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周品攸
餵母乳不僅可以增加寶寶抵抗力,還能增進母嬰的親密感,所以有越來越多媽咪選擇親餵母乳,但乳汁畢竟是透過母體供給給寶寶的,深怕不小心吃錯東西,害寶寶也一起吸收,尤其是用藥問題更令哺乳媽咪擔心。
作者: 戴筠
「哎呦,小寶怎麼跌倒了?快過來!媽媽幫你檢查有沒有流血。」小寶貝自從會爬、會走以後時不時就會受傷,平常最好預先準備好居家醫藥箱。家庭醫藥箱應該怎麼準備?不同藥物、醫材如何使用?快來聽專家怎麼說。
作者: 湯佳珮
寶寶生病了,爸媽應該怎麼照顧?怎樣算是嗜睡呢?如果曾發生過熱痙攣,發燒時是否要先退燒?如果寶寶有心臟病,哭鬧時應盡快安撫?
作者: 湯佳珮
10個月大的小杰發高燒39.5度,爸媽相當緊張,趕緊帶小杰就醫。醫師發現小杰的眼皮稍腫、下眼瞼有充血,雖然發高燒,不過精神好、反應敏捷,沒有其他特別不適的症狀,衣服掀起來一看,發現身上有疹子,醫師判斷小杰可能是感染玫瑰疹了……。
作者: 江睿毓
發燒吃退燒藥、感冒吃感冒藥、過敏吃類固醇……一看到孩子有任何不舒服,媽媽們往往就緊張地立刻帶孩子看醫生、吃藥,但有30年行醫經驗的韓國權威中醫今孝珍認為,孩子天生有自然的自癒力!比起急著餵孩子吃藥,媽媽應該先觀察孩子究竟是真的不舒服,還是只是「看起來不舒服」。
作者: 柚子醫師
孩子在發燒的過程中偶爾出現低體溫,大部分的原因是因為孩子「吃了藥物之後開始出現藥效」,加上「身體本身自行降溫冷卻」,這2個效果同時出現,就會讓孩子出現意料之外的低體溫。
作者: 柚子醫師
爸爸媽媽一定會覺得生病時所有的症狀應該要一起出現,一起結束,吃藥下去之後,燒退了,咳嗽也應該一起被壓制下來。事實上,不是這樣的......
作者: 陳俊仁
大多數的醫師只會提醒家長不要濫用退燒藥,並不會禁止病患使用,網路上的文章讓家長很擔心,那麼退燒藥到底會不會影響免疫功能呢?根據2017年一篇疫苗的研究,病人接受流感疫苗以後,隨機分成兩組,一組四到六小時吃退燒藥,一組完全都不吃退燒藥,之後抽血檢驗身體產生的抗體量,發現不管有沒有吃退燒藥,兩組兒童產生的抗體數量並沒有明顯差別。
作者: 林嬪嬙
寶寶發燒該不該馬上餵退燒藥?愈來愈多證據顯示,退燒只能緩解不適,無法治療潛在疾病,因此觀察孩子的狀況,看兒科醫師找出發燒原因,才是根本解決之道。
作者: 黃碧桃
乙醯胺酚(Paracetamol)是很常用的止痛、退燒及抗發炎藥物,以往認為在兒童、成人甚至懷孕的婦女,是安全的藥物。在胎兒期主動脈與肺動脈間的動脈導管是血流循環必要的血管,出生後,動脈導管會在數天內自然閉合。而在早產兒或合併其他畸型或疾病時,動脈導管無法自然閉合,可用非類固醇發炎藥物或乙醯胺酚,促使動脈導管閉合,或外科手術治療。
作者: 陳姵樺
哎呀!寶寶發燒了,大部分家長都會有些驚慌,不知道該怎麼辦,甚至會想盡速幫寶寶降溫。有許多疾病(尤其是感染性疾病),的確會引起寶寶發燒,但要馬上幫寶寶退燒嗎?家長最好先認識發燒這個症狀,再做進一步處置較佳。
作者: 林靜莉
相信爸媽看到寶寶發燒時一定會很緊張,此時,謹記這段話「發燒未必是壞事,盡快找出原因並解決,才是正確方式。」快來看看發燒時應該怎麼做~
作者: 郁筱惠
寶寶發高燒,媽咪好焦急!持續的高燒,會不會讓寶寶燒壞腦袋呢?寶寶發燒的時候,媽咪需要給予任何退燒處置嗎?怎樣判定寶寶是不是發燒呢?寶寶發燒合併畏寒發抖,該怎麼處理?本篇特諮詢專業兒科醫師幫您全面解答!
作者: 魏婕綝
老一輩的育兒觀念五花八門,像是「鼻子太塌,常捏會變挺?」、「小孩就是要胖嘟嘟才健康?」、「喝葡萄糖水有助營養吸收?」……,不同的說法讓新手爸媽聽了滿是疑惑,但長輩們卻回:「我就是這樣把孩子養大的」,這些相傳已久的育兒方法,究竟適不適用於現代呢?
作者: 湯國廷 醫師
發燒是小朋友最常見,也最令父母擔心的症狀,但對於發燒的處理其實差異蠻大的,「有些父母堅決不給退燒藥」,「有些一定要用退燒藥降到正常溫度才安心」,究竟哪一個才是對的? 發燒確實不一定要給退燒藥,但也絕非越燒越有抵抗力!孩童若因發燒而病懨懨、不舒服,若仍執著不給退燒藥,強調讓他自己產生抵抗力,也未免矯枉過正,把退燒藥想得太恐怖了!在醫師的建議劑量下,退燒藥只是讓小朋友舒服,只要使用得當,不會影響小朋友的免疫功能;況且如果小朋友因發燒而吃不好、睡不好,同樣會影響免疫功能喔!
作者: 陳萱蘋
孩子生病了應該看西醫還是中醫呢?本文將針對爸媽心中對於中西醫的疑問以及孩子常見的疾病進行詳細剖析,讓爸媽對於中西醫有進一步的瞭解,在面對陷於疾病之苦的孩子時能夠從容不迫的處理,陪伴孩子一同對抗疾病!
作者: 敖庭綸
寶寶體溫多少才正常?如何正確為寶寶量測體溫?年幼的寶寶抵抗力較差,出現發燒的情況時,該如何照護?一旦發現寶寶發燒,該立即為其退燒或送醫嗎?對於發燒正確的觀念與照顧,是守護寶寶健康的關鍵!
作者: 編輯部
小小的人兒才剛誕生不久,全家人已雞飛狗跳,大人不僅被累成熊貓眼,腦袋瓜子裡也總是塞滿問號,充滿了各種育兒疑問。 「寶寶一哭就要立刻安撫?」「什麼時候要開始刷牙?」「發燒需要立刻退燒嗎?」「經常拉肚子,這是正常的嗎?」「寶寶怎麼一直亂扔東西?要幫他撿嗎?」「如何讓寶寶戒掉夜奶?」「怎麼讓寶寶自然入睡?」「聽說尿布包久了,會有O形腿?」「…………」 育兒問題百百種,盡信網路、以訛傳訛,不如聽聽專科醫師怎麼說。 本期雜誌精選33大爸媽常見疑問,一次幫您整理到位,讓您把育兒煩惱拋到九霄雲外。
作者: 編輯部
冬季是許多疾病的好發季節,所以在冬季要做好預防疾病的工作,特別是對抵抗力較弱的嬰幼兒來說,爸比媽咪更應做好寶貝們的「防冬」工作!本文由專業小兒科醫師從食、衣、住、生活等方面切入,從流感疫苗注射,到用飲食來增加寶寶的抵抗力,幫助寶貝健康渡過寒冬!
作者: 編輯部
當寶寶發燒時,家長習慣用手摸寶寶額頭測體溫,這樣的方式正確嗎?量體溫的方法有好多,到底哪一種最準?寶寶發高燒,會把腦子燒壞嗎?面對新生兒發高燒的各種狀態與現象,該怎樣處理?本單元特別諮詢豐富臨床經驗的小兒科醫師,教新手爸媽一切「攏免驚」,替孩子正確解除發燒的所有難題!
作者: 編輯部
醫師們,在最危急的時刻,總與爸媽們站在一起,共同合作抵抗病魔!本文期待與您一起分享故事,也同時帶入爸媽們最需要知道的醫學知識;最後再帶入最真實的醫療現況、醫病關係與環境。讓我們共同守護我們的心肝寶貝!
作者: 編輯部
當孩子生病,最需要的除了是家長的悉心陪伴與照顧之外,當看完醫生領藥後,如何正確用藥更是一大學問。爸比媽咪,您的用藥觀念正確嗎? 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醫師潘俊伸提醒,爸比媽咪帶孩子看病時要注意醫師的叮嚀,拿處方箋及領藥時,別忘核對藥單和藥袋上的姓名、年齡、體重、性別、藥物種類及數量、用法用量等是否正確無誤;對於標示不清的磨粉藥或分裝藥水,都應問清楚或拒絕使用。 孩子的身體尚未成長完全,對於藥品的吸收、代謝、排除與大人不同,爸比媽咪只要多花點心思來瞭解,就可以提供寶貝更完整的用藥安全與保障!
作者: 編輯部
相較於大人們生理機能的成熟,嬰幼童的小小身體,若不幸發生服藥過量、誤食處方,「失之毫釐,差之千里」,小小失誤,極可能帶來難以彌補的大大傷害。 小朋友可不是迷你版的大人,包括藥品劑型、服用方式、用量拿捏等,都得經過專業醫師仔細思量。本專題為各位爸比媽咪整理小兒用藥常見6大疑問,透過專家解惑,藥到病除,與您一同把關孩子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