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周品攸
臺灣武漢肺炎確診案例暴增,不少家長除了擔心要不要讓孩子上學以外,更怕帶年紀更小的寶寶到醫院打疫苗,會陷入感染風險中,紛紛詢問醫師是否能延遲到疫情趨緩後再接種預防針?看看兒科醫師怎麼說。
作者: 林靜莉
每年10月就是流感疫苗開打的季節,今年轉為四價流感疫苗,但因為供貨延遲,疾管署決定採分批接種,最快於11月開打,而學齡前幼兒則延至12月。
作者: 周品攸
寶寶食慾變差、哭鬧不安,小心很可能是鵝口瘡作祟。日前有一位新手媽媽帶著2個月大的寶寶回診打預防針,檢查時發現口腔內側黏膜與舌頭上有異常的白色斑塊,媽媽說寶寶這幾天較容易哭鬧,奶量也比之前少很多,經診斷後確定為鵝口瘡,給予抗黴菌藥物塗抹治療後,即恢復正常。
作者: 香港01
寶寶從出生起,便要面對一堆預防針。每次打針,孩子也痛得嚎啕大哭,哭得爸媽也心痛了。近日有研究指出,只要以一定速度輕輕撫摸寶寶,便能有效舒緩寶寶的疼痛感覺。
作者: 戴筠
根據衛服部統計,花東及高屏4縣市出生的嬰幼兒平均死亡率較高,當地孕婦的產檢次數也較少。可見醫療資源缺乏加上交通不便,對需要定期就醫檢查的孕婦和寶寶造成相當大的衝擊。本文邀請婦幼醫療專家教導偏遠地區居民平時在家的自我照護守則。掌握這些訣竅,不怕成為醫療邊緣人!
作者: Editor
台灣日本腦炎流行季集中在每年5至10月,6至7月為流行高峰。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今年截至目前共1例確定病例;2013至2017年確定病例數分別為16、18、30、23及25例。近年各縣市多曾出現散發病例,以40歲以上成人較多。
作者: 周品攸
去年就有預告舊的日本腦炎疫苗即將停用,而上周疾病管制署公告從106年5月22日開始,將全面改用新型活性減毒日本腦炎疫苗,從原本的4劑變成2劑,爸媽不免感到疑惑,那寶寶已經施打舊型的疫苗該怎麼辦呢?本文將一一解析。
作者: 周品攸
昨天(4/25)衛生部疾病管制署公告,從5月開始,寶寶滿6個月時要打的第3劑B型肝炎疫苗改為六合一疫苗,而第4劑的五合一疫苗則從「出生滿27個月」調回「出生滿18個月」。 這個資訊讓許多爸媽一頭霧水,突然不知道寶寶現在到底該打哪種疫苗,時程都被打亂了對吧?沒關係,我們幫你整理、釐清好了!
作者: 嬰兒與母親
作者: 戴筠
春意絨絨,嫩綠新芽破土而出,飽滿的風拂面而來;在這個生機勃勃的季節,蟄伏已久的心似乎也隨著空中飛揚的種籽飄向未知的遠方。想帶寶寶來場春之旅,行前準備工作可不少;除了辦護照、人別確認、準備食衣住行的行李,還要打疫苗預防針。對出國準備還沒有頭緒的媽咪,且看本文羅列的6大項目,逐項Check吧!
作者: 編輯部
預防勝於治療是老生常談,但如何落實卻要因人制宜,不能一成不變。台灣的早產兒〈懷孕未滿37週就出生〉人數比想像中多,約佔新生嬰兒的8.5~8.9%。我們知道早產兒與低出生體重兒〈指出生時體重未達2500克〉的抵抗力較正常足月兒差,需要儘快打預防針以建立免疫力;但是多人存疑,早產兒與低出生體重兒打針後產生抗體的能力是否可能比正常足月兒差;因此,早產兒與低出生體重兒究竟應按時施打或延後施打疫苗,看來有些兩難。
作者: 編輯部
每位父母都希望孩子健健康康的長大,從出生開始就對寶寶呵護備至,雖然家長大多知道定期健康檢查以及定期預防接種很重要,但還是有不少家長對於健兒門診與一般小兒科有什麼不同、早產兒該何時打預防針、感冒可以接種疫苗嗎……等種種問題或多或少有些疑問,因此,《媽咪寶貝》整理了一些家長們常見的疑惑,請光田綜合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李昭儀替我們一一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