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寶貝健康

寶寶規律睡眠少,青春期易有情緒障礙

寶寶的睡眠問題一直都是爸媽最關心的議題之一,然而,最新研究發現,嬰幼兒時期睡眠不正常除了影響發育、學習力與專注力以外,未來在兒童、青春時期更容易有焦慮或情緒障礙問題,如:邊緣型人格障礙。
寶寶規律睡眠少,青春期易有情緒障礙

 

寶寶剛出生到一歲左右的這段時間,腦部結構正快速發展,而睡眠品質則為主導腦部發育的一大關鍵因子,此外,孩子有充足的睡眠可幫助其認知及情感發展。然而,最近英國有一項新研究,顯示兒童早期有嚴重的睡眠問題,可能會增加青春期罹患精神疾病的風險。甚至先前澳洲也有研究,嬰兒在出生一年內睡眠狀況若持續不穩定,有較高的機率會造成童年時期的焦慮與情緒失調。

寶寶6個月大規律睡眠少,青春期易有情緒障礙

根據CNN報導,伯明翰大學健康研究所研究員伊莎貝爾表示,雖然過去有研究指出嬰幼兒經常做惡夢,可能跟精神疾病或邊緣型人格障礙(BPD)有關,但做惡夢不能涵蓋所有狀況,其實大部分都與嬰幼兒期的睡眠障礙相關。

該研究從1991至1992招募了13,488名孕婦參與研究,追蹤孩子出生後13年的睡眠狀況及情緒問題,並請父母報告孩子6、18和30個月大時的睡眠狀況,包括夜間睡眠時間、夜間喚醒頻率、就寢時間及常規睡眠規則,接著在幼童3.5歲、4.5歲和5.8歲時再次訪問。

到了孩子12~13歲間測試是否有邊緣型人格障礙的症狀,結果發現,在6個月大時規律睡眠少、18個月大時夜間喚醒頻率高的孩子,在青春期(10~19歲)時容易有精神方面的疾病;而長期睡眠時間短及3.5歲時晚睡的兒童,則與邊緣型人格障礙有關。

延伸閱讀:爸媽要當心!孩童睡眠不足,近視風險恐增9倍

寶寶6個月大規律睡眠少,青春期易有情緒障礙

先天、後天因素,也可能影響研究結果

值得注意的是,這項研究雖然有考量到兒童是否遭遇不幸事件,或是曾被性虐待的經驗,但大多仍以睡眠狀況評估,因此有專家指出,發展遲緩、產前用藥、環境因素等也應該納入參考。

伊莎貝爾也坦言,這是一項新穎的研究,但必須進一步研究兒童睡眠發育的特定階段,不過從結果也可以發現,嬰幼兒時期的睡眠,比青春期或成年期變化還大,可以推測嬰兒特定時期的睡眠方式,可能具不同的意義。研究也顯示兒童時期充足的睡眠對於認知和情緒功能發展至關重要,嬰幼兒若出現睡眠問題,可能就是青春期出現精神疾病的警訊。

延伸閱讀:寶寶半夜哭不停,10分鐘嬰兒止哭、哄睡法

若發現孩子出現睡眠問題,最好盡早就醫,讓醫師評估是否有睡眠障礙或其他疾病影響。

嬰幼兒有2種睡眠狀況是正常的

1.睡眠狀況呈現片段性

一般來說,嬰幼兒的睡眠週期較短,只有約45分鐘,睡眠週期約有十多個,因此年紀較小的孩子睡眠時間屬於比較片段性。雖然一整天的睡眠時間很長,但每次卻只睡兩至三個鐘頭,父母得重新安撫他們入睡,顯現出頻繁卻短暫的睡眠模式。

2.睡覺時會發出聲音、動作

寶寶的快速動眼期佔了一半以上的睡眠時間,因此較淺眠,寶寶可能會出現眼球跳來跳去的狀況,有些家長還可能誤以為是寶寶抽筋,並伴隨許多面部表情,像是嘴角抽動、皺眉、發出悶哼聲、伸展四肢、翻身等,但這些動作大多是無意義的正常現象,不一定代表孩子睡不安穩,家長不用特意抱起來安撫,以免吵醒孩子。

 

若發現孩子突然比平常睡不安穩、更容易醒、不明原因哭鬧,或是睡到叫不醒、嚴重嗜睡等狀況,最好盡早就醫,讓醫師評估是否有睡眠障礙或其他疾病影響。

延伸閱讀:嬰兒怎麼睡最安心?打造安全睡眠環境5原則

 

參考資料/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psychiatry/fullarticle/2767298?guestAccessKey=694b0e83-e546-4275-85ea-73daa442418d&utm_source=For_The_Media&utm_medium=referral&utm_campaign=ftm_links&utm_content=tfl&utm_term=070120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