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親子教育

視、聽、嗅、味、觸覺「五感遊戲」,玩出寶寶好腦力!

打從出生,寶寶就開始用小小的眼睛、鼻子、耳朵、嘴巴與手腳來探索這個世界。「視覺」與「聽覺」是寶寶學習的主要媒介,也是語言及動作發展的工具;「嗅覺」能夠促進人際互動;「味覺」有助大腦神經發展;「觸覺」則可以有效穩定寶寶的情緒。
視、聽、嗅、味、觸覺「五感遊戲」,玩出寶寶好腦力!

 

專家出馬!提供0~6個月寶寶適合玩的五感遊戲,教爸拔馬麻用活潑、有趣的方式刺激寶寶的感官,幫助寶寶的五感發展UP UP,做個全能的小超人!

感官,是寶寶認識世界的主要工具

「視」、「聽」、「嗅」、「味」、「觸」是身體五大感官系統,它們在人類發展過程中各自具有不同的意義。兒童職能治療師張旭鎧解釋,「視覺」是學習與動作發展的主要媒介。寶寶除了會用視覺接收、學習訊息,也會經由視覺的引導探索環境,產生翻身、坐、爬、站、走等粗動作以及摳、捏、抓等細動作。「聽覺」則與語言及動作發展有關。寶寶透過「聽聲音」學習語言,並會為了尋找聲音來源產生動作。

「嗅覺」可以幫助我們辨認食物的好壞,也是發展人際互動的關鍵。寶寶會根據自己對氣味的好惡決定是否嘗試新食物,通常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熟悉、適應食物的氣味。喝奶時則會將母親的氣味與食物帶來的飽足感連結在一起,母親的氣味會讓寶寶產生安全感。「味覺」的刺激可以幫助神經發展;寶寶在接觸副食品前會透過吃手、吃腳或玩口水的方式提升味蕾的敏感度。「觸覺」則可以幫助大腦強化與外在訊息的連結,進而穩定寶寶的情緒。有些孩子喜歡在睡前抓背、捏耳朵,正是因為這種接觸可以讓情緒變得平和。

除了視、聽、嗅、味、觸等五感,本體覺和前庭覺也在人類發展過程扮演重要角色。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復健部職能治療師楊琇晴解釋,「本體覺」可以讓我們知道目前肢體擺放的位置與動作情形,「前庭覺」則可以控制頭部位置並保持身體平衡。本體覺、前庭覺運作得當,寶寶就可以順利發展粗動作與細動作。所以本體覺、前庭覺的刺激對於發展中的小小孩也很重要。

延伸閱讀:如果出現「這種現象」,就是「五感發展異常」的警訊!

0~3個月寶寶玩什麼?

【聽覺】發展

聽覺是人體最早發展的感官。我們從胎兒時期就可以聆聽母親的心跳聲與腸胃蠕動的聲音,並透過羊水聽母親說話。出生1個月以後,寶寶對聲音的專注力可以持續30秒,聽到有人說話會停止動作。前3個月會持續接收環境中不同的聲音訊息,培養對聲音的敏銳度及判斷能力;隨著頸部肌肉發展,聽到聲音時會轉頭尋找聲音來源。

★刺激聽覺的小遊戲

剛出生的寶寶對胎兒期聽到的音樂仍存有記憶,播放這些音樂可以適時安撫寶寶的情緒。搖籃曲、催眠曲等柔和、輕緩的歌曲也可以讓寶寶的情緒獲得舒緩。帶寶寶外出時可以在一個地方停下來休息,一邊讓寶寶聽四面八方傳來的聲音,一邊教寶寶辨別各種聲音,例如「啾啾啾是鳥叫聲」、「鈴鈴鈴是腳踏車喇叭聲」、「汪汪汪是小狗叫聲」,讓寶寶對父母的聲音產生依附感,寶寶會愈來愈容易被父母的聲音安撫。

【視覺】發展

剛出生的寶寶視力十分模糊,只能看到距離30公分以內的事物,只對黑、白兩色與明、暗光線刺激有反應。3週~1個月左右,寶寶開始會對其他色彩產生反應。3個月以後寶寶開始建立三度空間的概念並產生辨認細節的能力,常常會一直盯著人看。

★刺激視覺的小遊戲

寶寶出生以後可以讓他看黑白圖卡刺激視神經。3週~1個月可以在嬰兒床正上方吊掛五顏六色的旋轉玩具,讓不同顏色的玩偶、吊飾輪流從寶寶眼前經過,利用色彩刺激引導寶寶做出「抬頭」和「左右轉頭」的動作,訓練頭部提早穩定。3個月以後多帶寶寶出門,讓寶寶看各式各樣的事物。此時要儘量拉大寶寶的視角,不要讓視線侷限在天空或人臉,多讓寶寶面向前方。

【觸覺】發展

寶寶一出生就具備觸覺,不僅會感覺冷、熱、疼痛,也可以辨別物品的觸感是柔軟或粗糙。此時把手放在寶寶嘴邊,寶寶會張嘴並將臉轉向被碰觸的方向,這是身體對於觸覺的反應,也是一種本能的尋乳(覓食)反射。對寶寶來說,吸吮媽媽的乳頭、被擁抱都是觸覺刺激的一環。

★刺激觸覺的小遊戲

在視覺和聽覺尚未發展成熟前,寶寶很依賴觸覺的感受。緊抱或輕輕搖晃會讓寶寶產生類似在胎內的感覺,使寶寶感到安心、舒適。幫寶寶洗澡時用手或紗布巾輕輕撫觸身體,洗完澡用毛巾擦拭、包裹身體都可以帶給寶寶觸覺上的刺激。張旭鎧建議,碰觸寶寶時不妨一邊對寶寶微笑一邊跟寶寶說話,營造愉悅氛圍。當寶寶發現父母的碰觸會帶來愉悅感,自然會更喜歡與父母互動。

【味覺】發展

人類從胎兒時期就開始發展味覺和嗅覺,因此出生後對於味道、氣味會產生本能且直觀的反應;嚐到甜味會微笑,嚐到酸味、苦味則會皺眉、噘嘴。3個月開始寶寶會做出吃手、咀嚼等行為,這是為了刺激味覺做出的本能反應,只要適時替寶寶洗手並控制頻率,不需過度擔心。

★刺激味覺的小遊戲

吃手、咬玩具對味覺皆有良好的刺激效果。此時也可以讓寶寶啃固齒器,利用大量口水刺激舌頭。

【嗅覺】發展

前面說過人類從胎兒時期就開始發展嗅覺,因此出生後會對氣味做出本能且直觀的反應;聞到香味會開心,聞到臭味則會感到噁心、排斥。同時,寶寶在這個階段已經可以記住不同的氣味,聞到沾染主要照顧者味道的物品,情緒會比較穩定。

★刺激嗅覺的小遊戲

除了讓寶寶多聞熟悉的味道(如母乳、媽咪穿過的衣服)穩定情緒,也可以準備香蕉、草莓、柳橙或麵包等氣味明顯的食物,讓食物香味自然散溢在空氣中,教寶寶一邊嗅聞一邊辨別不同食物的氣味,例如「這是草莓的味道」、「這是烤麵包的味道」。進行嗅覺刺激時應避免提供太強烈的氣味,也不要讓寶寶湊近聞,以免寶寶感到不適,造成反效果。

延伸閱讀:視覺×聽覺×味覺×觸覺×嗅覺,寶寶的五感發展&照護 大解密

Q:提早讓寶寶聞香菜、青椒的味道,可以防止寶寶挑食?

或許可以,但目前沒有臨床實驗可以佐證。張旭鎧強調,寶寶偏挑食不單只是被氣味影響,也會被食物的味道、口感以及當下感受影響,所以不用刻意提早讓寶寶嗅聞「比較容易排斥的食物」。讓寶寶在愉悅氛圍下發展嗅覺才是爸爸媽媽要努力的重點。

0~3個月五感綜合小遊戲

*刺激聽覺、觸覺:

讓寶寶趴在胸前讓他聽父母的心跳聲。

*刺激視覺、聽覺、觸覺:

一邊幫寶寶擦乳液一邊按摩,按摩時對寶寶唱歌、說話(ex:馬麻在按摩你的手手、腳腳喔)並微笑。

*刺激觸覺、味覺、嗅覺:

抓寶寶的手沾一點ㄋㄟㄋㄟ,讓寶寶把手放到嘴巴吸吮。

 諮詢/楊琇晴 整理/編輯部

 

五感

4~6個月寶寶玩什麼?

【視覺】發展

對立體事物的辨別力愈來愈好,喜歡注意會移動的事物;可以分辨紅、藍、黃、綠等不同色彩;會興致勃勃觀察人的五官並對人微笑,這種微笑帶來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是寶寶發展人際關係的第一步。

★刺激視覺的小遊戲

4~6個月的寶寶已經可以趴著用手撐住上半身,此時可以讓寶寶趴著,一邊唱歌一邊拿玩具在寶寶手可以伸到的範圍慢慢移動,培養追視能力之餘一併訓練頭、手的控制力與肌肉力量。

【聽覺】發展

聽到自己的名字會有反應。會仔細聽自己發出來的聲音,逐漸可以分辨友善及不友善的聲音,聽到稍微大聲或急躁的聲音會解讀為不友善的聲音而哭泣。

★刺激聽覺的小遊戲

當寶寶開始能夠區分聲音的變化,就可以為寶寶講故事了。講故事時應根據故事情節做出聲音起伏,並針對不同角色發出不同的聲音,讓寶寶藉由音調的高低起伏接收到全方位的訊息刺激。過程中記得和寶寶面對面,寶寶看到爸爸媽媽的臉會比較安心。

【觸覺】發展

已經會翻身,也會主動做出「抓、握」的動作,開始頻繁吃手刺激嘴巴和上肢末端。會重複觸摸某些玩具、玩偶或被巾,透過熟悉的觸感、味道獲得滿足。

★刺激觸覺的小遊戲

此時抓握反射已消失,可以引導寶寶去碰、抓玩具。若要讓寶寶全身都獲得觸覺刺激,可以準備不同材質的大毛巾或巧拼墊鋪在地上,讓寶寶只穿尿布在上面翻滾。

張旭鎧表示,許多父母從孩子一出生就讓他戴手套、穿襪子,徹底隔絕外界刺激,但長此以往寶寶會形成「觸覺敏感」,一旦觸碰、踩踏沙地、草地就會變得情緒緊繃。嬰兒期最好讓孩子多接受觸覺刺激。

【味覺】發展

開始攝取副食品。咀嚼,吞嚥能力愈來愈好,偏好重口味的食物。除了吃手,還會透過吃腳來刺激味覺。

★刺激味覺的小遊戲

可以讓寶寶嘗試不同味道的食物,但不要太刺激,以免寶寶將「父母給的東西」和「不舒服的感覺」連結在一起。如果食物的味道較明顯、特別,不要讓寶寶一次嘗試太多,一旦看到寶寶做出「不喜歡」的表現要立刻把食物處理掉並給寶寶一個擁抱,讓寶寶重新建立對父母的信任感。

楊琇晴提醒,開始添加副食品以後,應該以天然食物為主,一次給寶寶嘗試一種,以免寶寶將不同食物的口味混淆。雖然寶寶對重口味的食物比較有興趣,但不用刻意在食物中添加食鹽,否則會對寶寶的身體造成負擔。

【嗅覺】發展

開始探索氣味來源,聞到ㄋㄟㄋㄟ或副食品的氣味會面向氣味來源。

刺激嗅覺的小遊戲

吃飯前可以先讓寶寶感受食物的氣味,外出也可以視情況讓寶寶嗅聞各種不同氣味的物品,讓寶寶熟悉、記憶各種食物或物品的氣味。

Tips:

有些1、2歲的孩子一拿到新玩具就馬上放到鼻子前面聞一聞,這是因為之前發展嗅覺時沒有獲得足夠的刺激。4個月以後就要讓寶寶接觸各式各樣的氣味,讓嗅覺細胞完整發展,寶寶未來才不會做出補償行為。

4~6個月五感綜合小遊戲

*刺激視覺、聽覺、前庭覺、本體覺:

在嬰兒床正上方吊掛會發出聲音的玩具,讓寶寶嘗試用抓、踢或翻身的方式移動去拿玩具。

*刺激視覺、聽覺、觸覺、本體覺:

一邊抱著寶寶照鏡子,一邊做出誇張的表情和聲音吸引寶寶注意,再拉起寶寶的手,先摸自己(寶寶或父母)的臉再摸鏡子。

諮詢/楊琇晴 整理/編輯部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諮詢/兒童職能治療師張旭鎧       

          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復健部職能治療師楊琇晴

採訪撰文/戴筠

攝影/謝文創攝影工作室

梳化/Year Lai

model/潘嬿絜、曾睦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