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親子天下
「媽媽們要照顧自己」,說來容易做來難!因為可能身邊真的求助無援,或是母性就是不會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專家提醒身心發警報的5個「小毛病」,也建議了簡單的方法,慢慢擺脫「阿信」的命運。
作者: 周品攸
孩子的養育觀念時常會成為婆媳爭吵的導火線,就連泡奶的方法都可能想法迥異。有位新手媽媽抱怨,1歲兒子偏愛婆婆泡的奶,越想越不對勁,嘗試喝了一口,沒想到竟「又濃又甜」,不僅奶粉多了兩匙,還加了「這一味」,急得趕緊帶孩子去檢查,果然已經影響健康!
作者: 湯佳珮
生活中其實很容易碰觸到眼睛這個精密的器官,感覺癢揉一揉、風吹沙好刺痛,甚至被小孩的玩具K到、自己不小心戳到…… 眼科醫生列舉6個你可能常做,但其實很傷眼睛卻容易被忽略的舉動,爸爸媽媽一定要注意!
作者: 小甜甜 張可昀
有人跟我一樣屬於高齡產婦的新手媽媽嗎? 或是也準備正在備孕中年紀也到達了高齡產婦的關卡? 自己真的懷孕當媽媽之後才深深能自己體會經歷各種當媽媽的辛苦及偉大!
作者: 周品攸
你家小寶貝會叫爸爸媽媽了嗎?寶寶學說話都是從「咿咿呀呀」開始,一直到3、4歲才比較能講出完整的句子。日前有位網友抱怨,婆婆竟在兒子才6個月的時候,就逼孩子叫「奶奶」,不會叫就嫌他笨,這要求…應該連神童都不一定辦得到吧?
作者: 親子天下
工作時擔心小孩?陪孩子時掛念工作?一群登上職場高位、跨世代的神力女超人媽媽們,不討拍、不取暖,分享他們如何擺脫浪費精力的罪惡感、優游於工作與生活、增進家庭關係、甚至一天創造出25個小時的實戰訣竅。
作者: Editor
為什麼兒科醫師要推廣親子共讀?不是因為越早看書就能讓孩子贏在起跑點,而是要把握三歲前80%的腦部發展,藉由爸爸媽媽大聲為孩子朗讀,不僅可以增進親子之間的親密關係,更可以促進孩子的腦神經接收訊息,讓腦部健康發展。
作者: 周品攸
天氣有越來越炎熱的趨勢,太陽照射下的車內就像烤爐,可別獨留孩子在車內!近日有位年輕媽媽開車載1歲孩子外出,卻不慎將孩子反鎖在車子裡,嚇得媽媽趕緊報警,所幸孩子在受困10分鐘左右就被救出。
作者: 許宜津
Omega-3脂肪酸當中的DHA和EPA,有助大腦發育是大家普遍知道的事,但是從寶寶在媽媽肚子裡就可以開始吸收,你把握時機了嗎?這一道「五彩炒軟絲」色香味俱全,一上桌,保證全家胃口大開!
作者: 妞新聞
麥吉爾大學共調查了111對父母,為期2週。結果發現,只有一個小孩的媽媽睡眠品質比擁有多個孩子的媽媽睡眠品質更好,但真正的重點是——無論家裡有幾個小孩,爸爸的睡眠品質都一、樣、好!
作者: 周品攸
不論是嬰幼兒或成人,燙傷第一時間的正確處理非常重要!高雄一位年輕媽媽因不慎把熱水壺打翻,使得滾燙的熱水直接淋在3個月大男嬰身上,離譜的是,爸媽拖了6天見情況嚴重才送醫,但卻已經來不及挽救。
作者: 巫漢盟(阿包醫生)
曾看過一篇文章,標題是:「為何爸爸顧小孩,標準是『只要還活著』就好?!」當下不禁笑了出來。這句話真是傳神地表達出媽媽對於豬隊友爸爸的無奈心聲。
作者: 妞新聞
男人在嬰兒出生3個月後,大腦的父愛區才會發展完全,稱作「父愛區」。黃瑽寧醫師解釋,就因為大腦運作的部位完全不同,因此爸爸和媽媽對待嬰兒的方式、遊戲也是完全不同。所以媽媽們常會覺得「爸爸你怎麼這樣顧小孩」。
作者: Editor
一年前,因為憂鬱症與朋友介紹,雅文輾轉找上了我。那時候的雅文是家庭主婦,生了一對雙胞胎的她,在婆婆、先生的「期待」下,放棄了原本高薪的工作,專心在家裡帶小孩。身為新手媽媽,沒有幫手,也沒人可訴說。帶孩子的過大壓力與失控感,和她以前在工作中的狀況很不一樣......
作者: 高旻君
媽媽一得知懷孕後,立即想到的可能不是去哪產檢,而是要去哪坐月子!月子做的好不好,影響是一輩子!2021年人之初產後護理之家宣佈再升級計劃,媽咪們一起來瞧瞧,人之初要為大家帶來什麼樣的坐月子新視野。
作者: 木生婦產科診所院長 李木生
生產方式有自然產及剖腹產兩種選擇,媽媽在懷孕後期需根據個人狀況和醫師詳細討論,什麼樣的生產方式最適合自己,不過,媽媽們可能不曉得生產方式不同,寶寶過敏的發生率也有差別。
作者: 周品攸
繼Janet之後,歐陽靖也曝光自己產後20天的身材,直言生完幾個月後,還是有人會指著肚子問:「什麼時候要生?」想必嚇壞了不少懷孕中的準媽媽,卻也讓不少網友媽媽感到欣慰:「這才是真的嘛!」
作者: 戴筠
0~1歲的嬰兒用品多得讓人眼花撩亂。其中背巾、汽座、手推車因為關係到寶寶的安全,選購時必須格外謹慎小心。寶寶的外出用品怎麼挑、怎麼選?使用時需要注意哪些問題?一起來看看~
作者: 周品攸
迎接新生命固然使人開心,但若深夜聽到不間斷的嬰兒哭聲,肯定會感到很煩躁吧?而換另一個角度想,拼命安撫卻不見效果、又要擔心吵到鄰居的新手爸媽,想必更是焦慮。日前網上瘋傳一位新手媽媽寫給鄰居的一封道歉信,內容使人感動。
作者: 湯佳珮
你是不是也會自己帶便當呢?或習慣打包外食剩菜呢?不少婆婆媽媽覺得食物只要放進冰箱就能保鮮,想吃再拿出來加熱就好,一直以來這樣也都沒問題,為什麼會有食物中毒的情況發生呢?常見的5個迷思和作法,哪些對、哪些錯?營養師來解惑!
作者: 周品攸
日前有一名網友媽媽用推車帶7個月大的女兒到公園散步,沒想到卻被鄰居阿婆下指導棋,認為女兒這麼大了要自己走,還沾沾自喜孫子9個月就會走了。其實每個孩子的發展狀況都不同,大人真的不應該以比較的方式來說嘴。
作者: 妞新聞
生小孩後,才是對婚姻、對愛情真正的考驗。妞媽媽自己也有經歷過氣到想離婚的衝動,對另一半感到極度失望,覺得自己是不是嫁錯人的過渡期;但等孩子長大一點後,夫妻關係就會再升級,不再只是年輕男女的衝動熱戀,而是多了一種沈澱、成熟,以及更穩固的感覺。
作者: 湯佳珮
幫寶寶泡奶很簡單嗎?小細節不注意可會出問題!多放或少放一、二瓢奶粉,有沒有關係?奶瓶只用清水洗、熱水燙,可以嗎?快來看看媽媽們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7個泡奶問題。
作者: 妞新聞
你的奶不再是你的奶,而是變成小孩的所有物了......如果乳房破皮、乳腺炎,無法給奶了,小孩還會理所當然的大發脾氣:「為什麼不給我奶!」老公也會說:「啊小孩就是要喝奶啊~我怎麼哄?」
作者: 妞新聞
除了最近討論度最高的「誰是誰後盾」以外,裡面還討論了很多懷孕夫妻常會碰到的問題.....像是懷孕媽媽在家休息,看起來卻過很爽?或是爸爸一直感覺不到胎動、媽媽常會有孤獨感!或許透過劇中不同面向、角度的討論,夫妻們都能各自找到答案!
作者: 高旻君
孩子的潛能及健康是玩出來的!放手讓寶寶大膽玩,是發展的重要過程,不過,專家表示,寶寶要先奠定體質,媽媽才敢真的放手,用對方法一路延續母乳體質,讓寶寶開心大膽玩,媽媽放心育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