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高旻君
女兒娃寶是夜貓子寶寶,而且醒著時就喜歡待在大人懷裡,所以,楊千霈當媽媽後不但每天睡眠不足,還得了媽媽手,不過,往好處看也因為照顧寶寶,讓她體重很快降下來,不過,卻發現就算體重快回來了,還是有產後身形改變的困擾。
作者: 游資芸
美麗媽咪楊千霈產後罹患「媽媽手」,痛到要用類固醇、戴護具治療才痊癒,產兒科護理長告訴妳,如何正確抱寶寶的方法,讓你跟楊千霈一樣想多抱抱寶寶時,也不必擔心手腕會受傷!
作者: 戴筠
前陣子發生一名新手爸爸連續3次失手將孩子摔落地面的新聞,讓人看了心疼又害怕。1歲以下寶寶身體各部位都相當脆弱,一不小心就會受傷。爸爸媽媽要怎麼抱才不會傷到寶寶?單手抱到底正不正確?哄睡時常做的搖晃動作又會對寶寶造成什麼影響?
作者: 周品攸
孕婦與有6歲以下小孩的家庭開車外出已經有專用停車位囉~交通部將印製200萬份孕婦兒童專用停車證,8月起將透過各地衛生所、醫院發放,千萬別讓自身權益溜走唷!
作者: 周品攸
當我們身邊有熟識的朋友懷孕,都會替她感到開心,不自覺就會想多聊幾句,釋出我們的關心。但是,有些話即使沒有惡意,也可能會傷害到孕婦,所以建議不要輕易說出口喔~
作者: 林靜莉
相信不少孕媽咪懷孕後,一定對孕程有許多疑問,像是產檢項目包括哪些?應戒掉哪些不良習慣等,為了讓媽咪們安心度過9個月的孕期,國健署推出2次一對一的免費衛教服務,孕媽咪可以針對個人孕期問題提問,並獲得適切建議。
作者: 周品攸
2017年台北規模最大的國際婦幼展,將在10/6於世貿一館展開為期4天的採購慶典,是準爸媽、新手爸媽搶好康的最佳時機,想知道所有交通資訊、如何換入場券、最新優惠活動,以及許多免費換好禮的訊息,一定要看這篇!
作者: 曾翌捷
剛領媽媽手冊的佳慧(化名),家族中有著遺傳性高血壓的病史,她的姊姊日前也才因為子癲前症的影響造成胎兒早產。憂心忡忡的她趕緊來到婦產科門診諮詢,希望能避免同樣的悲劇再次發生。
作者: 李怡萱
對於新生命報到,大多數的家庭都做好了萬全的準備,迎接這個全天下最喜悅的到來,這上天的珍貴禮物,肯定讓每個新手爸媽的臉上,洋溢著最幸福的模樣。因此不難想像,新手爸媽們對於寶寶的照料,是多麼地無微不至,只要一感覺到寶寶有動靜,立即就飛奔將他們抱起,但一抱就是維持同一姿勢數小時,此時寶寶是心滿意足了,但爸媽卻隱約感覺到另一種「痠楚」…
作者: 林靜莉
經過懷胎10個月,媽咪好不容易卸貨了,卻因為照顧小寶寶,可能會出現媽媽手、腕隧道症候群等症狀。其實只要在孕期開始訓練核心肌群,做伸展操、按摩等放鬆身體,就能預防這些惱人的媽媽症候群。
作者: 戴筠
產後症狀百百種,但大部分人卸貨後都忙著照顧寶寶,沒有多餘時間處理身體問題。本文針對媽媽手、肩頸痠痛、小腹變大等5種常見的產後症狀請治療師提供預防動作,讓妳用運動輕鬆度過產後危機。
作者: 林嬙嬪
懷孕期間還在職場工作的媽咪們,必須比一般人更重視職業病對自己或胎兒帶來的影響,包括職業性肌肉骨骼傷害、聽力損失、皮膚病、呼吸系統疾病等,最好對這些常見職業病有基本認識與了解,必要時和主管提出工作內容及時數的調整,避免曝露危險環境中,才能保障媽咪和胎兒的健康。
作者: 陳萱蘋
上一期的育兒生活雜誌已經介紹了肩頸、肩膀、腰背以及手肘部位常見的不適症狀,本期將繼續提供手腕、手指、拇指、下肢以及足底…等部位不適的治療與日常建議,一起拯救媽咪的職業傷害,讓痠痛疲勞不再來!
作者: 編輯部
才生產完3個月的小美,發現近來掉髮量愈來愈高;雖然她有坐月子,可是不知什麼原因月經量每月每月在減少,以前必須使用衛生棉,現在使用護墊即可,令她擔心又困擾……。究竟產後有哪些常見毛病?怎麼調養改善?
作者: 編輯部
寶寶出生後,新手爸媽除了有滿滿的喜悅之外,需要細心呵護的寶寶,也會讓不少人出現全身筋骨痠痛的問題,可別以為這只是因為疲勞而輕忽了這些疼痛現象,小心若是長時間育兒的姿勢不正確,可是會導致筋骨傷害喔! 根據書田診所復健科主任潘筱萍調查發現,最近有不少因筋骨傷害而前來就診的民眾,都恰巧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都剛升格成為新手爸媽。這些新手爸媽最容易發生的受傷部位,分別在手腕、手肘、腰部和膝蓋,像是因為必須長時間抱著寶寶,讓雙手手肘一直維持在高舉的姿勢,或是餵奶時手腕騰空,缺少支撐,以及幫寶寶洗澡、換尿布等動作,必須長時間彎腰、固定姿勢過久,這些都是引起筋骨痠痛的幾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