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營養&食譜

飲食+運動 拒絕初老的「肌」礎建設

和5年前相比,你感覺身體產生了哪些變化?除了白髮、皺紋之外,是否也察覺體力變差,生活、育兒及工作漸漸力不從心?其實,這和身體肌肉的質、量減少有著很大的關聯性!如何得知自己的體能狀態是否正常?哪些運動、食物和生活習慣可以幫助身體做好「肌」礎建設,延緩歲月所造成的體力衰退?
飲食+運動 拒絕初老的「肌」礎建設

30〜50歲民眾,約48%核心肌耐力不足

你知道嗎?人一旦超過40歲,身體每個器官的功能都逐漸開始走下坡,於是,彎腰駝背、走路愈來愈慢、做事提不起勁、力不從心…,各種「初老」症狀就會接二連三開始出現。

書田診所腦神經內科醫師黃婷毓指出,根據2014年榮新診所為155位民眾所做的體檢檢測發現,30〜50歲的青壯年族群,約有48%將近半數的人有核心肌耐力不足的問題,令人意外的是,這群民眾多半身體健康,只是想做好健康管理而前來門診,一點也沒有預期自己會有體能衰退的問題;而50歲以上的族群則發現,隨著年齡增長,體適能的各個項目都有一致性下降的情況,並伴隨肌肉量的減少。

 

「肌肉」的重要性超乎想像

你可能會覺得疑惑,只是肌力下降或肌肉量減少,有那麼嚴重嗎?究竟對人體會造成哪些影響?事實上,人所有活動都需要肌肉的帶動,如果肌力不足或肌肉量不夠,直接就會影響你的體能狀況,反應在體力差、肌肉容易疲勞痠痛…等症狀上。此外,肌肉量不足亦有可能會影響血糖的調節而增加糖尿病發生的機率,也容易因基礎代謝率降低而導致虛胖。

長年來,西方醫學關注的多半是各內臟器官的功能與疾病,以及關節退化和骨質疏鬆等骨骼問題,很少強調肌肉對於整體健康的重要性。然而,近年來,愈來愈多老年醫學報告顯示,肌肉流失對於人體的影響極大,不但左右身體健康、行動能力、跌倒風險,甚至與生活品質也息息相關;最近的研究數據更顯示,行走速度較慢可以預測未來死亡風險的增加,醫學界也因此出現了一個新的醫學名詞―「肌少症」(sarcope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