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家庭 新知快遞

醫藥新聞整理

醫藥新聞整理
醫藥新聞整理

懷孕和性傳染病
對於每一位即將為人母的女性來說,都應該好好了解自己是否患有性傳染病(STD)。因為某些性傳染病在孕婦身上很常見,而且這些疾病的後果可能非常嚴重,甚至危及母親和孩子的性命。因此無論懷孕與否,女性朋友都應細心注意任何可能罹上性傳染病的風險行為。

 

安全的性行為
事實上,女性可能因為沒有安全的性行為,譬如她和伴侶皆未使用避孕套,而讓自己暴露在性傳染病的風險中。使用避孕套的安全性行為已經成為一個老生常談的議題,無論是否正在懷孕中,女性與她的伴侶都應該實踐安全性行為,尤其如果對方沒有固定的性伴侶,懷孕對於新的感染沒有很好的防禦能力。

性傳染病在全球肆虐,絕大部分是因為人們忽略了最簡單卻能保護他們的方法,或是他們對於實行這些措施的懶惰,都可能使自己成為性傳染病統計數據中的一員。因此,每個人都應該採取下列步驟以防疾病的蔓延。

 

做篩檢
即使你目前是一夫一妻制,或是你曾經做過檢驗,你和伴侶仍應該參加性傳染病篩檢。許多性傳染病不會產生明顯症狀,但它對人類的折磨分佈在世界各地、各年齡層、各個種族以及各種收入水平。畢竟,若一個嬰兒伴隨一開始即可被簡單預防的疾病或缺陷出生時,是特別令人感到悲哀痛心的。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建議,孕婦至少要衣原體、淋病、B型肝炎、愛滋病、梅毒等性傳染疾病進行篩檢。

 

 

潛在的悲劇
性傳染病除了可能對女性健康產生慢性肝炎和子宮頸癌等不良影響,也可能導致懷孕婦女引起多種併發症,其中也包括早產。也有一些疾病例如梅毒和HIV,可以穿越胎盤感染到胎兒,或是嬰兒在自然產時經由產道受感染,其他可能的悲劇還包括胎死腹中、腦損傷、失明等。

 

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若經篩檢證實患有性傳染病,依目前的醫療技術仍有方法可以治療,比方說抗病毒藥物療程等等,可以向醫師進一步諮詢治療方式。另外患有生殖器官皰疹的母親,亦可使用剖腹生產以保護寶寶免受感染。提醒大家,性傳染病是可以預防的,而有時甚至也可以治癒,除了安全的性行為防護外,也要及早進行性傳染病的篩檢,保護您與寶寶的寶貴健康。

 

接種疫苗,保護寶寶健康
在英格蘭、威爾斯和北愛爾蘭都有提供嬰兒額外的疫苗接種,以保護他們免受嘔吐和腹瀉的毛病。在5歲以下的兒童,輪狀病毒感染是造成腸胃炎(嘔吐和腹瀉)最常見的原因,幾乎每個孩子在5歲前都曾經獲得感染,但疾病專家希望藉由疫苗的幫助,每年的病例數可以大幅降低。

針對輪狀病毒感染,英國公共衛生健康保健及醫療主管保羅博士表示,輪狀病毒是一種傳染性很強的疾病,所帶來的不適每年估計影響數千名幼兒。雖然多數會幾天之內會康復,但其實想保護寶寶免於被輪狀病毒感染,接種疫苗是個不錯的預防方法。

 

 

孕期抽菸與青少年聽力喪失有關
根據一個由近千位青年所做的聽覺測驗研究指出,如果母親在懷孕期間抽菸,孩子在青少年時有可能會聽覺喪失,輕微的聽力喪失會影響孩子學習及社交的技巧,因此,如何防止問題發生變得非常重要。領導該研究的紐約大學醫藥學院的兒童健康研究學者Dr. Michael Weitzman表示:「我們致力宣導不要抽菸的觀念,尤其對懷孕的女性更是如此。」過去的研究曾經指出,懷孕期間抽菸可能導致孩子未來出現氣喘和學習障礙。而Weitzman和他的研究團隊也根據血液尼古丁檢測發現,青春期長時間暴露在二手煙的環境下會引起聽力喪失。

他們從全國健康檢查2005~2006年中,選出一群還未經過聽力測試的12~15歲測試者,詢問他們的父母在懷孕期間是否抽菸,並對受試者的兩個耳朵進行聽力檢測。其中,剛好超過16%的孩子的媽媽在懷孕期間抽菸。這些孩子尤其處於失去聽力的危險,其中有6分之1有一個耳朵有聽力問題;相較下,媽媽沒抽菸的孩子的聽力問題比例是14分之1。Weitzman說,很多青少年不認真看待輕微聽力損失,但是聽力問題卻會導致他們易怒並有學業困難。更重要的是,輕微的聽力損失在成年後也有可能變得更糟。

來自紐約佩斯大學(Pace University)的聽力研究者Abbey Berg認為這項研究結果具有意義,尤其孕期抽菸的婦女,可能因為氧氣流動的減少而增加對孩子的危險性。但如果孩子已經發現有這些問題,可以教導他們日後要如何預防對聽力進一步的損傷。來自麻州眼耳醫院和波士頓Brigham婦女醫院的Dr. Josef Shargorodsky說:「香菸中含有許多有毒物質,我們難以評估可能會對媽媽和胎兒造成什麼影響。」而父母如果在懷孕期間抽菸,或許要考慮在孩子12~15歲時讓他們接受聽力測驗。

 

 

媽媽肥胖生出早產兒機率較高
瑞典一項新的研究指出,懷孕婦女超重或是過胖,早產機率比一般人更高。研究發現,提早在22~27周出生的寶寶,容易在出生後有許多併發症產生。田納西州Vanderbilt醫學院,專門研究懷孕風險的Dr. MuktarAliyu表示,這個研究說明產婦在孕期過重,與肥胖、早產的風險有直接的關聯。婦女需要在懷孕前後保持健康體重,這不只是為了他們自己的健康,也是為了他們未出生的孩子。

一些學者分析了瑞典資料庫裡的1.6萬名孕婦,以及在1992~2010年間出生的寶寶,當中有總共有5%是早產兒,其中多數是中度早產兒,或是在32~36周間出生的嬰兒(一般正常孕期約37~42周之間)。研究者發現,當一位婦女在第一次產檢時BMI值超標,寶寶早產的風險也同時會增加。另外,僅有0.17%的正常體重婦女(即為588分之1)有極度早產的機率。至於超重婦女則增加了0.21百分比,而BMI值達到40(或是更高)的嚴重肥胖婦女,機率則增加到0.52百分比。

當肥胖的風險增加,伴隨而來的併發症第一個是先兆子癇──先兆子癇是指婦女在懷孕時發現高血壓和尿蛋白,視嚴重情形可能會對媽咪和寶寶造成不同程度的健康影響。在這個研究中,過重和肥胖婦女也會是極度自然早產的高風險族群。學者也認為,肥胖可能和關係著發炎症狀,因為某些蛋白質會讓使得過胖女性較容易輕微感染。

Aliyu博士提醒,女性孕期增加的重量不只關係身形尺寸,還會提高早產風險。建議每一位女性,孕期一定要更加注重健康飲食和生活方式。Cnattingius博士也說,對於有高比例肥胖族群的國家,也應該要更加重視這個問題。

 

 

不孕、多毛與肥胖 都是多囊性卵巢惹的禍
33歲的女性,體型不算胖,結婚逾2年,一直未避孕,但是也沒懷孕,每年約2~3個月來一次月經,近幾年體重持續緩升。

17歲嬰兒肥高中女生,腿毛特別長,即使穿了絲襪,腿毛依然很明顯,月經不規則。

43歲中年發福女性,患有糖尿病,因血糖偏高就醫,問診發現,他是四季洗體質,且容易發胖。

29歲單身女性上班族,長期青春痘長不停,治療一直沒有改善,近期工作壓力大,痘痘更加嚴重,同時頭頂髮量減少中,月經不規則。

23歲女性上班族,因為雙頰時常大量出油,一化妝就會脫妝,平時有刮毛的習慣。

書田診所新陳代謝科主任洪建德指出,以上5位都是因多囊性卵巢所引起的各種不適。多囊性卵巢是發生於生育期婦女最常見的不孕原因,全球各人種中有5~10%流行率,主要是因胰島素阻抗所造成。

洪建德醫師表示,多囊性卵巢的民眾身體對胰島素有阻抗,故身體須分泌更多胰島素來才能調控血糖正常,因此時常伴有高血壓、高脂血症、肥胖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懷孕機會減低,且容易發胖,是糖尿病的高危險群,也是新陳代謝症的好發族群。

有多囊性卵巢者,罹患糖尿病的風險較一般人高約3倍,可經由飲食與運動治療而緩解症狀,倘持續沒有改善,則進一步加以藥物治療。若已經合併糖尿病,在治療的同時也可以一起改善糖尿病。醫師提到,主要的改善方法有三:(1)增加運動量;(2)適當的管理飲食;(3)使用藥物。以上都是有效能減少體重,減輕新陳代謝症以及男性化表徵的有效方法,並使月經較為規率。

最後,洪建德醫師提醒,多囊性卵巢者是糖尿病的高危險群,也是新陳代謝症的好發族群,適時的治療,適當的控制血糖及體重,能減低罹患糖尿病及新陳代謝症的風險,甚至延緩多囊性卵巢。良好的體重管理,也能改善多囊性卵巢症狀帶來的各種不適(例如聲帶變成男聲,就不輕易回得來)與社交不便(時常剃毛)。若同時是多囊性卵巢者及新陳代謝症者,當治療新陳代謝症獲得改善時,多囊性卵巢所造成的不適也會緩解,也可以恢復生理期,減少不孕的機率。

多囊性卵巢是發生於生育期婦女最常見的不孕原因

 

打敗偏食問題 建立正確飲食習慣
跨國食品企業持續推動關注兒童營養健康的「健康兒童全球計畫」,根據合作推動計劃的董氏基金會最新調查顯示,家長在兒童飲食教育所面臨的三大挑戰,分別是孩子用餐不專心、好吃零食、偏挑食,也有許多家長對孩子吃飯吃太慢而感到困擾,而兒童除了普遍不喜歡葉菜類料理外,也最討厭苦瓜、茄子及青椒三種蔬菜。

而董氏基金會也特別傳授家長「十大FUN飯技巧」,運用親子共餐互動,有效地幫助小孩克服平常不敢吃的食材,進而達成營養攝取均衡的目的。董氏基金會營養組主任許惠玉建議,當孩子不好好吃飯時,家長可試著耐心陪伴,與孩子聊聊天,也能讓孩子轉換用餐心情,樂享健康美味。董氏基金會也整理了拒絕不健康食物的「四不原則」,搭配「十大FUN飯技巧」,要讓孩子愛上健康食物,同時向不健康食物說NO!

 

 

十大「FUN」飯技巧:

多看多聽多試

帶孩子熟悉各類食物的顏色、形狀,解說營養素對健康的好處,鼓勵孩子試吃、常吃,用愉悅的表情吃給孩子看,讓孩子有樣學樣慢慢愛上食物。

好看更好吃

對孩子而言「外觀」勝於「口味」,悅目餐點會讓孩子愛不釋口,可用模型做車子造型飯糰,再裝飾鮮豔蔬果,飯量少的孩子,還會因一餐可吃完兩、三輛「車子」感到成就非凡!

好心情好胃口

別在餐桌上訓話讓吃飯變成壓力,改聊聊趣事,心情開朗食物會變好吃,更增加親子互動;孩子生病時別試新食物,容易與不舒服的感覺劃上等號。

食物變身秀

變化烹調方式保持食物新鮮感,訓練孩子的多元口味;將較不討喜的食物如青椒、洋蔥等切碎,或混搭其他食物,可以轉移注意力,提高接受度。

想像力量大

吃飯像遊戲有趣,孩子對食物會更熱情!天馬行空編故事,用劇情引導孩子嚐試食物,如請小白兔來家裡吃紅蘿蔔;玩出好食慾,還能啟發創造力。

參與改變一切

帶孩子上市場、進廚房,一起洗菜、包水餃,孩子熟悉後會對食物感興趣,更喜歡吃自己做的菜,並懂得珍惜、重視食物。

明訂遊戲規則

零食孩子都喜歡,只要「量」和「頻率」適當,偶爾吃也無妨,但記得明定規則,如多久可以吃一次,且吃完正餐才能吃;別把零食當獎勵,連結錯誤的正面印象。

多鼓勵不強迫

讓孩子選擇喜歡的健康食物,搭配一兩樣新食物,鼓勵孩子嚐試,自己決定吃多少、剩多少;偶爾胃口缺缺別緊張,一兩樣不吃也沒關係,重點是攝取均衡營養,不一定要把盤子清光。

健康吃快樂動

先玩再吃,食物會變好吃,活動消耗熱能也容易飢餓促進食慾;可以玩耍、騎車或做伸展操,出汗後喝白開水也有益新陳代謝。

一起吃最好吃

讓「在家吃飯」成家庭共識,從小養成孩子在餐桌上用餐的習慣,美食親情兼具的餐桌,是最幸福的好滋味!

 

四不原則

家中不放零食及不健康的食物

若買很多零食放在家中,會讓孩子輕易就可拿到零食,自然增加孩子吃零食的機會,建議家長盡量避免在家放置不健康的食物!

不主動提供,勿當作獎賞

別把不健康的食物當獎勵,以免提高在孩子心中的地位,連結錯誤的正面印象!過度的控制、限制、對孩子施加壓力、承諾吃完後給獎勵,也會負面的影響孩子對食物的接受度。

不在孩子面前吃不健康的食物

孩子善於模仿,師長常是孩子學習的對象,為了孩子的健康,師長應樹立良好榜樣,不在孩子面前吃不健康的食物。

不用「禁止」、「不准」等負面字眼,但要節制頻率和量

不用負面字眼,而是讓孩子知道不健康的食物多久能吃一次、每次能吃多少,甚至可以告訴孩子壞處在哪裡。

當家長過度限制孩子攝取高油糖食物,孩子容易對這些食物產生迷戀,一旦有機會就會吃過量,且易養成不好的飲食習慣。

 

*更多內容請參考:【媽咪寶貝】2013年9月號。http://www.mababy.com/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webservice@mabab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