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馬光醫療網
在春雷一響迎驚蟄,大自然開始萌動,人們也應當順應節氣的變化,適時調整生活方式以維護健康。驚蟄,作為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象徵著冬眠動物和昆蟲的覺醒,也是細菌病毒活躍的時節。春天回暖,空氣濕度增加,容易引發感冒等不適。
作者: 馬光醫療網
雨水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個節氣,時間通常為每年的2月18日至20日之間。此時太陽到達黃經330°,標誌著春天的深入發展。象徵著氣溫逐漸回升,降雨量增加,空氣濕潤,萬物復甦。
作者: 馬光醫療網
俗諺說到「大寒不寒,春分不暖」,如果大寒不寒冷,那麼到春分時天氣也不會暖和。這讓我們面對一整年最寒冷節氣「大寒」的心情是既矛盾又忐忑。
作者: 馬光醫療網
「小寒」標誌著開始進入一年中寒冷的日子,也是冬天倒數第二個節氣。古人云:「冷氣積久而為寒,小者未至於極也。」此時的天氣已經很寒冷,但還未到氣溫最低的時候,因此稱做小寒。
作者: 馬光醫療網
提到「冬至」,許多人的腦海中一定都會浮現出和家人們一起吃湯圓的甜蜜畫面,不過除了吃湯圓,其實冬至也是補養身體好時機喔!
作者: 馬光醫療網
大雪是冬天的第三個節氣,根據古書所載:「時積陰為雪,至此栗烈而大,過於小雪,故名『大雪』」意指到了這個節氣,寒意漸濃。
作者: 馬光醫療網
小雪,是進入冬天的第二個節氣,時間大概在每年的11月21到23號開始,小雪標誌著冬季氣候的進一步寒冷與乾燥。每年到了這個時節,中國的華北區域氣溫下降,有些地方已經開始降雪。
作者: 馬光醫療網
「立冬宜進補」是古代文化傳承至今的習俗,而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冬季中的第一個節氣,通,象徵著冬季的正式到來,古代人認為歷經了一整年的辛勞,在立冬這天,須透過進補來犒賞自己,補充營養,也讓耗損的體力得到修復。
作者: 馬光醫療網
漢朝著名的科學家詩人張衡《定情歌》中,是這樣的寫著的,「大火流兮草蟲鳴,繁霜降兮草木零,秋為期兮時已徵,思美人兮愁屏營。」在這樣一首詩中道盡了霜降節氣時的無邊景色與情境。
作者: 馬光醫療網
寒露是秋天的第五個節氣,時節開始進入深秋,今年從 10 月 8 日起半個月,10 月 11 日重陽節屬於此節氣期間。
作者: 馬光醫療網
「秋分」是一年當中太陽直射赤道,白天與黑夜時間等長的一天,意味著之後的氣候將逐漸走入涼爽宜人的溫度,相比於細雨綿綿的梅雨季節與雨量充沛的夏季,秋分是一個明顯的分水嶺,因為秋分之後降雨量會顯著下降,所以「乾燥」就成為秋分後的特色之一。
作者: 馬光醫療網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即將來到,中秋節和24節氣中的秋分略有不同,節氣非固定在一個日期,而中秋節固定在陰曆8月15日,通常在國曆的九月,中秋的同義詞代表著團圓,整個節日都會彌漫著團圓的氣氛,在外地的遊子幾乎都會回家,家家戶戶聚在一起吃飯,享受著圍爐的溫暖。
作者: 馬光醫療網
「白露」為節氣中的第十五個,正式拉開了秋天的序章,是反映自然界寒氣增長的重要節氣,因此日照時間漸漸縮短,大地的溫度下降速度增快,晝夜溫差逐漸拉大,也就意味著白露結束了夏天的悶熱,使天氣日漸轉涼。
作者: 馬光醫療網
最近有聽到患者在說「醫師現在立秋都過了,天氣怎麼還那麼熱,我都快中暑了」。藍田馬光中醫診所謝觀顯醫師笑著說二十四節氣裡的「處暑」快到了。
作者: 馬光醫療網
阿明是位上班族,他總覺得夏天還沒有過完,依然穿著短袖短褲,每天喝著冰涼的飲料。一天早上,他感覺喉嚨乾燥、皮膚發癢,甚至開始有點咳嗽。他以為只是夏天太熱所致,便沒有多加理會。幾天後,情況不但沒有好轉,反而更加嚴重。這時他才想起去看中醫。
作者: 馬光醫療網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十個節氣,國曆 6 月 21 日這天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是北半球白晝最長、黑夜最短的一天。
作者: 馬光醫療網
穀雨,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的農曆三月中,即陽曆 4 月 19~21 日,斗指辰,太陽到達黃經 30 度時。此節氣時天氣溫和,雨水明顯增多,對穀類作物的生長發育幫助很大。
作者: 馬光醫療網
《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說:「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冬至開始,夜晚時數漸短,白天時數漸長;直到春分,白天和夜晚的時間一樣;過春分後,白天時數正式超越夜晚時數;因此,「春分」正是日夜時長轉換的關鍵點,也是中醫陰陽平衡的平衡點。
作者: 馬光醫療網
驚蟄的「蟄」是藏的意思,此時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冬眠的生物,草木也競相舒展,有萬物萌生之是春暖花開之季,但又是各種病毒和細菌活躍之時,因此,也是流行性疾病多發的季節。諸如流感、水痘、帶狀皰疹、A 型肝炎等。尤其是還未停歇的新冠病毒,可能會再興起一波流行。所以,在這一節氣中,應該做好流行性疾病的預防工作。
作者: 馬光醫療網
雨水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個節氣,大約在每年國曆二月十八至二十日間。《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內提到:「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東風既解凍,散而為雨矣。」
作者: 馬光醫療網
不用假鬼假怪! 養生不是虐生,不是限制什麼不能吃,什麼不能做,或者要注意的事情一大堆;網路坊間各種節氣養生文章充斥,即使是身為中醫師的我,看完還是霧煞煞,您是不是也覺得很困擾呢?
作者: 馬光醫療網
「春雨驚春清穀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終於走到一年中的最後一個節氣,大寒。大寒大約落在國曆 1 月 19 ~ 21 日,此時雖然寒冷,但同時也代表陰冷的冬天即將過去,可以開始為來年的春天做準備。
作者: 馬光醫療網
小寒是一年中倒數第二個節氣,也就是第二十三個節氣,在每年年初的一月 5 日或 6 日。和大寒、大小暑一樣,一看就知道當時的氣溫是冷還是熱。《曆書》中記載:「斗指戊為小寒,時天氣漸寒,尚未大冷,故為小寒。」意思是大寒還會更冷。但在氣象記錄中,小寒卻常常比大寒冷,可以說是整年最冷的節氣,有個「冷在三九」的說法,而這「三九天」正處於大寒之前的小寒期間。
作者: 馬光醫療網
一到冬至除了吃湯圓之外就是進補祭五臟廟的好時機了,然而在冬至過後就會有不少腸胃不適、嘴破、口乾、便祕、痘痘暴增、皮膚癢甚至是失眠的患者來報到。沒錯,這些都是沒有忌口或亂補補錯造成的,那麼在冬至到底該如何吃得開心又吃得養生呢?讓我們一起看下去。
作者: 馬光醫療網
隨著冬天的腳步漸漸逼近,人們開始關注「立冬」這個特殊的節氣。立冬,作為一年中的第十九個節氣,不僅標誌著冬季的開始,還象徵著萬物收藏的時節。在這一刻,大自然進入了休息和蓄能的階段,農作物的豐收被珍藏,為來年的生長提供了滋養。在進入冬季之前,我們應該注重飲食,以食補的方式為身體充實養分,準備應對嚴寒的季節。
作者: 馬光醫療網
寒露在 24 個節氣是第 17 個節氣,每年大都在國曆十月 8~9 日,2023 年寒露節氣時間:國曆 2023 年 10 月 08 日 15:12。從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都是屬於秋季。
作者: 馬光醫療網
「白露」是秋天第三個節氣,約在國曆 9 月 7 日~ 9 月 9 日左右。曆書記載:「斗指癸為白露,陰氣漸重,凝而為露,故名白露。」說明自此節氣開始,天氣逐漸轉涼,清晨露水會凝結成一顆顆晶瑩透白的小水珠,所以稱作白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