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家庭 家庭關係

別讓過年準備成為媽媽的「第三輪班」,家庭如何分工過好年?

過年是開心的時光,但是媽媽的腦袋可能從很久以前就開始被年節待辦清單佔據,忙到像是在輪第三班的工作。美國智庫分享實驗成果,教大家如何分工過好年,還可以機會教育、凝聚家庭的歸屬感。
別讓過年準備成為媽媽的「第三輪班」,家庭如何分工過好年?

 

當大家開心迎接過年時,家裡有多少事要忙呢?

買年貨、大掃除、規劃與準備旅遊、約哪些親友聚會,要聚餐、請客還是去哪裡,除舊佈新、添加有點年味的裝飾,去圍爐、回娘家、跟親友拜年或聚會時,自己跟小孩要穿什麼衣服、準備送什麼禮物,是否得自己煮一點菜、要煮什麼、先查好食譜,今年更要加上防疫情況的彈性調整……

這些事,也跟美國人在年底前的感恩節和聖誕節類似。親友聚會的旺季,光想到這麼一長串清單,就已經累了。

這些事,事關全家,但常常只有媽媽(或許有些家庭中的爸爸也參與不少)傷神,不只要在心裡來回盤算,還要到處奔波、事先準備。

過年準備不是媽媽的「第三輪班」

美國智庫「新美國」(New America)的「美好生活實驗室」(Better Life Lab)主任舒爾特(Brigid Schulte)在 CNN 的訪問指出,平時媽媽下班後,忙家務跟照顧小孩就已經是在上第二個班了,但到了節慶前,女性被期待要準備「輪第三班」讓大家有美好的假期,要騰出腦子關照這一長串而且會不斷擴增的清單,讓原本就忙碌的生活,壓力更大。

舒爾特因此跟同僚史文森(Haley Swenson)一起在 CNN 分享他們實驗過、可以幫助家庭分工且皆大歡喜地迎接節慶的好方法。

1.讓全家一起來參與

首先請主要規劃這些事情的人(不管這個人是爸爸、還是媽媽),給另一半和孩子機會,至少讓他們聽聽看有多少事情得想、先規劃、得執行;也一起思考,為什麼我們要做這些事,以及希望怎麼做。

大家可以各自列出想到的清單,一起討論,大家的願望可以如何取捨。哪些傳統或哪些儀式、準備,對他們或這個家庭是重要的,是否代表某些價值觀。在這些事中,有沒有哪些是容易外包、大家不會介意的;或是有沒有哪些事情會帶來的壓力與麻煩,甚過它的意義。

在討論中,主事者可以透過一些簡單的問題,讓大家的預期更貼近、更務實。例如「我們想要吃什麼、買什麼」、「我們希望這個假期怎麼過」、「你希望這個年帶給你什麼樣的感覺」。每個人都要回答,而且大家要想,有可能做到嗎、要怎麼實現?

在過程中,平時為過年最奔忙的人,就可以釋出「我也想要享受某一天」、「我不想當那個壓力大到對每個人大吼的人」的心聲,不用把自己當成美國生活大師兼大廚瑪莎ž史都華,也不用滿足所有人的期待。

延伸閱讀:讓新手爸比與媽咪變得更幸福! 家事&育兒如何分工?

首先請主要規劃這些事情的人(不管這個人是爸爸、還是媽媽),給另一半和孩子機會,至少讓他們聽聽看有多少事情得想、先規劃、得執行;也一起思考,為什麼我們要做這些事,以及希望怎麼做。

2.討論全家如何分工

當大家形成共識後,就可以接著討論,那麼有多少事得做,全家如何分工。在分工時,記得要盡量納入小孩,不要只有大人奔忙。因為這也是很好的機會教育。

以準備禮物這件事為例,就可以一起討論,為什麼要送禮物?怎麼權衡品質與數量、價格與價值?送禮跟接受禮物代表什麼意義?針對不同的對象與場合,如何選擇合適的禮品?

在討論到送禮、買年貨、規劃聚餐或旅遊時,會牽涉到各種選擇和價格,這也可以讓孩子演練預算跟規劃這件事,設定合理的預算,讓他們知道父母要花多少時間工作,才能賺到這些錢。

小朋友在分配工作時,父母還可以觀察他們是否有性別刻板印象,是否要適時糾正,讓大家嘗試不同的任務?因為在美國的家事分工中,女孩比較容易被分到頻率較高的打掃或洗碗盤,男孩則比較常做一周只要一次的倒垃圾、除草、掃落葉等。

延伸閱讀:如何訓練孩子做家事?時機、步驟、方法一次搞懂

而在疫情中,總是有很多事情計畫趕不上變化,孩子也可以學習預想備案與隨機應變。

「美好生活實驗室」的經驗發現,當大家都參與這些事務時,會創造一種歸屬感,以及一起完成「大我」的團隊感,更能體認到自己是家庭的一份子,凝聚家庭向心力!(責任編輯:陳奕安)

(資料來源:CNN 健康生活

延伸閱讀:想到過年就焦慮!為什麼年節家務都是媽媽的責任?

*本篇文章由【親子天下】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webservice@mabab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