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家庭 家庭關係

妻在婆家坐月子矛盾不斷!人夫夾中間為難嘆:身心俱疲

生完孩子後,坐月子調理身體很重要,但到底該請婆婆或自己的媽媽幫忙做月子,還是花多點錢到月子中心呢?想必這是許多準爸媽正在面臨的抉擇。日前有位新手爸爸抱怨,妻子在婆家坐月子,結果婆媳之間卻矛盾不斷,讓他夾在中間相當為難。
妻在婆家坐月子矛盾不斷!人夫夾中間為難嘆:身心俱疲

 

產後到底要選擇哪一種坐月子方式?一般分為給婆婆或娘家做、在家請月嫂、住月子中心,不論是哪一種方式,都沒有一定的優缺點,端看是否適合產婦本身,當然,夫妻事前的溝通非常重要。

有一位新手爸爸在【爆料公社】發文,表示自己請好一個月的陪產假,陪妻子一起度過產後最艱難的一個月,在坐月子期間,他一手包辦餵夜奶、換尿布等,雖然每天都睡不到3小時,仍然感到生養孩子的喜悅,但卻因為「婆媳鬧矛盾」而感到心力交瘁……。

婆婆講話直,妻子怨只把她當哺乳工具

原PO表示在生產前,妻子就曾擔心在婆家坐月子會和婆婆鬧矛盾,希望能回娘家做或是住月子中心,但原PO認為坐月子期間由婆家照顧是理所當然,也不太願意麻煩丈母娘,再加上月子中心收費不低,因此在安撫勸說下,妻子答應在婆家坐月子。

但事情並沒有想像中順利,在孩子出生第二天,因為黃疸指數偏高而住院治療,婆婆不捨孫子全身脫光放保溫箱、打針,說出「小孩子有點黃疸很正常,多抱著曬太陽就好了。」老舊觀念讓妻子很不開心。

接著,由於妻子產後奶水不太夠,婆婆便每天煮豬腳、鯽魚、排骨、母雞湯,但妻子胃口小吃不下,也擔心身材回不去,所以每餐都吃不多,婆婆看了著急脫口說:「不多吃點怎麼會有奶」,這句話讓妻子感到不舒服,抱怨「只想把她當哺乳工具,只在乎寶寶有沒有奶喝,根本沒人關心她」。

更重要的是,妻子與婆婆的育兒觀念不合,媽媽一直覺得自己是過來人,有過生兒育女的經驗,帶小孩沒問題;但妻子覺得婆婆的那套已經過時,新的時代有新的育兒方式。

此外,婆婆認為原PO請一個月在家沒必要,一直催他回去上班,不然有房貸、車貸及養小孩的壓力,這也讓妻子感到不受重視。原PO認為自己的媽媽只是刀子嘴豆腐心,個性很急講話又直,但說那些話都沒有惡意,但在妻子聽來卻是針對她。原PO指出這半個月來,他不僅要哄孩子,還要哄老婆、哄媽媽,身心俱疲。

延伸閱讀:在家也能輕鬆進補,獲得滿分營養!居家坐月子,聰明挑月嫂!

產後到底要選擇哪一種坐月子方式?一般分為給婆婆或娘家做、在家請月嫂、住月子中心,不論是哪一種方式,都沒有一定的優缺點,端看是否適合產婦本身,當然,夫妻事前的溝通非常重要。

坐月子方式,產婦意見擺第一

針對原PO上述的婆媳矛盾,不少網友都奉勸原PO要多照顧老婆的情緒,以免犯了產後憂鬱。再者,也有人認為應該尊重產婦的需求,坐月子方式有很多種,回娘家坐月子或許對老婆來說,與自己的媽媽不僅好說話,回娘家才能真正的「安心、放心」的休息。畢竟在婆家的身分是「媳婦」,在娘家的身分可是「女兒」啊~

延伸閱讀:外國媽媽不用坐月子?看美國老公在產後做些什麼

坐月子方式,產婦意見擺第一

良好婆媳互動,需要聰明先生幫忙

「你媽為什麼要這樣做?」、「你為什麼都不幫我?」當先生被太太這麼質問時,往往會不知道如何處理,兩個在生命中都很重要的女人發生衝突,應該要幫誰說話?其實婆媳問題是夫妻關係的衍生,站在太太的立場,選擇結婚是希望被先生呵護和照顧,因此婆媳爭執過後,老婆會向先生訴說自己的委屈,希望獲得先生的安撫和支持,但絕大多數的先生並不重視老婆的反應,反而要太太多體諒、忍讓婆婆,一旦老婆覺得自己孤立無援、無依靠,也就無法真誠的融入家庭。當婆媳關係出現摩擦,老公若能適時介入和調解,婆媳間的衝突就不至於到無法挽救的地步。

關於婆媳之間的戰爭,我們常形容先生如同夾心餅乾,不斷被擠壓、左右為難的處境,比較常見的是丈夫表態支持某一方,然而卻會造成另一方的不滿,譬如:先生對太太說「媽媽只有一個,她生我、養育我,所以妳要多容忍她」,其實先生並非不重視老婆,而是表達出希望太太對婆婆多點包容,但是卻會被太太解讀為「老婆可以不只一個,所以我不重要」等,將內容無限上綱,婆媳問題演變成夫妻爭吵。

聰明的做法應該是夫妻間達成共識,在衝突現場先生可以替婆婆說話,私下再給予老婆協助與安慰,但不是一味的要妻子忍讓,夫妻一起攜手面對困難,太太就不會有被犧牲和委屈的感覺。

婆媳之間的衝突現場,丈夫千萬不能逃離現場或漠視等不處理的態度,應是妥善的安撫雙方,不必急著判斷誰是誰非、對錯歸屬,而是等到雙方情緒都冷靜下來,站在客觀立場說出建言,讓彼此都可以清楚了解問題背後的來龍去脈,當婆婆和媳婦認為自己的委屈受到重視,或許就能化解婆媳間的心結。

延伸閱讀:丁寧婆婆怒斥孩子「該死」惹淚崩,丈夫霸氣化解!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