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家庭 防疫懶人包

疫情退散前,嬰幼兒如何平安回到托嬰中心、幼兒園?

隨著疫情演變,工作與育兒兩頭燒的父母總得漸漸回到職場,嬰幼兒也會逐步回到托育中心與幼兒園。但難以駕馭的嬰幼兒、小小孩要怎麼安全地回歸群體生活後?要如何落實防疫?又怎麼兼顧他們的心理轉折?
疫情退散前,嬰幼兒如何平安回到托嬰中心、幼兒園?

 

疫情起起落落,但是父母總要漸漸找到工作與生活的新常態,孩子也終究要回到托育與學習的場域。只是,小小孩的疫苗遲遲尚未問世,他們的行為也難以嚴格規範,甚至即使染疫也可能因為是輕症或沒有症狀,而被忽略。即使是已經漸趨回復正常生活的歐美,父母們都仍然擔心,嬰幼兒們群聚在一起的安全與健康問題。

《華盛頓郵報》的駐站教養專家雷西(Meghan Leahy)就接獲許多擔心的家長詢問,不知如何是好。

雷希指出,父母的確要把這個問題放在心上,而且這種擔憂也可以理解。因為小小孩會被感染,是千真萬確的事實。只是父母也先不要太恐慌,因為小小孩變成重症、或是需要住院的比例是低的,而且幼兒園的老師是優先施打疫苗的族群,所以孩子在托育中心、幼兒園接觸到的大人,有可能比接觸爸媽的染疫風險更低。

延伸閱讀:家族群聚是嬰幼兒染新冠肺炎主因!當心7現象為重症前兆

幼兒園的老師是優先施打疫苗的族群,所以孩子在托育中心、幼兒園接觸到的大人,有可能比接觸爸媽的染疫風險更低。

不過,要把孩子送出家門,仍然令爸媽擔心。在環境面,雷西建議,父母可以參考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的一些準則,跟托育機構或幼兒園確認他們的措施,是否合於規範。只要有任何疑慮,都可以提出來跟園方討論,也可以問醫生商量,並且讓孩子事先了解這些措施。

在台灣,也有「托嬰中心因應COVID-19感染管制措施指引」,其中除了嬰幼兒的健康管理措施、防護、健康監測標準、環境清潔與衛生教育等內容,還有如何掌握與管理工作人員的健康狀況,以及家長、接送者與訪客的管理、健康通報。父母可以先查閱後,跟托育孩子的地方深入討論與確認。

另一方面,對於孩子,爸媽也要留意孩子的心理準備。畢竟這一陣子,小小孩們其實也不好過,他們可能心裡也苦,卻不一定說得出、說得清楚。他們能夠察覺,自己跟大人都非比尋常地待在家,有更嚴格的衛生生活規範,而且也會從大人的行為舉止中,感受到來自疫情的焦慮。而且,他們不斷被耳提面命,要格外小心與嚴密的防疫措施,也不得不跟著大人一樣擔心,知道即使回到群體生活,也會有所不同。

延伸閱讀:上學別哭!上幼兒園前爸媽該為孩子做什麼準備?

 

漸進式的回到團體生活

所以,父母可以讓他們漸進式地回到團體生活,不要一下子就回到托育環境體驗震撼教育。例如,如果父母的工作與生活有足夠的彈性安排,可以先一天回到托育場所幾個小時,或是一個星期幾天,再慢慢增加、回復成過去的全天、或是全周作息。

在孩子回到托育機構後,除了密切地持續監測他們的健康狀況,如體溫、呼吸道症狀之外,也還要跟他們聊聊在托育中心、幼兒園的狀況,留意他們的心理狀態。如果孩子出現異常的情緒或是哭鬧、壓力等狀況,可以尋求協助。

值得留意的是,雷西也提醒了父母,要兼顧與觀察自己的心理狀態。因為在抗疫生活中,父母也飽受壓力。要把孩子送回托育的地方,加上自己重新回到辦公室、或是過往的工作作息,也要注意自己的心理健康和調適。大人可能會經歷一連串的奇怪情緒,像是既覺得「啊,終於自由了」,但之後又開始擔心、害怕,牽掛孩子的狀況。

所以,爸媽也要準備好自己的支援系統,像是家人、朋友、自己的醫生,甚至包括小兒科醫師,在出現新的狀況時,隨時找到資源幫忙。支持自己邁向下一個階段的教養新生活。

延伸閱讀:7/27起降二級!開放幼兒園、托嬰中心,完全指引整理包

讓孩子漸進式地回到團體生活,可以先一天回到托育場所幾個小時,或是一個星期幾天,再慢慢增加、回復成過去的全天、或是全周作息。

 

延伸:幼兒園掀起線上教學熱 老師:有助緩解幼兒焦慮與家長負擔

*本篇文章由【親子天下】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