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戴筠
王婉霏與劉畊宏這對演藝圈模範夫妻檔,近年來不時會在網上分享三個孩子的成長點滴。隨著大女兒小泡芙(劉宇芙)參加親子實境秀《爸爸去哪兒5》爆紅,不少粉絲也開始注意到他們對孩子的家庭教育。這期我們專訪王婉霏,請她聊聊「一打三」的教養心法,並分享如何踏出親子自學的第一步。
作者: 實習編輯 謝展昀
一年之中有多少節日?放假的、不放假的、國際性的、民族性的… 林林總總多到過不完,要是家裡有小孩,就不是簡單應付可以了事的。和寶貝過節除了製造回憶,這些好處你絕對要知道!
作者: 周品攸
Google旗下的影音平台YouTube於2015年開始推出兒童版YouTube Kids,而近期宣布該兒童應用程式正式在台灣上線,家長可以輕鬆找出孩子喜歡的影片,並把關觀看頻道及時間。
作者: 蘇正儀、邱培瑜、沈慧雯
孩子的成長歷程中,有一大半的時間都在學校裡,「老師」是孩子學習路上重要的引導者,也是除了父母之外孩子主要的學習指標。9月,育兒特別訪問到是老師同時也是媽媽的三位教育專家,當媽媽與老師的身分重疊或交叉時,她們的覺察與建議,絕對值得參考。
作者: Editor
阿德在學校每次看到同學的玩具好玩,就硬要搶過來,要是換成別人搶他玩具,他一定鬧得天翻地覆。老師及爸媽也常告訴他,玩具要大家一起玩,阿德還才不要分給你是什麼都想佔為己有,甚至和同學大吵搶成一團。孩子為什麼就是不會禮讓別人呢?
作者: 戴筠
許多父母為了讓孩子聽話,時不時就給孩子一些小獎勵,結果卻讓孩子養成「用哭鬧達成目的」的習慣。獎勵孩子應該怎麼做?如何避免讓獎勵變成條件交換、養大孩子的胃口?
作者: 編輯部
日本育兒專家明橋大二醫師說:「不是當父母的一瞬間,就會變成完美父母;幼兒1歲,也就是父母的1歲,要與孩子一同成長。」孩子一天天的長大,爸比媽咪是否會常感到措手不及呢?父母難為,想要孩子好,更擔心的是自己不夠好…要不要做100分的父母,專家來告訴你。
作者: 女生集合
每個人的思考模式都是獨立的,或許時常令旁人覺得難以理解,有些人屬於穩重客觀的「智慧型」、有些人屬於毫無邏輯的「藝術型」、有些人屬於冷靜堅強的「自由型」!以下有一條問題,可以測出你的「人格類型」屬於什麼呢?記住要憑直覺測看看哦!!
作者: 魏婕綝
滿心歡喜迎接家中新成員後,父母亦得開始擔負起照顧寶寶的責任,尤其對新手爸媽而言,許多狀況皆為第一次遇到,不免會手忙腳亂好一陣子,甚至無意中使用錯誤的照顧方法……有鑑於此,本文邀請專家解析常見的NG育兒狀況,讓父母擁有正確的育兒觀念及做法。
作者: Hello醫師 文: W.R. Su 醫學審稿: Dr. Stephen Lai
一般提到產後憂鬱症,我們大多以為只有女性會深受其苦,但根據美國東維吉尼亞醫學院(Eastern Virginia Medical School in Norfolk, Va)的詹姆士.保羅森博士(Dr. James F. Paulson)指出,新手爸爸也會罹患產後憂鬱症,更值得注意的是,父親的產後憂鬱症對寶寶發展的影響更甚。
作者: 湯佳珮
小孩不聽話、無理取鬧、愛跟大人唱反調、什麼都不要、不順他的意就大哭大鬧?你家小孩也進入“trouble two, terrible three”的時期了嗎?小孩叛逆期,爸媽究竟該怎麼做才好?
作者: Editor
年節將至,相信很多家庭從這個月就開始著手大掃除工作了吧!但是有些地方卻怎麼清掃也不乾淨,甚至有奇怪味道,本文彙整了10個媽媽常見的打掃煩惱,讓家事高手教你撇步輕鬆掃!
作者: 周品攸
孩子的修養好壞與否端看爸媽平時的教養,而家庭教育的成果也會反映在學業及待人處世上。一名小二女生答錯了一題數學時間題,但原因卻引起許多家長的共鳴,紛紛說道「家庭教育」真的很重要。
作者: 周品攸
孩子的教育不能等!牛排店來了一對工人夫妻,店內正在用餐的一名女童突然對媽媽說:「叔叔阿姨的衣服髒了,沒有先洗澡才來」,媽媽的反應竟是…
作者: 編輯部
(2020/5/21更新)「你還小,媽咪幫你!」「等你長大再學就好!」當寶貝想要幫忙洗碗、擦桌子,或是自己動手穿衣服、鞋子時,你經常會這樣對他說?寶貝真的還太小?到底要大到幾歲才有能力做這些事?還是,其實是媽咪的觀念不正確?
作者: 林靜莉
現代人生的少,常將自己的孩子捧在手掌心,但過度關注孩子的情況下,反而在不知不覺中變成了「恐龍家長」,特徵包括常自以為是、是非對錯顛倒不分、過度保護孩子等。
作者: 周品攸
西雅圖一位亞裔媽媽-牛媽,時常在網路分享一些自己的創作,主題大多是育兒日記,她有兩個女兒。近期她畫了一系列生老大、老二的轉變,舉的例子都非常幽默且真實,完全驗證了「老大照書養,老二照豬養」這句話,實在太好笑了啦!
作者: 周品攸
結婚並不是一個愛情故事的完美結局,而是另一個開始,尤其與男方家長輩、姊妹同住更會衍生不少問題,姑嫂問題被大部分媳婦列為婚後的第二大夢魘(第一仍是婆媳關係),這題到底怎麼解?
作者: 陳萱蘋
幼兒園階段(3〜6歲)的孩子看到其他小朋友把玩的小東西,回家後就吵著也要買。為什麼孩子會有「別人有,我也要有」的心態?孩子想要和別人一樣,這樣是正常的嗎?其實不僅孩子有這樣的心態,爸媽也會有「別人有,我的孩子也要有,甚至我的孩子還要更好」的心態?
作者: 周品攸
「快一點、快一點、快一點」,這是日常家庭生活中最常出現的對話之一,也是常見的親子張力來源。面對孩子動作慢吞吞,又漫不經心的態度,在一旁看的心急的爸媽總會忍不住催趕,但孩子有自己的步調,若因此而起衝突,恐怕親子關係也會產生裂痕。
作者: 江睿毓
你或孩子都曾遭受過「霸凌」嗎?從校園成群結隊的欺負特定對象,一路延續到網路留言板上的謾罵,為什麼傷害別人可以這麼理所當然?社會出了什麼問題?我們能怎麼做,預防霸凌問題的發生?
作者: 橘希
每天都在上演的玩具爭奪戰,在家裡,不會有大的一定要讓小的的觀念,想將公平的觀念放在的生活中,也讓孩子擁有「所有權」的觀念,當父母真的是不斷在學習呀!
作者: 小桃媽
每個與孩子對話的現場,能保持覺察是不容易的,唯有一再的、溫柔的提醒自己:「孩子有自己獨特的生命故事,我抱持著好奇、充滿興趣、開放的心去傾聽,就是對孩子的尊重」 這篇文章分享了許多家庭會有的狀況,當然也包含我們家的日常,提出具體可行的正念練習技巧,也祝福每位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從中療癒、破繭而出,把自己愛回來。
作者: 詹雯涵
大部分父母會碰到一個令人懊惱的親子課題,就是如何教出懂禮貌又守規矩的好孩子,我們心目中的好孩子形象應該是將「請、謝謝、對不起」掛在嘴邊,爸媽無不希望自己的寶貝碰見親朋好友時,能夠主動上前問好,並且於公共場合不大聲嬉鬧……究竟家長應該如何讓孩子養成有禮貌的好習慣呢?
作者: 許家寧
天下父母無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學業上獲得滿意成就,為了讓寶貝贏在起跑點,總汲汲營營、著重認知方面的教導。但對學齡前孩子來說,數學、外語、注音符號,並非最重要的教育關鍵,若過度揠苗助長,反而可能造成小朋友日後對學習的恐懼與排斥。
作者: 邱平
「無論如何,一定都要給孩子最好的!」相信許多媽咪都有著這樣的堅持,但是,自認為是個好媽媽,真的就是個好媽媽了嗎?雖然所有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好,然而對孩子真的有幫助嗎?會不會影響到旁人?甚至引人側目、人見人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