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因誤食中毒的意外層出不窮,許多家長也就格外注意寶寶的飲食狀況,相信不少爸爸媽媽在製作副食品時,對於份量、烹調方式的拿捏還是感到頭疼,畢竟再好的食物、再新鮮的食材,都可能因為一時的錯誤而傷害寶寶健康。
中國一名2歲男童,開開心心吃了午餐後卻陷入昏迷,送醫搶救後仍宣告不治,醫師研判是男童吃的午餐中含有未煮熟的四季豆,導致中毒身亡,讓媽媽傷心欲絕。
為什麼吃四季豆會引發寶寶食物中毒呢?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小兒科醫師陳昭淳指出,四季豆本身含有對腸胃道較刺激的「酵素生物鹼」、「植物凝集素」,若未煮熟,殘餘的成分就無法被破壞,對成人來說也許症狀不明顯,但小小孩若接收到強烈的腸胃道刺激,就可能會造成噁心、嘔吐、吐血等,嚴重時會有溶血或血液凝集的情形,導致脫水,甚至危及性命。
除了上述提及的四季豆務必煮熟再給寶寶食用以外,有些食材添加到副食品前,一定要特別注意。
黑木耳本身並沒有毒性,且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多醣體與抗凝血物質,熱量又低,很適合全家大小吃,但是為什麼那麼常出現食用黑木耳後中毒,甚至死亡的新聞呢?
其實類似黑木耳這樣的乾貨,如:香菇、金針、銀耳等,烹調之前都必須先泡發,但泡發時間過久(6~8小時,甚至2天以上),很容易孳生細菌、黴菌,導致食材變質,如果又用涼拌的方式,不論是大人小孩食用都很容易出現腸胃道症狀。建議浸泡時間不超過1小時,吃多少泡多少,並且該餐就食用完畢,以免對健康造成危害。
陳昭淳醫師表示,除了蠶豆症的寶寶要避免食用蠶豆以外,豆類基本上都可以給孩子食用。只是有時經過處理的豆製品,如:豆腐、豆干等,若放置太久,不新鮮,就可能產生黃麴毒素,其毒性非常強,有很強的肝毒性、免疫抑制力等。因此,如果無法確認新鮮程度,就不適合給小小孩吃。
夏天是竹筍盛產的季節,但是竹筍裡含有氰苷,容易造成一些神經性症狀,造成細胞缺氧、組織中毒等狀況,進而出現呼吸喘、噁心、嘔吐症狀,不建議給嬰幼兒食用。
馬鈴薯含有一種有毒的「配糖生物鹼」,會刺激腸胃道及神經系統,如果馬鈴薯有損傷或發芽,其含量就會增至5~6倍以上,不管成人或小孩食用後,都會引發噁心、嘔吐、肢體無力等症狀,因此只要發現馬鈴薯發芽,就別再拿來做成副食品囉!
很多人喜愛吃像溏心蛋、溫泉蛋這種半熟蛋,口感軟嫩香甜,但這種半熟蛋的蛋黃都不太熟,表示受熱不均勻,但雞蛋中很容易藏有沙門氏菌,若烹調溫度未達70度以上,就無法完全殺菌。但嬰幼兒的腸胃道防禦系統不完全,腸胃道的菌叢也還沒建立好,因此當細菌量多時,寶寶就容易引起細菌型腸胃炎。為了小心起見,未全熟的食物還是不要給嬰幼兒食用。
延伸閱讀:出生10天就感染沙門氏菌引敗血症?原來是家長沒洗手導致
因為沙門氏菌很喜歡汙染蛋白質食物,因此海鮮與肉類也就容易「中標」,若小小孩攝取到不新鮮或未完全煮熟的海鮮或肉類,可能會導致嚴重的血便、黏液便、發燒、全身性的菌血症等。
7.蜂蜜
蜂蜜含有肉毒桿菌素,但1歲以下寶寶的胃酸分泌不如成人好,腸胃道菌叢也尚未建立完全,因此沒辦法殺死肉毒桿菌孢子,可能會在食用後產生突發疾病,千萬不要隨意讓寶寶嘗試。此外,肉毒桿菌是一種厭氧菌,也容易出現在真空包裝、罐頭中,因此要特別注意。
某些種子類會含有一些生物鹼,但是日常吃的花生、杏仁、夏威夷豆等,少量食用是安全的,但果仁是很常見的過敏因子,若孩子第一次嘗試,必須注意他們的反應,因為有些孩子食用果仁後會有很嚴重的過敏反應,像是水腫、呼吸困難等症狀。
陳昭淳醫師指出,大部分食物中毒發生的時程約24~48小時,但小小孩的腸胃免疫系統還沒發展完全,因此發展時程可能更快。食物都是從腸胃道攝取,若受到細菌汙染、腸胃道刺激,中毒症狀大部分都是出現噁心、嘔吐、腹瀉等;若是毒素屬於神經毒素,就會出現嗜睡、肢體無力、呼吸比較快、容易喘、活動力降低等症狀。
當孩子出現腸胃道反應,首要避免孩子嗆咳,再來就是脫水,可以的話請少量補充水分,若經過處置後孩子的症狀還沒有改善,一定要就醫。家長也可以回推出現這些症狀之前是否吃了哪些可疑的食物,可先保存下來供醫師檢驗。
食物中毒通常都是根據症狀治療,若臨床症狀非常明顯,像是有細菌性腸胃炎、全身性菌血症、發燒等,就會使用抗生素治療。
另外,陳昭淳醫師提醒家長,如認為孩子疑似食物中毒,都不建議催吐,因為食物攝取一段時間後,都已經吸收了,催吐的幫助並不大,反而會造成孩子的二度傷害。
延伸閱讀:熱食不能放冰箱?食物放電鍋保溫?破解隔夜菜5個迷思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