大腦的功能設計可能比較偏袒情緒,故人類之往往傾向於感情用事。

左腦右腦跟情緒有什麼關係?

依據目前腦科學的研究,我們能夠得知大腦中額葉對情緒的反應,左右兩側所產生的感受各不相同。林昱志治療師表示當左前額葉比較活躍時,此時我們產生的正面情緒(包括獎賞、滿足感⋯⋯等)會較多;當右前額葉比較活躍時,此時我們感受到的負面情緒(厭惡、恐懼⋯⋯等)就會提高。不過這些都還不足能夠判定,情緒與左右腦之間的關聯性,原因在於人類的情緒表現相當複雜,並非是單一原因所導致,更多時候都是經由內外在的經驗感受相互影響而成。

關鍵21天!腦科學情緒養成5原則

1.依循寶寶的情緒來引導

由於寶寶的腦部並非一出生就發展完整,因此他們的情緒發展正如他們不同階段的行為認知一般,都是依循不同的生長階段採以漸進式的方式進行學習,像是剛出生對於手腳、頭部的控制,到七、八個月後開始學爬、學走,甚至再到大一點則開始出現學說話、辨識顏色⋯⋯等認知。林昱志治療師表示像是滿足感(如吃飽後的愉悅情緒)、厭惡(尿布濕了的不適感受)⋯⋯等情緒,在剛出生的新生兒身上,我們便已經會能夠察覺這樣的情緒感受。當然隨著寶寶成長階段的變化,孩子大腦中的情緒也會從基本的喜歡與討厭,慢慢隨著所遭遇到的經驗,產生出較高層次的感受及認知像是妒嫉、自信⋯⋯等。因此若要引導孩子從小就有良好的情緒發展,我們首先就是要根據孩子的情緒發展里程進行引導,因為當他們自然產生某種情緒時,他們的大腦也才會開始明白如何去處理或控制,如此一來才不會在引導情緒的過程中,讓親子陷於永遠達不到理想狀態的緊張漩渦中。

嬰幼兒情緒發展里程參考表

孩子的成長階段

可能具備的情緒反應

0~5週

滿足、驚訝、厭惡

6~8週

高興

3~4個月

生氣

8~9個月

害怕、悲傷

1歲至1歲半

善感、害羞

2歲

驕傲

3~4歲

妒嫉、罪惡

5~6歲

自信、謙虛、擔心

2.適量的感官刺激才有效

當爸媽要訓練孩子大腦對於情緒的控制時,我們首先要先觀察孩子的生長發展是否按照一定的歷程在進行。由於情緒與大腦之間有密切的關聯性,因此當孩子的生長發展處於一定的步調及階段中時,情緒發展也相對處於穩定。

林昱志治療師表示,0~3歲階段正是孩子大腦發育的最重要時期,也是引導孩子腦中情緒發展的關鍵時刻,我們可以透過給予大腦不同的感官刺激,像是透過五感的感知(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促進大腦接收這些外在的刺激,進而幫助腦中的神經連結相連產生出不同的迴路,讓大腦能夠藉由外在的經驗創造並理解出不同的反應及感受。不過提醒爸媽在進行這樣的刺激及引導時,千萬別因為求好心切,而給予孩子超齡或過度的刺激及感受。由於大腦並不是透過無間斷地刺激反應來產生有效的神經迴路,最佳的引導方式應該是隨著孩子的生長狀態,給予最適當的刺激反應才是助有助於大腦發展的方式。

延伸閱讀:視‧聽‧嗅‧味‧觸─這些五感遊戲,讓寶寶玩出好腦力!

3.正向經驗有助情緒發展

若孩子經常處在負面的情緒狀態中(厭惡、焦慮⋯⋯等),除了會影響他們在學習上的專注力導致學習成效下降外,當孩子再大一點時,不良的負面情緒更會影響到未來與他人的互動關係上。

我們要如何才能幫助孩子脫離腦中的負面情緒感受呢?其實這並非是難事,建議爸媽從建立嬰兒規律的作息本位開始,到孩子再大一點時,則透過穩定的親子陪伴互動(如:每天都有與孩子的專屬時間、一起閱讀繪本故事書⋯⋯等)連結安全感,甚至是帶著孩子面對負面情緒,一同創造正向經驗及感受(如:厭學的孩子,爸媽可透過一起陪讀的方式,並一同分享上學的有趣經驗⋯⋯等),透過這樣的方式是讓正向的感官刺激,覆蓋原先大腦中所產生的負面情緒迴路,重新建立一個快樂的情緒迴路。

林昱志治療師進一步指出,科學證實當孩子大腦中產生許多快樂的情緒時,內部則會開始分泌大量的多巴胺,它會促使我們的腦神經將快樂、興奮等情緒進行傳遞,如此一來便能夠讓總是不安、焦慮的孩子情緒穩定外,也能夠使得易怒的孩子不至於因為小事情而感到憤怒,此外孩子的專注力也會因這些快樂多巴胺而提高許多。

延伸閱讀:正向教養10原則,建立與孩子一輩子的尊重與信任

建立好情緒請給足21天

4.建立好情緒請給足21天!

讓孩子產生負面情緒的成因很多,除了他們的先天氣質與性格有所影響外,更多時候孩子產生壞情緒的原因,其實更與爸媽的教養態度更是息息相關。林昱志治療師提醒爸媽在進行情緒的引導過程中,我們必須要先釐清大腦在建立一個新的情緒迴路,甚至是學習情緒處理及控制時,它並非是一項速成的能力,而是需要至少21天的累積養成才能夠被建立,因此在進行孩子的情緒引導時,我們絕對要給足孩子時間累積及學習。

此外在面對幼兒的情緒引導時,爸媽對待孩子的教養態度請務必一致,任何一方絕不能夠因為害怕孩子的耍賴及吵鬧,而隨意通融或更改原則。這是由於當孩子對於自己想要而得不到的東西,他們的腦中便會產生出負面的情緒(如:耍賴、哭鬧⋯⋯等),一旦爸媽為了讓孩子停止哭鬧進而滿足後,當下一次孩子也為了相同的原因而開始產生負面情緒時,當爸媽無法再一次依照他們的想法滿足時,這樣的負面情緒就會變得更加劇烈,此時則很有可能促使爸媽再一次通融,而這樣的惡性循環便會使得壞情緒能量增強,長期下來反而讓孩子更難被引導及改善情緒。

5.說出口教孩子認識情緒

林昱志治療師表示當我們希望孩子能從負面情緒(哭鬧、生氣、耍賴⋯⋯等)轉向正向情緒(愉悅、開心、理性⋯⋯等)時,爸媽若是以硬碰硬的態度對待(如:要求孩子馬上停止哭泣、或威脅孩子若再耍賴就要被揍⋯⋯等),那麼即是更加刺激孩子大腦中的負面情緒產生。建議當孩子陷於負面情緒狀態時,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觀察孩子的情緒反應,若他們的情緒起伏十分劇烈時,我們可先安靜在一旁陪伴,等待他們大腦中的情緒狀態趨於平靜後,再嘗試與孩子進一步建立互動。此外在親子建立互動的過程中,請留意這樣的互動並非是要苛責孩子的不是,而是應該將話語權交給孩子而非是自己,讓他們自己說明到底是因為什麼原因而不開心或是悲傷。透過這樣的做法便可讓孩子從中認識及瞭解自己的情緒,尤其當他們知道這樣的情緒從何而來時,此時再透過正向經驗的方式引導孩子,反而對於孩子的情緒發展更有益處。

延伸閱讀:你家也有「小霸王」嗎?孩子總是「盧小小」?爸媽這樣做就對了!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webservice@mababy.com

採訪撰文/李怡萱

採訪/國泰醫院物理治療師 林昱志

插畫/日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