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戴筠
雖然視、聽、嗅、味、觸等感官是身體與生俱來的配備,但它們有可能會損壞或「當機」。先天胎位不正、後天過度保護都可能會導致感官系統失調。當孩子出現「這些」感統異常表現,別遲疑,趕快就醫診斷!
作者: 戴筠
感覺統合失調的孩子有可能會偏食或挑食、排斥洗澡洗頭、不喜歡穿衣服、睡沒多久就驚醒哭鬧,生活上必須多花點心思照顧。我們請來專業治療師和爸媽分享「餵食」、「穿衣」、「洗澡」、「睡覺」、「出遊」等5大護理技巧。一起來看看吧!
作者: 戴筠
想訓練孩子的感覺統合能力,卻不知道該從何著手?我們請來兒童發展專家,設計0~3歲孩子適合玩的12種感統遊戲。透過簡單的扮鬼臉、過山洞、尋寶,讓孩子從遊戲中獲得滿滿的成長動能!
作者: 周品攸
帶孩子去公園遊樂場玩,你都在做什麼呢?許多家長都喜歡帶孩子到公園玩耍,不只有各式遊具,還有許多玩伴~「盪高一點、再推用力一點」「我們一起溜下去」...... 看似平常、安全的遊玩場所,其實仍隱藏著危機,你有留意到嗎?
作者: 周品攸
你有沒有發現,你家小寶貝都會幫自己的玩偶、小毯子命名?你以為這只是因為好玩?其實這是寶寶快速記住的方式。國外最新研究發現,家長給予某個物體賦予特定名字,也能有效幫助寶寶快速記憶。
作者: 周品攸
你是否曾經想過,為什麼你講的話孩子都聽不懂,或剛提醒過他馬上就做?面對自己的孩子,有時候真的搞不懂他們到底在想什麼,小腦袋瓜裡究竟裝了哪些東西,讓他們常有那麼多令大人感到無解的行為與情緒呢?我們都曾經是「小孩」,只是... 忘了(笑)
作者: 陳萱蘋
讓寶寶塗鴉,你想到的是會弄髒?他不會?還是給他紙筆盡情揮灑?讓兒童職能治療師來告訴你,塗鴉繪畫不只是肢體、觸覺的體驗,更重要的是寶寶情感溝通的管道喔!
作者: 湯佳珮
什麼是感覺統合?父母必須知道哪些觀念?有哪些親子小遊戲,爸比媽咪可以陪寶寶一起玩?陪寶寶玩遊戲時的注意重點?所有寶寶都可以玩嗎?
作者: 實習記者 孫仁序
每到放假,爸比媽咪就在苦惱該帶孩子去哪裡活動筋骨、動一動身體,現在全台越來越多共融遊戲場,不僅免費,大人小孩還可以一起同樂,這麼棒的地方爸爸媽媽們不可不知!
作者: 周品攸
近幾年開始,許多室內親子餐廳流行以決明子代替沙子當作沙坑,決明子顆粒大,跟難清潔的沙子比起來,更能刺激孩子的感覺統合。但日前有一名8歲女童卻發生決明子卡耳朵的意外,必須全身麻醉才能取出,令人懷疑,決明子沙坑真的安全嗎?
作者: 恬兒職能治療師
爬沙發、爬櫃子,隨意從高處跳下,為什麼孩子總是不顧安全,大人眼睛一秒都不能離開他們,不然下一瞬間可能就會出大事,每天都在講危險、會受傷了!他們到底有沒有危險意識?栗子和恬兒治療師今天就來介紹危險意識從什麼時候開始發生?孩子為什麼總是這麼「大膽」?
作者: 戴筠
人體的感覺系統分為觸知覺、前庭覺、本體覺、視知覺、聽知覺等5種。運動可以促進感覺統合能力、提升神經自我調節功能,讓寶寶建立規律飲食、睡眠習慣,並穩定情緒、降低哭鬧頻率,還能有效提升專注力。
作者: 編輯部
寶寶的每一個成長階段都是需要靠爸爸媽媽引導的。「一視二聽三抬頭,四握五抓六翻身,七坐八爬九發牙,十捏周歲獨站穩。」在寶寶滿周歲前,身體發展大致會按照此一順序逐漸進步,但也有些孩子跳過爬行直接進入步行階段,這樣迅速且「高人一等」的發展,背後是否暗藏了一些隱憂呢……
作者: 陳宜男
寶寶在學齡前的階段最重要的事,除了遊戲和學習以外,不外乎就是生活自理技能的培養。許多研究顯示,及早培養生活自理的獨立性對於寶寶將帶來許多正向的效果,例如進入幼兒園後可以減少分離焦慮、在團體生活中容易建立自信心與具有責任感等,也能減少幼兒園老師的負擔。
作者: 王宏哲
和寶寶的語言互動不嫌早!嬰幼兒研究發現,及早提供豐富語言刺激的環境,寶寶腦內處理語言的神經網絡連結會更綿密,會增進日後語言理解與表達的能力喔!
作者: 陳宜男
視知覺是一個重要的系統,涉及物體的辨識和物體在空間位置,此外也與孩童的動作發展有密切的關係。簡單而言,視知覺被定義為對於視覺刺激的接收(感覺功能)與認知(特定的心理功能)的整個過程。
作者: 林靜莉
為了促進孩子身心健康發展,不少父母開始讓寶寶接觸游泳或按摩,以幫助感覺統合的發展,同時也能透過水中的律動與親子間的親密撫觸,給予全身適度的刺激,建立正向的親子關係。
作者: 林語羚
嬰兒游泳近年來在親子圈掀起一股風潮。許多新手爸媽看準游泳可以讓小寶貝吃得好、睡得好,且能刺激感覺統合、增進親子關係,不等學齡期就帶北鼻下水。然而,嬰兒游泳不免會有嗆水、耳朵進水的風險。帶寶貝游泳,如何游得安全又快樂?
作者: 陳宜男
「我不要玩溜滑梯!我不要玩盪鞦韆!我都不要!好可怕!」 「其他小朋友都喜歡飛高高,怎麼我們家的寶貝卻不喜歡呢?」 「媽媽抱抱!媽媽牽牽!這個洞洞我跨不過去。」 上一期我們從感覺統合的角度分析寶寶「前庭功能失調」的相關問題。 這一期,我們將來分享如何培養寶寶的「前庭覺」。
作者: 陳宜男
「我不要玩溜滑梯!我不要玩盪鞦韆!我都不要!好可怕!」 「其他小朋友都喜歡飛高高,怎麼我們家的寶貝卻不喜歡呢?」 「媽媽抱抱!媽媽牽牽!這個洞洞我跨不過去。」 這些都是寶寶常見卻令家長們百思不解的問題,究竟是出生時沒有向天公借膽?還是家長過度保護導致寶寶過度依賴?其實,我們也可以試著從感覺統合的角度切入,看看寶寶是否有「前庭功能失調」的問題。
作者: 陳宜男
(2020-11-26更新)帶給寶寶歡樂與愉悅,同時也可以幫助學習、培養人際關係和促進感覺統合發展。臨床上,職能治療師經常將遊戲融入治療課程之中,一方面可以提升小朋友參與的動機,一方面也比較容易跟小朋友建立良好的關係。
作者: 陳宜男
小朋友到底適不適合太早拿筆,這個問題近幾年來備受討論與爭議。其實,爭議點並非是「拿不拿筆」,而是我們將「運筆」與「寫字」做了過度的連結,因而把「運筆」給汙名化了,導致部分家長排斥孩子太快拿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