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游資芸
痛失愛子,讓爸爸非常難過自責!注意!即使是很淺的水也有可能讓幼兒溺水,5公分高的水位就有可能讓幼兒溺斃!多一分防範,多一分安全,幫嬰幼兒洗澡時,一秒鐘都不能離開浴室。
作者: 王佳琦
珍珠的爺爺是個老菸槍,為了不讓孫女和毛小孩在家裡吸到二手菸,都會躲到陽台或是浴室裡抽菸,以為這樣他們就可以安全不受菸害,但其實這樣是錯誤的!因為爺爺忽略了殘留在身上的「三手菸問題」!
作者: 蘇子茵 職能治療師
糖包灑滿地、破壞家中擺設、把浴室瓶瓶罐罐丟進馬桶,孩子破壞力好強,媽媽常常崩潰,面對孩子拆家行為該怎麼辦?你家也發生過類似的場景嗎?
作者: Editor
依據衛生署委託研究「民眾用藥安全調查」之報告顯示,民眾對於藥物存放的觀念,有3.70%的民眾將藥物放在廚房,放在浴室佔2.80%,臥室則佔12.80%,其他地方則佔21.40%,放置陰涼乾燥處則有60.60%。食品藥物管理局表示藥品不當存放,可能讓藥品療效降低、變質、變色,吃下肚不但不能治病還可能傷身或延誤病情。
作者: Editor
台灣天氣炎熱潮濕、容易有黴菌產生,對身體造成負面影響!尤其家中最潮濕「浴廁」,清潔起來更是苦惱。民眾最信賴的安心指標譚敦慈老師,分享自家浴室的清掃、收納原則,教大家如何用最簡單的方式保持乾淨清爽,告別黴菌大本營!
作者: Editor
「你在家又沒什麼……」「只是陪小孩玩……」「我在外面賺錢很累……」這些不太需要經過思索就蹦出的話,殺傷力是很強大的。有一陣子,我突然很怕「被嫌」。例如,我洗澡洗到一半,女兒就在外面吵著要找我。我心急的隨便沖沖,想著趕快出來拍個化妝水,就把孩子接到手上來。沒想到,我才一開浴室的門,先生就把女兒一把塞過來,嘴裡還唸:「怎麼會有人需要洗這麼久?」
作者: 周品攸
看著寶寶已經可以走真的是令爸媽感到幸福的事,但也不能忽略一個事實,那就是更容易跌倒、受傷了,因此,家裡有許多地方最好要採取防護措施,尤其是廚房、浴室,這兩個場所最容易發生意外,所以一定要特別注意。
作者: 周品攸
每個家裡浴室一定會裝這個!基於衛生習慣,一般人如廁後一定會洗手,但近日有一名10歲男童,依照往常在家中浴室洗手,沒想到習慣性的動作,竟害他的雙手神經斷掉…
作者: 周品攸
台中市豐原區昨晚發生一起幼童洗澡溺水意外,據媒體報導,晚間鄭姓男童的曾祖母幫他洗澡時,因男童的哥哥在外哭鬧,導致曾祖母暫時離開浴室,沒想到回到浴室後竟看到男童已經浮在水面,且沒有呼吸……
作者: 單親奶爸BLUE流
爸媽有一樣的經驗嗎?睡前幫孩子刷牙結果拿錯牙膏,在孩子辣了一番後才知道「慘了」,單親奶爸BLUE流就畫下這樣溫暖又真實的插畫。
作者: 湯佳珮
許多人都認為家是最安全的地方,卻忽略了家也是嬰幼兒最容易發生意外的場所。無論是客廳、臥室、浴室,或是家中的各角落,其實都潛藏著一些不安全的因素。有些意外不會造成嚴重傷害,有些意外卻不得不慎。本文請專家提醒常見的意外狀況,並告知應如何預防,讓我們一起來守護小寶貝的成長歷程。
作者: 林嬪嬙
日前一名男童疑似為了關窗,不慎自8樓墜落送醫不治;一名男嬰喝奶後在床上睡覺,沒多久被發現卡在床圍護欄和床鋪中間,緊急送醫仍宣告不治……類似悲劇不斷上演,令人心痛不已。兒童居家安全必須好好重視,尤其是新手爸媽一定要了解家中究竟潛藏那些危機,該如何建構完善的防護網,才能確保孩子在安全的環境中順利成長。
作者: editor
冬天到,熱飲、熱食、熱湯、火鍋這些熱呼呼的食物都出籠了,但請注意,根據中華民國兒童燙傷基金會歷年的統計資料,這些熱液、熱物、熱氣等燙傷的比例高達八九成,遠高於火災火燄的灼傷,而且最常發生的地點是在家中的廚房,其次是客廳、臥室與浴室,可見燒燙傷的危險就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們需要多一份警覺多一些危機意識,才能預防燒燙傷事件發生在孩子身上。
作者: editor
一般人覺得最安全的地方—「家」,對小小的嬰幼兒來說其實處處充滿危機。舉凡客廳、臥室、浴室甚至是廚房,都有可能發生意外傷害。除了要儘量將居家環境做好安全防護,更要瞭解嬰幼兒在意外發生的當下要如何處理,萬一不幸發生,在緊急情況下才能及時把握黃金急救時間,讓傷害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