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愧疚感,對媽媽和孩子都不好。如此不好的情緒,為什麼媽媽們要抓著不放?沒有被誰指著鼻子說:「孩子這個樣子,全都是媽媽的錯!」又為何要背負著既會傷害媽媽、又會傷害孩子的愧疚感過生活?是何種心理使然?
原因在於讓媽媽不好過的愧疚感,可以讓媽媽的心好過一些。讓心不好過能讓心好過?不是前後矛盾嗎?沒錯,「矛盾」是潛意識的特性之一。這裡要再提一下「超我」。負責道德與倫理、罪與罰的「超我」會在此時跳出來,因為愧疚感屬於超我的職責,運作軌跡如下─
孩子有問題→我的錯→必須受到懲罰→受罰後心裡好過些
這個懲罰就是愧疚感。超我對自我祭出名為「愧疚感」的懲罰,媽媽的意識雖然因為愧疚感而不好過,潛意識卻因此而好過一些。犯了罪、受了懲罰,於是心趨於安穩。問題是「超我」不講理,可以說是發瘋的審判官,好比說偷一千韓圜的懲罰是砍斷手腕、打破碗的孩子整年都在被處罰。法律中有所謂「一事不再理」的原則,因某一罪行被定罪而受到懲罰後,不應再針對同一罪行進行審判;但媽媽的超我毫無理性可言,裁決後,仍會一而再、再而三地施以懲罰……終身都在問罪、懲治,使得媽媽終身擺脫不了罪人的身分、一輩子都在受罰。
媽媽的愧疚感是種自我安慰,藉由自我懲罰達到自我赦免、自我撫慰、自我安心的作用,純粹是為了自己,而不是為了平撫孩子、安慰孩子、愛孩子的表現。動不動就說「孩子,對不起」的媽媽,看似充滿母愛,其實只是撫慰自我心靈的自私媽媽;愧疚感媽媽好像犧牲最多,其實最差勁。怎麼說?因為就精神分析領域來看,他們是為了安慰自己,而導致孩子罹患心病的媽媽。
愧疚感是提醒我們別犯同樣錯誤的反省教條,並非完全無用的情緒。動怒打了孩子之後出現的愧疚感,可以提醒自己日後不要再犯。對未來有建樹的愧疚感才有存在的價值,「胎教原因論」這類對未來毫無幫助的愧疚感只是一種慣性,卻有不少媽媽背負這種病態的愧疚感過活。自己創造出來的愧疚感,只能靠自己消除。媽媽要先對自己的超我進行審判,揮別慣性出現「都是我害的」想法,告訴自己:「到此為止,這種程度的折磨已經夠了,不用繼續了!」
育有懂事女兒的職場媽媽應該想著「哎,可憐的女兒,都怪媽媽無法全心照顧你……對不起」,還是發自內心讚許「寶貝女兒,媽媽不在家也能自己讀書、照顧弟妹,真的好棒。謝謝你」呢?
歸罪於胎教的媽媽,應該想著「兒子對不起!都怪媽媽沒做好胎教,都是我的錯」,還是用「寶貝兒子,你的人生你自己決定!媽媽相信你」的心態,接受兒子的真實面貌呢?
延伸閱讀:「都是你亂吃加工食品,孩子才會過敏!」這是媽媽的原罪嗎?
有位媽媽在親子討論社團上,抒發這樣的牢騷。
世上好像都只有好媽媽,鄰居媽媽們都對小孩很用心,學校媽媽們看起來都很聰明。看社團上分享的文章,感覺大家都對子女教育很有一套,沒有跟我一樣的媽媽,別說是好媽媽,連夠不夠格當媽媽都不知道……。
有些媽媽認為自己沒有當媽的資格,跟其他媽媽比起來感覺自己很糟,好像不夠格教育小孩,也覺得自己的個性似乎有問題。因為認定自己不夠好,對於「當媽媽」這件事深感不安,時常困在「我能做好嗎」、「孩子會不會被我影響呢」的想法中。
許多媽媽將自己歸類在「不夠好的媽媽」、「沒資格的媽媽」,為什麼要妄自菲薄?想著「我是很不錯的媽媽」不是很好嗎?就潛意識層面來看,這也是超我的傑作。以「做到這種程度才是好媽媽」的超我標準來評斷,現在的自己就成了糟糕的媽媽。這種媽媽帶有很深的自卑感。
自卑的媽媽很擔心自家小孩比別人家小孩差,害怕自己的不足,透過孩子而曝光在他人眼前。這種媽媽會將孩子當作自卑感的擋箭牌,比起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更在意孩子是否會揭露出媽媽不好的一面。
地球上會因為自身不夠好而折磨自己的動物只有人類。狗沒有超我,不會躺在沙發上煩惱「我怎麼這麼沒出息」;反觀人類,即使他人沒來招惹,自己也不會放過自己。因為人類的自我和超我是分離的,自己期許的另一個我,也就是「超我」,總是在折磨自己。我們很可能一輩子都不曾被人罵「差勁的人」,卻每天都在數落自己差勁。全世界對自己最心狠手辣的人,就是自己本身。
見到認為自己很糟糕而跟自己過不去的媽媽時,總是讓我十分惋惜。但是更讓人惋惜的,是生長在這種媽媽底下的孩子。一旦媽媽對自己不滿意,孩子也只能成為差勁的孩子;只要媽媽散發出「我很糟」的氣味,孩子生得再好也是可憐的孩子、生得再美也是差勁的孩子,打從一開始就毫無希望,再怎麼用心教育子女都會是徒勞無功。認為自己很糟的媽媽,會將這股氣息原封不動地傳到孩子身上。
隨時將「我不是個好媽媽」的想法掛在心上的媽媽其實很傻,因為他們不曾想過這種想法對孩子是益還是害,只是自顧自地唉聲嘆氣,借此懲罰自己,再撫慰自己、安定自己的心,是慣性內疚的媽媽。
就精神分析領域來看,慣性內疚是被虐狂(masochism)的現象之一,而「被虐症」是受到他人虐待時會潛意識產生快感的心理症狀。被虐症套用到自己的內心就是自虐症,也就是享受在自己虐待自己的行為中。
「愧疚感」是精神領域的自虐代表選手,媽媽之所以困在「差勁媽媽」的人物設定中無法自拔,正是源自於自虐型的自我安慰。
這是發生在診療室的故事。媽媽和大學一年級的兒子一同前來,這位媽媽因為自己的兒子活得像是隱遁型孤立者而憂心,兩人並肩坐在諮商室的沙發上。媽媽在描述兒子症狀時,兒子先是露出不以為然的表情,隨後突然對媽媽大吼:「他媽的!給我閉嘴!」媽媽頓時語塞,面有難色地嘆了一口氣。我很驚訝,太荒謬了,怎麼會有這種事!我請兒子先到外頭靜一靜。
我問媽媽,兒子在家是否也會這樣罵她。媽媽說兒子從高二開始,偶爾會口出惡言,但像今天這樣在外頭罵人是第一次。我又問媽媽為什麼不責備孩子。媽媽這樣回答:「都是我的錯,是我沒把孩子教好。他小時候很乖很聽話,我因為忙上班沒辦法全心照顧孩子,但是我很注重他的課業,其他事要我幫忙我都會照做,唯獨對課業十分嚴格。孩子很辛苦,我卻完全沒察覺,國中之前考得好反而會逼更緊,回頭才發現孩子被我逼出病了。」
「兒子升上高中後,完全不讀書,罵也罵了、打也打了,一點用都沒有。孩子的反抗方式,是把自己關在家裡不發一語,只要生氣,就將房間裡的東西全部砸壞。剛開始我也會念,但想到是我有錯在先,也沒立場理直氣壯責罵。不知道從何時開始,只要我嘮叨幾句,兒子就會講話沒大沒小,要是我因此罵他,他會閉上嘴完全不說話,或是摔爛房裡的東西,到後來甚至會對我罵髒話。我第一次聽到時也很驚訝到手足無措,但想想又覺得『都是我的錯,要罵就罵吧』,便裝作沒聽到,心想應該過段時間就會好轉吧。」
孩子出現罵人、亂摔東西的行為,媽媽卻一句話都吭不了聲,這種案例出乎意外地多。媽媽付出努力,孩子卻學業失敗、罹患心病、乏力消極、成為隱遁型孤立者或叛逆兒,使得媽媽陷入「都是我的錯」的愧疚感之中。
「都怪我當時沒有顧慮孩子的想法」、「都怪我當時忙著上班」、「都怪我當時逼太緊」……媽媽對自己開出一條一條罪狀,認定「都是我的錯」,從此在孩子面前抬不起頭。媽媽的權威漸漸式微,親子關係趨於惡化。
面對心懷愧疚的媽媽,孩子一開始會覺得「媽媽是因為我而難受」,對媽媽感到過意不去;如果媽媽持續顯露出「孩子,我錯了」的行為舉止,便會進到下一個階段:孩子認為媽媽真的對自己做錯事,自己沒有錯,藉由「媽媽不是因為我而難受,我沒錯」的想法擺脫愧疚感;隨後,再演變成為了證明自己沒錯,必須向媽媽問罪,開始對媽媽發動攻擊:「你有為我做過什麼嗎」、「都是你毀了我」。
一旦媽媽無法反駁,孩子便奪走主導權,攻擊得更猛烈;繼續發展下去,就會越界失控,子女會變身為對媽媽口出惡言、暴力相向的怪物,成為愧疚感媽媽的悲劇。
延伸閱讀:掌握4要點,建立孩子自信人生
愧疚感媽媽屬於超我媽媽的類型。超我媽媽會因愧疚感而辛苦,「本我媽媽」呢?本我媽媽沒有內疚之心,養育孩子隨心所欲,非但不會好好照顧子女,還會對孩子發脾氣、謾罵、毆打,而且不會對此感到抱歉,認為「我沒錯,都是你們的錯」。要是孩子對本我媽媽頂嘴抱怨「你有為我做什麼嗎」,還會反過來被罵「生下你、供你吃、養你長大就很夠了,還想怎樣!」孩子無法隨意冒犯本我媽媽,因為媽媽認為自己沒錯,孩子頂撞也沒用,只會硬碰硬,傷得更重。本我媽媽太厚顏無恥?還是太理直氣壯?不管怎麼說,這種本我媽媽還比愧疚感媽媽來得好。
媽媽直接了當批評、責罵小孩的行為反而是好事,孩子至少可以反抗、可以不爽在心、可以反思是否真的做了該被訓斥的行為;而慣性愧疚感媽媽則不會顯露出真正的問題本質,孩子只能透過媽媽微妙的情緒來猜測,明知有問題卻像霧裡看花、摸不透,不知道是自己有錯、還是媽媽有問題;分不清楚媽媽的行徑是在責備自己、還是愛自己的表現;沒辦法頂撞媽媽,又不能跟媽媽道歉說對不起。感覺自己是罪人的無力感,以及莫名低落的傷心情緒,像是慢性毒素,在孩子體內流竄、蔓延。孩子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如此傷心,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如此消極無力,於是更恐懼媽媽的愧疚感。如果你自認為積極用心在教養孩子,孩子卻日趨不穩定、越來越消極,很可能是愧疚感使然。
韓國有許多「對不起媽媽」,只要子女出現任何一點問題,就會心生抱歉。身為媽媽,有這樣的情緒理所當然,但如果這種心態成為一種習慣,就會出現問題。好比淋著毛毛細雨不會感覺衣服濕一樣,對不起媽媽一不小心就會走上愧疚感媽媽之路。
媽媽必須減少自責。每個媽媽都會做錯事、都會失敗。當你見到孩子某種狀態,浮現「都是我的錯」的念頭時,請用力甩頭、揮去這樣的想法。這樣的甩頭練習不是為了自己好、而是為了孩子好。「甩頭媽媽」是好媽媽。
如同世上沒有完美的人般,也不可能有完美的媽媽。
然而,放眼部落格或網路社群上的媽媽發文,感覺每個媽媽都好完美,孩子教得好、課業顧得好、又能兼顧生活,各方面都拿手。其他媽媽看了不免焦慮:我呢?我的孩子呢?對比之下,成了無能的媽媽和可憐的孩子,於是不安又焦急,想依樣畫葫蘆卻又因為做不好或做不到,而陷入後悔與自責的情緒中。其實網紅媽媽的內心一定也有焦慮,因為不夠好、焦慮的媽媽,是韓國所有媽媽
的寫照。世上沒有完美的媽媽,倘若真的有,對孩子來說也是種不幸,因為完美媽媽底下的孩子怎麼做都不夠好。
「媽媽」一詞中最重要的解讀,是所有媽媽都是「完整的」。雖然不「完美」,但對自己孩子而言是「完整的」;「身而為人不夠完美,但身為媽媽,我是完整的」,這才是正解。
一個完整的生命生下另一個完整的生命。即使是帶著先天缺陷出生的孩子,同樣是完整體。沒有「不夠好的媽媽生下不夠好的孩子」、「完美的媽媽生下完美的孩子」,只有「完整的媽媽生下完整的孩子」。孩子被最合適的媽媽所生,媽媽生下最合適的孩子。
你現在的樣貌,是人生一路走來的成果。這個樣貌是你最佳的樣貌,是有優點也有缺點的完整體。用不著跟別人做比較。
對孩子來說,帶有一點不完美的媽媽才是最剛好的;同理,對媽媽來說,帶有一點不完美的孩子才是最剛好的。
這是命運的安排,是跟誰交換都複製不出的夢幻組合。感覺自己很糟,想變得像別的媽媽一樣?世上的媽媽樣貌百百種,不論哪種樣貌,都是任誰也無法替代的存在,只有自己是可以勝任自家小孩的完整媽媽。
有人指責你是糟糕的媽媽嗎?只有你自己。是你把自己變成差勁的媽媽,散發出差勁的氣味,讓孩子變成差勁的孩子。現在的你,就是很不錯的媽媽。只要活著,都算是一百分的媽媽。活著的媽媽都是滿分媽媽─只要活著,就能無時無刻關愛自己的孩子;只要活著,就可以和孩子一同開懷大笑;只要活著,就可以立刻伸手擁抱孩子;只要活著,就可以讓孩子盡情呼喊「媽媽」;只要活著,就可以讓孩子隨時投入懷抱。這樣的你,是世上唯一僅有、獨一無二、孩子最棒的媽媽!
延伸閱讀:別一直活在懊悔中!媽媽沒事,小孩才會沒事
本文摘自方言文化《覺醒媽媽的心理課》
買書請至此→博客來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