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周品攸
愛用嘴巴探索的小小孩,務必小心誤食不該吃的物品!1歲男童因久咳不癒看醫生,吃藥仍不見好轉,照X光後才發現腹部藏了一根訂書針,若再晚點發現恐怕腸穿孔…
作者: 湯佳珮
媽媽帶3歲大的圓圓(化名)去看醫生,媽媽說圓圓最近半夜都常驚醒,說她做惡夢,然後就不敢再繼續睡覺了。後來醫生發現,原來是因為某一件事情,讓圓圓開始做惡夢……。
作者: 戴筠
帶北鼻看醫生的過程就像特務出任務,可能發生各式各樣的狀況,譬如「太緊張把寶貝的症狀忘光光」、「寶貝哭鬧不配合檢查」、「忘記向醫師確認是否要回診」…等。
作者: 戴筠
進入季節交替沒多久,媽媽就發現琪琪開始在半夜酷酷嗽,原本以為只是小感冒,就醫檢查才發現寶貝罹患了過敏性鼻炎。當季節變化大,空氣濕度高、早晚溫差大,不少過敏氣喘的孩子都會出現夜咳的毛病。不想讓寶貝受夜咳所苦,快來看看專家怎麼做。
作者: 戴筠
對小小孩來說,很多情境都會讓他們感到害怕;有的孩子一到睡覺時間就黏在媽媽身上不肯起來,就怕一個人待在黑黑的房間;有的孩子一坐上馬桶就開始號啕大哭;有的孩子則是任憑大人好說歹說就是不肯剪頭髮。該如何給孩子安全感呢?
作者: 實習編輯 怡君
許多家長在照顧寶寶時,都會遇到寶寶多痰的情形,但到底痰是從哪裡來的?是不是要看醫生?常常聽到的「拍痰」又該怎麼做?寶寶的多痰問題,帶您一同來了解。
作者: 戴筠
「老公,北鼻從昨天晚上開始就一直打噴嚏,早上起床鼻水又『共共流』,一定是在保母家被傳染感冒,等下趕快帶他去看醫生。」初春乍暖還寒,許多孩子都會出現打噴嚏、流鼻水的症狀。但妳知道嗎,寶貝一直打噴嚏不一定是感冒,有可能是過敏性鼻炎!
作者: 江睿毓
發燒吃退燒藥、感冒吃感冒藥、過敏吃類固醇……一看到孩子有任何不舒服,媽媽們往往就緊張地立刻帶孩子看醫生、吃藥,但有30年行醫經驗的韓國權威中醫今孝珍認為,孩子天生有自然的自癒力!比起急著餵孩子吃藥,媽媽應該先觀察孩子究竟是真的不舒服,還是只是「看起來不舒服」。
作者: 阿包醫生
1歲的萱萱正坐在餐桌上等著大人餵食給她,原本媽媽一口一口餵著粥好好的,但後來中間空檔,阿嬤也想餵食,就隨意夾起桌上的雞肉,自己咬過之後再餵給萱萱,然而過了4、5天,萱萱開始發高燒,口內也起水泡,嘴唇周圍更起紅疹,媽媽趕緊帶她去看醫生,一檢查才知道是感染了「疱疹性齒齦炎」,原來是因為前幾天晚上阿嬤將口中食物嚼碎餵給萱萱,才使她得了此病。
作者: 林嬪嬙
天氣忽冷忽熱,寶貝又酷酷嗽,聽得媽咪也好心疼…。爸爸媽媽一起來補充相關知識,先對咳嗽有基礎的了解後,不論是帶寶寶去看醫生或平日照護,都能更得心應手。
作者: 吳晉睿
作者: 阿包醫生
在媽媽社團中,不時看到有人上傳孩子相關照片,並詢問這樣的狀況需要就醫嗎?其實單就照片不易判斷孩子狀況,一來照片解析度會影響判讀,二來沒有醫生敢只透過照片來診斷疾病,因為有些疾病需完整的身體檢查,才能做正確的診斷。以下阿包醫生再舉例幾種狀況,讓大家更了解送醫的時機。
作者: 阿包醫生
在網路世界中,太多似是而非的資訊或是農場文,還有許多媽媽社團可開放提問,阿包醫生的粉絲團也常收到詢問的私訊,最常見的提問是:「孩子發生某種狀況,需要看醫生嗎?」。爸媽猶豫是否送醫,有可能是心急擔心孩子的身體狀況、或是求方便想趕快獲得協助、少部分可能擔心浪費醫療資源…在此整理一下,孩子有哪些狀況時需要立即就醫!
作者: 李純瑩
孕期腹痛的原因分別有哪些?可以先分兩方面來講,有可能是懷孕造成,也有可能是腸胃問題等跟懷孕無關的腹痛。如果感覺到疼痛,千萬不要想辦法自行改善,先去看醫生排除狀況、了解原因,自己也會比較安心。
作者: 陳萱蘋
新手父母迎接生命中的第一個寶寶,老實說經常感到手忙腳亂!特別當寶寶不舒服、須要看醫生的時候,真的很需要有經驗有耐心的醫護人員來幫忙!碰到好的醫師就有如神助,能給新手媽咪大大的援助,遇到不好的醫師讓人氣得OOXX,卻也只能自認倒楣! 你有好或不好的看診經驗嗎?育兒這回特別邀請11位新手媽咪來分享自家寶寶看診的經驗,提供爸比媽咪更多實用貼身的建議。
作者: 湯國廷
作者: 編輯部
你一定有帶寶寶看醫生的經驗,但你能想像明星帶寶寶看病、醫生幫自己孩子打針是什麼情況嗎?本刊專訪小兒科醫師黃瑽寧和藝人鍾欣凌,他們除了一起在螢光幕前主持東森超視「媽媽好神」節目,這次也獨家在《嬰兒與母親》雜誌,與爸媽分享帶寶寶看醫生、幫孩子看病的種種趣事,不可錯過!
作者: 小資媽
部落客→小資媽在孕期出現了惱人的妊娠搔癢 如果有相同情況的媽咪還請不要擔心,這情況並不會造成妊娠紋 但每位媽咪情況不一樣,如果遇到了,要記得去看個醫生確認一下,聽聽看醫生怎麼說唷!
作者: 杜韻如
相信很多爸爸、媽媽在小寶貝生病時,最常問到的問題就是「究竟該不該吃藥」?尤其對於年紀尚幼小的寶寶來說,一方面擔心藥物是否會對他們的身體造成負擔與傷害,另一方面則又害怕如果不吃藥,是不是病就好不了,真是讓父母親們感到好為難。
作者: 余兆蕙 醫師
隨著天氣逐漸變冷,早晚溫差越來越明顯,許多孩子開始出現噴嚏頻頻、鼻水流不停的症狀。除了衛生紙用量變多、心疼孩子之外,讓家長困擾的是:到底是感冒還是過敏?要不要趕緊帶去看醫生?這些症狀持續這麼久,會不會影響到學習與夜間睡眠品質?一天到晚過敏,真的好煩惱啊!
作者: 陳映潔
看醫生對孩子來說,等同於來到一個未知的領域,不但是他們心中的夢魘,對家長們來說更是一大折磨。醫護人員一忙起來,就算心有餘,卻也無力安撫孩子,因此在診間經常可以看到許多驚嚇嚎哭的孩子,以及無措焦心的父母。孩子身體的病痛或許能在醫師的妙手下得以痊癒,但治療過程中所造成的心理創傷又如何呢?為了幫助兒童適應、熟悉就醫的過程,減少抗拒及害怕的情緒,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積極推動「兒童友善醫療」的觀念宣導以及臨床服務,希望在協助孩子打擊病魔的同時,也能守護他們的心靈健康。
作者: 戴筠
你家小寶貝生病都到哪裡看醫生呢?不曉得家長們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帶孩子到大醫院或診所看病,兒科門診前人滿為患,候診時擔心其他幼童的病毒交叉傳染給孩子,好不容易進了診間,卻又無法與醫生細談孩子的症狀。 其實,為了創造兒童友善就醫環境,衛福部已於去(2014)年3月初核准台大、馬偕、彰基及中國醫藥大學等4家醫學中心分設兒童醫院,透過細分診別與整合醫療資源,提升急、重症的服務,嬰幼童可以在專屬就醫環境下,獲得更優質的醫療照護。 本刊專訪四大兒童醫院,分別針對醫療特色、重點科別、專屬設施等不同項目做詳盡的介紹,爸比媽咪可以根據需求選擇適合的醫院,讓專家為寶貝的就醫品質把關。
作者: 湯佳珮
一般來說,身體免疫力較差、年紀較小的寶寶比較容易感染鵝口瘡,早產兒的感染機率更高。鵝口瘡的乳白色斑塊也常會與奶垢混淆,究竟該如何分辨?什麼時候要看醫生,給予寶寶藥物治療?如何預防感染鵝口瘡?感染後應怎麼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