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妞新聞
當父母好難~因為心理研究、醫學研究的發達,有越來越多的教育觀念都在告訴父母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妞編輯也搜集出多數網友媽媽們困擾的7個「完美育兒教養規則」。看著網路、醫生如此努力、用力地推廣,也深深的為父母帶來壓力,好像父母若是沒把關好,就是不及格……
作者: 湯佳珮
沒有後援的新手媽媽,情緒怎麼能不崩潰?最近日本發生一個母親殺子的悲劇,疑似是因為新手媽媽照顧新生兒太過勞累,精神崩潰而殺死才出生15天的孩子...此起母親殺子的悲劇引起社會嘩然,網友們感慨育兒不易,期盼政府能正視並輔導罹患憂鬱症高危險群的媽媽心理治療。
作者: Editor
懷孕是件令人欣喜的事情,但在孕育新生命的同時,準媽媽可能會在不同懷孕階段甚至產後,因角色轉變、社會對母親角色的期待等等產生壓力,因此了解孕產心理與相關諮詢管道是相當重要的事。
作者: 妞新聞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總是被迫著長大,到底要如何找回童心,以下就提供幾個「赤子之心」給大家,將過去早已冷卻的熱情和衝動,再次拾起吧!
作者: Editor
媽媽要試著自己堅強已經很不容易了,有時還要接收來自他人的比較與評價。「人家的媽媽都九點就可以讓孩子上床睡覺……」「你怎麼都不跟媽媽玩?跟阿嬤比較好玩,對不對?」「是不是媽媽在家都沒讓你吃飽,這裡的飯,比較好吃吼?」讓媽媽一秒跳腳的話很多,但往往最容易踩到地雷,炸得媽媽還要花很多時間修復、療傷的,就是這種帶著貶損與否定的比較。當媽媽面臨他人的比較與評價時,請為自己、為孩子,劃下那道心理的情緒界限。
作者: 周品攸
台中一名2歲男童竟被自己的親生父母天天用「鐵製衣架、蓮蓬頭」虐打,小小身軀不堪負荷而死亡,這對父母在法庭上居然完全不承認犯行,更將所有錯推到男童身上...怎麼會有人這樣虐待自己的骨肉?許多受虐兒的案例,多屬大人情緒控管不佳而出現的虐待行為,自以為是管教,實則在虐待兒童。
作者: 戴筠
你曾經因為替不同性別的孩子洗澡感到尷尬嗎?有些爸媽為了避免這個問題,索性統一讓爸爸替兒子洗澡、媽媽幫女兒洗澡。但心理師說,在孩子尚未發展出性別隱私的觀念前,其實不需要設限太多。幫不同性別的孩子洗澡,從「這時候」開始避嫌就可以了!
作者: 姊妹淘
無論是兩人想要在一起或即將分開的時候,大多都是有一些動作訊息可以隱約得知。雖然愛情來得快,但是突然情緒爆發說散也就散,每個人都希望自己面對愛情即將分手前都能嗅到一點什麼,好讓自己有點心理準備。
作者: 林靜莉
全家一起吃飯是再幸福不過的一件事了!根據《美國醫學會雜誌》的一項研究指出,全家一起用餐有6個好處,包括降低社會心理問題、提高孩子自尊心等,一起來看看。
作者: Editor
美國心理學家、溝通大師薩提爾在他著名的「溝通姿態」理論中說道,約有50%的人為「討好型」,這類型的人最在乎的就是別人的感受、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所以討好者通常很會察言觀色,敏覺別人的需求,但對自己的需求卻總是排到最後,很擔心拒絕了他人,就沒有被愛的價值了。
作者: 江睿毓
很多時候當父母來找心理醫師,希望改善親子溝通的時候,往往小孩都已就學,甚至學校畢業,待業好幾年了。這時候再來請教如何跟孩子溝通,希望我們傳授個三招兩式,就能讓問題迎刃而解,那也真是太抬舉我們了。
作者: 周品攸
每個女人分娩後即使體型可以恢復以往,但其實不管生理或心理都會產生劇變,因為她不再只是一個個體,而是必須承擔自己與寶寶的一切責任,她是一個「媽媽」。究竟生完孩子後,媽媽們會有哪些巨大轉變呢?
作者: 孫仁序、江睿毓
經過辛苦的孕期,終於和可愛的寶貝見面了!當媽咪們將注意力集中在照顧孩子身上時,也不該忽略了產後1個月重要的身體恢復黃金期,包括傷口、身材甚至是心理層面,都是媽咪們應該注意的重點。選對月子中心,才能快快恢復!
作者: Angela
迎接新生命的到來,對準媽咪來說,無疑是一段生理、心理的巨大變化過程,身為另一半的準爸爸,責無旁貸應給予最大支持,包括陪伴產檢、一同採買、討論教養方式到實際分攤照顧責任,不想變成豬隊友,準爸爸們請你跟我這樣做。
作者: 郁筱惠
年過三十的女性,被稱為熟齡女。此時是為最宜婚配及孕育下一代的階段。面對少子化時代的來臨,妳是否做好萬全的計畫及心理準備呢?如果有懷孕的想法,妳的下一步該怎麼走?本篇特別為您諮詢好孕專家,全面替妳解惑。
作者: 戴筠
在經歷備孕、懷孕、待產、生產的漫長過程,辛苦的媽咪終於到了最後一個階段「坐月子」。以中醫觀點,坐月子不僅可以休養生息,如果調養得好,更可以趁機改善體質、祛除原先身體所有的疑難雜症。坐月子是門大學問,除了飲食上的禁忌,進補方式、選擇在家恢復或到月子中心,以至心理層面的調適,在在影響媽咪身心復元情況。本文從飲食、護理的角度剖析坐月子應注意的「眉角」,讓媽咪坐月子一次就上手!
作者: 戴筠
在歷經一場浴血奮戰後,辛苦的媽咪終於攻上灘頭堡,順利「卸貨」。這也代表9個月的長征到此告一段落,隨即開始進入42天的產後恢復期。媽咪在這段期間除了調適身體,還要學習照顧寶寶、哺乳,身心壓力不可謂不大。本文從傷口狀態、子宮狀態、惡露排放、泌乳、飲食、清潔、排泄、心理狀況等不同層面深入分析產後恢復的進程、可能出現的問題與解決之道。
作者: 妞新聞
有時候不是擔心外人手上的細菌、病毒,而是當媽媽的就是不想要孩子離開自己片刻—「就是不想要把小孩交出去啊!」尤其是對方還喜孜孜抱著孩子到處炫耀,好像生小孩的是他一樣,媽媽看了心裡就覺得更不舒服。
作者: Editor
帶小孩出門除了怕小孩哭鬧不聽話,最令人擔心的就是出門在外,事事不便。其實旅行就是非日常,父母要先做好自我心理建設,吃得稍微沒有自家做的營養、起臥沒有家中那麼自在,都不叫委屈,而是體驗。當然,能做的事先準備,還是要先完備。
作者: Hello醫師 文: Wendy Xu 醫學審稿: Dr. Stephen Lai
做夢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自人類有文明以來,夢境被當作徵兆、預言、惡魔誘惑的手段等,也有人認為夢境是幻覺,近代有些心理學家認為,夢境是一種意象語言,是潛意識宣洩的出口,當我們在睡覺時,大腦仍會繼續處理資訊,這時就會產生夢境。究竟夢代表了什麼?本文將為您介紹夢境與睡眠的關係。
作者: 妞新聞
小孩黏人的時候覺得好累,但開心跟別人玩的時候又覺得自己是不是不重要;希望老公能獨力照顧小孩,但看到他們玩得好開心,媽媽又會開始吃醋。 媽媽真是一種矛盾的生物啊~
作者: Editor
小豬羅志祥近日證實與交往9年的女友周揚青分手。周揚青更是公開一封「給羅志祥」的信全文長達1103個字,揭露分手原因除了和身旁的人有不正當男女關係,甚至是「多人運動」,對「渣男」的完美演繹顛覆三觀。多年前節目片段被翻出,小豬羅志祥的怪癖更被起底,曾在節目中坦承對腳的病態執著,即使對象的條件都很完美,但只要「腳」不合格,他就無法接受。
作者: 姊妹淘
幾個月以前,我們曾以為心冠肺炎疫情會早日結束,然而至今全球仍不見趨緩,除了我們生活受到極大的影響,在人際相處以及面對自身的焦慮和不安,也是逐漸浮現的考題。隨著防疫期間拉長,生理健康的防護是首要,但我們也不能忽視心靈上的調適。
作者: Hello醫師 文: Deryck Chou 醫學審稿: Dr. Stephen Lai
皮膚不平整、隆起,像橘子皮一樣的橘皮組織(Cellulite),好發於大腿、臀部和腹部的皮膚,根據估計,約80~90%的女性都因不同程度的橘皮所苦。橘皮組織雖然不會對健康造成危害,不過如果情況嚴重,外觀的改變會很明顯,並可能成為患者的心理負面影響。
作者: 湯佳珮
「婆媳關係」、「婆媳問題」、「如何跟婆婆相處」、「跟婆婆不合,甚至鬧翻」是許多媳婦上網會搜尋的關鍵字。媳婦與婆婆相處不好、無法溝通怎麼辦?心理師教妳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