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親子天下
現代女性教育程度提高,也愈來愈多女性就職,相較傳統女性角色上,更容易面臨家庭與事業蠟燭兩頭燒。根據中央研究院研究發現,丈夫是否願意多做家事、照顧子女,會影響高學歷女性的生育意願。
作者: 湯佳珮
你是哪一派?無論如何都要有自己的孩子?或超過45歲就別生了?雖然風險較高,但現代社會許多人晚婚、晚生,高齡懷孕已成為很普遍的情況。究竟「高齡風險Vs.生育自主」,該如何抉擇?要先思考的事情與做的準備有哪些?
作者: 周品攸
2021最新育兒補助、生育津貼總整理,全台育兒津貼詳細資訊一次看!育兒補助是新手爸媽每年最關心的議題,各縣市津貼補助金額,看完秒懂!
作者: 高旻君
環境荷爾蒙無所不在,對現代人健康造成極大威脅,同時也影響男女性的生育力,不只會導致不孕,還會降低不孕療程的成功率,所以,積極了解自身環境荷爾蒙濃度是否偏高,有助於好孕報到。
作者: 周品攸
台北市的「兒童醫療補助」,爸媽申請了嗎?6歲以下兒童依補助資格可享掛號費、住院費減免,降低生育家庭的就醫負擔。兒童醫療補助證已全面「無卡化」,查詢更便利,家長也不用怕卡片遺失了。
作者: 周品攸
懷孕本身就是充滿風險的試煉,但對於高齡產婦來說,可能面臨的風險更高。國人晚婚晚育現象越來越普遍,根據內政部108年統計顯示,國內女性平均生第一胎的年齡為35歲以上者高達23%,是10年前的2.4倍,專家憂慮這種現象恐怕會影響孩子的健康。
作者: 戴筠
(2020-11-18更新)「醫生,我之前明明很容易受孕,前一胎結婚沒多久就懷上了,為什麼第二胎努力快一年還是沒有消息?」第一胎順利懷孕的人普遍都有個迷思,就是認為自己之後都可以自然懷孕。但隨著年紀愈來愈大,身體和卵巢都會老化,此時受孕機率也會逐漸下降。想生二胎的媽咪,最好先評估生育力再開始拼做人。
作者: 林嬪嬙
已經生了第一胎,想再生第二胎卻遲遲無法成功,到底為什麼?想生第二胎卻不孕,該接受哪些檢查?日常生活應注意哪些事項?不想太快懷二寶,卻擔心年紀大卵子質量下降,是否有解決的方法呢?
作者: Jessica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全球不孕症比例約8~12%,但臺灣每6至7對夫妻中就有1對患不孕症,比例約15%明顯偏高,推估與晚婚晚育、生活壓力龐大密切相關。不孕並非無法生育,該如何解決難題,考驗著夫妻一同面對的決心。
作者: 詹雯涵
好不容易將懷胎十個月的小寶貝卸貨,卻沒有辦法安心的和另一半享受幸福的性生活,深怕不小心又懷孕了。其實只要正確做好產後避孕措施,就能讓暫時沒有生育計畫的媽咪與爸比無後顧之憂享受性福人生。
作者: 魏婕綝
「間隔多久生下一胎才適合?」對於有生育計劃的夫妻而言,難免會覺得猶豫,到底該集中火力繼續努力?還是間隔長一點的時間再生比較適合?除此,自然產與剖腹產的間隔時間是否有所差別?不妨聽聽專業婦產科醫師的建議!
作者: 編輯部
生完第一胎,到底要等多久再生第二胎比較好呢?是集中火力,早點生完好?還是休息幾年,等老大長大一點再生比較好?專業醫師建議,女性一定要把握35歲之前的黃金生育年齡時期,否則當心想生二寶時,遲遲不來報到喔!
作者: 周品攸
家庭誕生一個新生兒的補助有哪些?現代人生活不容易,為了催生、搶救少子化,政府發放了許多津貼來鼓勵生育,到底生一個孩子能領到多少補助?如何申請?本篇讓你一次搞懂。
作者: 張玉櫻
本文的前提是在經由不孕症科醫師檢查之後,男女沒有結構或功能上的不孕問題(或是解決了問題之後),想要擁有懷孕體質,就可以藉由有技巧的攝取營養和調整生活習慣來達成!而不孕未必是女方造成的,越來越多案例顯示,問題出在身為戰友的男性身上。所以,有人做不孕治療是夫妻一起進行的。營養療法能辦到的事,用在男性身上同樣有效。營養狀況好,身心調理好,人自然就健康了。從細胞開始充滿活力,男性也能擁有容易「懷孕(讓人懷孕)」的體質。想懷二寶嗎?趕緊看過來喔!
作者: 湯佳珮
國人女性的平均生育年齡,早已超過30歲,35歲以上的高齡產婦,更已超過30%。隨著社會與經濟結構的轉變,高齡產婦是愈來愈多。高齡懷孕究竟會面臨哪些問題呢?又要特別注意哪些事?
作者: 嬰兒與母親編輯部
近年來少子化議題時常成為各界關注焦點,依據內政部戶政司之統計,我國總生育率,近四年來呈現持續下滑趨勢,從2015年的1.17,一路下降到2018年1.06,以2018年為例,台灣的總生育率低於亞洲大部分的國家,僅高於韓國的0.98。
作者: 編輯部
臺灣人的生育率已退居全球後段班,少子化的現象是目前社會的普遍現象。對多數父母來說,除了給予孩子們滿滿的關愛,為寶寶預約一份適合的保險,無疑是送給他們人生中的第一個保障。
作者: 周品攸
全台少子化情形日趨嚴重,政府為此也在今年推出育兒津貼、托育補助新制,然而台東縣池上鄉人口外流嚴重,今年全鄉新生兒僅38人,為了鼓勵生育,明年起生育補助從5千提高至2萬,1至4歲的幼兒每年還有生日禮金1萬元可領,可說是非常用力催生!
作者: 戴筠
日前行政院宣布將擴大育兒津貼的發放範圍,拿掉家長未就業的限制,延長補助年限,並加碼第3胎補助金額。然而,這麼做真的可以減輕家長的負擔嗎?對提高生育率又能帶來多少實質效益呢?
作者: 周品攸
不孕夫妻有福了!臺北榮總與臺大醫院聯合研究有了新突破,發現間質幹細胞可以增加胚胎著床率,是人工生殖技術的一大進步,可望能降低臺灣少子化的問題,幫助想生育的夫婦圓夢,有效提高生育率。
作者: 周品攸
一名僅31歲的女子,多次人工受孕皆失敗,原來是12年前因巧克力囊腫做切除手術,導致卵巢功能嚴重衰退,一年內只取了4顆珍貴的卵子後,就不再排卵……
作者: 周品攸
因應少子化日益嚴重的問題,不僅勞保、國民年金都有生育補助可領,各地方政府也有許多津貼可申請,而今年部分縣市在補貼方面稍作調整,促進生育率。本文幫爸爸媽媽們整理好全台最新的生育補助、育兒津貼囉~別讓自己權益睡著了!
作者: 林嬪嬙
(2020-11-26更新)還沒找到對象,卻又擔心年紀大無法生育,怎麼辦?凍卵似乎可以解決現代女性的困擾,可是為什麼醫師會建議凍卵年齡盡量在35歲以前呢?凍卵要做什麼準備?取卵手術會痛嗎?卵子冷凍後能保存多久?冰太久會不會影響卵子品質?
作者: Editor
生育寶寶如果疏於保養,有些媽媽明顯會出現生完孩子老了好幾歲的模樣,該如何讓肌膚恢復初色、氣色紅潤,聰明的訣竅就是補充膠原蛋白,但不是所有的膠原蛋白都有效果喔,必須要選對高濃度的膠原蛋白。
作者: WENCHI
女性升格為母親,不只是生育一個寶寶,而是進入一個全新的人生階段,愛麗生產後護理之家讓媽媽從身心靈都獲得最安心的照顧,結合照護與人文藝術,給媽媽舒適安心的全方位服務。
作者: 湯佳珮
這期的封面人物是藝人Jason唐志中與小咪。在這個低生育率的年代,夫妻倆卻育有三個小孩,分別是6歲的大女兒蜜蜜、4歲的二女兒香香、2歲的小兒子登登。一家五口其樂融融,拍攝現場既溫馨又熱鬧。當了爸媽以後,唐志中與小咪分別有哪些領悟?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作者: 編輯部
生育率創新低,部分原因歸咎於上班族工作壓力大,導致遲遲不孕。想要好孕氣,不如動一動!下班後、睡前輕鬆來做個助孕運動,讓妳擺脫憂鬱和高壓情緒,求得好孕。
作者: 周品攸
結婚好幾年了,在沒有避孕的情況下,卻遲遲沒有消息?現代人生活忙碌、工作壓力大,再加上晚婚與遲育的比例漸增,越來越多夫妻面臨不孕問題。不過醫學科技發達,人工生殖技術越來越進步,為許多不孕症夫婦帶來希望。只是,人工生殖醫療費用龐大,並不是所有人都負擔的起,為此,中央政府與某些縣市都有相關補助,該怎麼申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