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實習記者 劉芯衣、企劃編輯 湯佳珮
快要生產了!心情既興奮又緊張。這時候應該要準備什麼?本文除了請護理長分享待產包的準備清單以外,也請醫師解答待產時的常見疑問。希望透過本文的說明,讓準爸爸、準媽咪們能更快掌握待產須知及注意事項。
作者: 林靜莉
近年來,全球剖腹產率大幅提升,台灣更高達35.6%,排名世界第三,然而,根據基隆長庚醫院在《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的研究資料顯示,剖腹產寶寶不僅過敏風險較高,1歲前得喘鳴的機率更大於自然產寶寶。
作者: 周品攸
藝人「Hold住姐」謝依霖在11/4早上在臉書向大家公布喜訊,順利產下可愛的女嬰,不過她也附上一張「整缸血水」的照片,引發許多網友熱議,就連Hold住姐本人也坦承自己看了都覺得可怕…
作者: 戴筠
很多人在生產前夕都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一方面期待與懷胎十月的寶寶見面,一方面又對生產的未知感到恐懼。本文帶你進入產房,透過鏡頭完整記錄自然產生產過程。想知道生產到底是怎麼一回事?趕快跟著鏡頭一探究竟!
作者: 周品攸
剖腹產是為了應付某些緊急狀況,保母胎平安而採取的一種醫療方式,但國外研究發現,近年來選擇剖腹產的婦女逐年創新高,尤其經濟狀況越好的國家剖腹比例越高,甚至巴西視剖腹產為「奢華的流行」;中國近期也盛行剖腹產,只因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點…
作者: 游資芸
懷孕後期有很多問題想問,但產檢時間太匆匆,常來不及提問便結束!別擔心,孕媽咪害羞不敢問的、看診時忘了問的,我們幫妳問!
作者: 戴筠
產後想甩掉多餘肥肉,除了控制飲食,最有效的方法還是運動。想快速變瘦應該做哪些運動?運動時怎麼熱身比較好?哺乳期運動要注意什麼?運動一段時間,體重卻像溜溜球忽上忽下怎麼辦?這些問題,有請專業教練來解答!
作者: 戴筠
沒做過麻醉手術的人第一次接受麻醉總不免膽顫心驚,尤其這個場景如果發生在產房,更讓人感到害怕。日前新加坡一名產婦在接受剖腹產手術時突然麻醉失效,痛得她死去活來,也讓不少孕婦開始擔心生產麻醉的安全性。全身麻醉打完麻藥真的會毫無感覺嗎?局部麻醉在執行過程中又潛藏了什麼風險?
作者: Editor
不久前,一名孕婦去日本旅遊時意外破水,當時僅懷胎25週,為了保住胎兒,搭乘SOS醫療專機返台接受治療。所幸在抗生素治療及安胎後,孕婦於28週順利自然產,寶寶也於7月23日以近3000公克的體重,健康地出院。
作者: 周品攸
接近生產時,許多孕婦會開始猶豫到底要自然產還是剖腹產,目前國人有2/3選擇自然產,1/3則是剖腹產,但即使選擇自然產,也可能會因突發狀況而不得不使用其他方式幫助娩出寶寶。日前澳洲針對產程中的醫療干預是否影響寶寶健康做了一項研究,一起來探個究竟。
作者: 戴筠
日前國外發生醫師在做剖腹產術手時誤傷胎兒頭皮的烏龍事件,讓人重新思考剖腹產的潛在風險。妳知道除了傷口復原慢、容易大出血,剖腹產還可能增加寶寶呼吸窘迫的機率,甚至讓下一胎不容易受孕?在風險之外,網路討論區常說的「剖腹產陰道才不會鬆弛」、「剖腹產寶寶頭型比較漂亮」其實都是迷思?
作者: 林靜莉
一名媽咪小娟,日前剛自然產生下寶寶,因為醫院嚴格的母嬰親善政策,要求必須母嬰同室和親餵,在每天睡眠不足,擠不出奶又得安撫寶寶的狀態下,她得到了產後重度憂鬱症……所幸,國健署決定從今年7月開始,不再強迫媽媽一定要母嬰同室,由媽媽自行決定。
作者: 游資芸
感覺自己好像快要生了,若傾向自然產為主,要如何分辨產兆呢?待產時會面臨哪些狀況呢?兩位婦產科醫師專業說法,讓懷孕到生產看診更Smart。
作者: 林嬪嬙
生產的痛是孕媽咪們最煩惱的問題之一,醫學進步,生產疼痛已能藉由藥物幫助緩解,而且不影響分娩的進行,包括自然產產程中施行的減痛分娩,剖腹產後的止痛等等,對產婦帶來許多好處,也不會對胎兒有不良影響。
作者: 周品攸
「為什麼明明孩子出生了,我卻還像個孕婦?」這是許多媽咪產後最大的困擾之一,不管是自然產或剖腹產,卸了貨之後,肚子依然像懷胎5、6個月般,但偏偏哺乳又需要更多營養才有奶水餵寶寶,恢復孕前身材似乎更加困難了……
作者: 林靜莉
藝人林可彤日前生下一名健康的男寶寶,產前醫生告訴她胎位不正,但她仍希望嘗試自然產,幸好接生醫師經驗足夠,才花20分鐘就成功將小朋友拉出來,此舉顛覆以往胎位不正就等於得剖腹產的認知,本文帶您了解胎位不正的種類有哪些?以及哪些情況可以嘗試自然產,順利迎接寶寶的來臨。
作者: 湯佳珮
「生產時,要自然產或是剖腹產?」每個孕婦都曾想過這個問題。其實無論是自然產或是剖腹產,分別都有各自的優點與缺點,端看孕媽咪如何取捨。每位孕婦的身體狀況不同,也可能會影響到生產方式的不同。有時候則是計畫趕不上變化,已經決定自然產,卻可能因生產時的突發狀況而臨時改採剖腹產;或是本來決定剖腹產,卻突然出現產兆導致急產……這些情況都可能發生。建議孕媽咪充分規劃好自己的選擇,剩下無法控制的部分,則以平常心看待。
作者: Angela
「一次剖腹生產、終生都得剖腹生產?」、「剖腹生產比自然產更安全?」、「醫師,我的剖腹傷口紅又腫,是出了什麼狀況嗎?」根據統計,國內每3名產婦就有1人是採剖腹產,然而有關術後傷口照顧,網路上眾說紛紜,究竟該留意哪些細節才能避免傷口化膿、裂開,盡量不留下醜陋疤痕?聽聽專家的正確做法。
作者: 戴筠
對第一次生產的人來說,產房既是幸福的聖殿也是神祕的禁地。雖然醫師會提前告知生產流程,但大部分準媽咪對於產房「長什麼樣子」通常一無所知,以致產前往往會膽顫心驚。想知道自然產檯和剖腹產檯暗藏的機關?產房裡有哪些儀器?護理人員用什麼方式促進產程?本文帶妳一探究竟。
作者: 曾郁文
上回在媽媽教室替準媽咪們講解一些產後面臨的困擾及解決之道,結束後,有位準媽咪私底下走到我旁邊,詢問我關於產後陰道鬆弛的問題,她很擔心透過自然產的方式生產會造成嚴重的陰道鬆弛,因此她內心偏向選擇剖腹生產。但是難道剖腹產的陰道就會緊實如初,不受影響嗎?
作者: 湯佳珮
產前1個月,要注意哪些事?生產的徵兆有哪些?何時必須立即到醫院?待產包應該如何準備?如果懷雙胞胎,產前要注意什麼?入院待產時,如何報到?何時才要開始用力?本文請婦產科醫師與護理長詳細說明,解答孕媽咪們對產前與生產時的疑惑,讓您產前一個月準備充足,從容與輕鬆等待生產時刻來臨。
作者: 口罩男
有讀者來信表示,女人生小孩就像男人要當兵一樣,根本沒什麼,實在無法體會老婆愛哭鬧的心情,事實上生產與育兒遇到的各類問題,是男人一輩子無法體會與想像的,以下分享我的想法。
作者: 林嬪嬙
媽咪不管是採自然產或剖腹產,生產後一定要回診接受檢查,包括傷口、子宮復舊及骨盆、乳房檢查、血壓血糖檢測等,有任何異常才能及早處置,以免日後留下後遺症,而在月子期間,媽咪也要自我警覺,建立良好生活型態,有任何不適要及時就醫。
作者: 王資閔
媽咪們開始準備生產包了嗎?自然產與剖腹產需要準備的物品一樣嗎?本文邀請產科衛教師為我們一一解答,並提醒要特別注意臨盆前的產兆,讓媽咪們面對生產能夠不慌不亂!
作者: 郁筱惠
面臨生產大事,身為準媽咪的您,早就做好萬全準備了嗎?自然分娩及剖腹生產,到底有何差異?一次生產需要花多少費用?產後復原要注意哪些事項?兩大生產方式,能讓孕媽咪自由選擇嗎?您的健康狀況,適合哪一種生產方式?本篇特邀專業婦產科醫師深入認識兩大生產方式,引領您全盤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