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 確診 共有161筆資料

醫師專欄 新冠常態化?疫苗、確診QA一次解答,中醫師教你4招日常保養!

作者: 馬光醫療網

隨著新冠疫情解封,確診已如同流感般常見,民眾可直接到診所看診拿藥,許多人對確診不再感到驚訝。然而,門診中仍有不少民眾對疫苗效果、確診治療及中醫角色充滿疑問。本文由彰化馬光中醫劉宗昇醫師分享專業觀點,並結合中醫養生建議,幫助民眾在疫情常態化下保護健康。

名人家庭 臧芮萱兒子確診、11月大男嬰重症住院,新冠疫情升溫警訊不容忽視!

作者: 王佳琦

台灣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再度升溫,根據疾病管制署統計,過去四週新冠併發症通報人數在5/4~10間人次高達近萬人,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警告,今年疫情升幅比去年快,預計將在6月達到高峰。

新知快遞 爸媽小心!4歲健康女童咳嗽→喘→送ICU,第七波新冠升溫,防重症這些細節不能漏

作者: 江睿毓

當孩子咳嗽、微燒,爸媽多半認為只是小感冒,沒想到竟可能快速惡化成重症!近期一名4歲健康女童確診新冠,短短幾天內病情急轉直下,送進ICU搶救。隨著第七波疫情升溫,爸媽更要留意這些防重症細節。

寶貝健康 「媽媽,我是不是再也不能吃糖了?」當孩子確診第一型糖尿病後,我們一起學會的事

作者: 王佳琦

一位媽媽分享在農曆年時,看著窗外煙火繽紛熱鬧,但病房內卻靜得出奇,那好像是她無語的內心、說不出的不捨和沉痛,因為她的孩子剛被確診為「第一型糖尿病」,是一個需要一生和平相處的疾病。

孕期知識 好不容易迎來新生命,卻發現柯林菲特氏症,高齡媽咪含淚做出最艱難的決定

作者: 江睿毓

39歲的林小姐,滿懷期待地迎接新生命,卻在產檢時收到一個令人心碎的消息——寶寶的染色體異常,確診為「柯林菲特氏症」。經過無數次的思考與掙扎,她最終選擇放手,讓這段短暫卻深刻的緣分停留在最美好的回憶裡。

寶貝健康 跨血緣的愛!不捨受虐男童患結節硬化症,女醫王杏安歷3年收養:沒人比我更適合當他媽媽

作者: 游資芸

柴柴出生17天就被生母施虐,送醫後確診結節硬化症,雖然日後的醫療路艱難,但碰到悉心照料他的王杏安醫師,從此命運改變。

名人家庭 簡廷芮:只要兒子能好起來,快一點二三週,慢一點半年都沒關係

作者: 江睿毓

女星簡廷芮2歲的兒子小芒果,近日經歷了驚險的住院過程,從突如其來的病情到罕見的藥物反應,最後確診小腦炎。這15天讓簡廷芮既折磨又心疼,但她明白,除了陪伴孩子,自己別無他法。儘管過程艱難,她始終相信,小芒果一定會慢慢好起來。

寶貝健康 百日咳疫情拉警報, 12 歲男童爆校園群聚感染! 3 個月以下嬰兒為高危險群

作者: 林宜屏

我國新增 2 例百日咳確定病例!為北部一起校園群聚案件,指標個案為 12 歲男童,台灣今年感染百日咳人數已達五年來最高,世界各國確診人數也創新高,百日咳疫情拉警報,3 個月以下嬰兒為高危險群,新手媽媽們記得帶孩子打疫苗以提高抗體!

醫師專欄 新冠疫情來勢洶洶,中醫師教授預防與改善!解惑新冠疫苗Q&A

作者: 馬光醫療網

最近各大醫院門診中,「確診」人數急劇上升,大多數患者有喉嚨痛、咳嗽、全身痠痛的症狀,且發燒的比例也不少。

健康百寶箱 COVID-19 新冠疫情升溫7月中進入高原期!6 歲以下嬰幼兒記得這樣做

作者: 林宜屏

原本四年都沒確認的「天選之人」最近紛紛在社群媒體貼出兩條「確診」快篩,掛病號在家!小心, COVID-19 新冠疫情升溫!疾管署預測七月中將進入高原期,家中抵抗力弱的嬰幼兒首當其衝,要高度戒備。

醫師專欄 鼻子不再鬧革命,中醫內外調理,讓你呼吸變得很自由!

作者: 馬光醫療網

根據統計,在台灣鼻子過敏的人大約佔總人口的四分之一,並且逐年增加,尤其在疫情過後,門診遇到的鼻炎患者明顯增加了許多,有打完疫苗後出現鼻過敏症狀的,也有確診後即使已經轉為陰性,仍然反覆出現鼻塞、打噴嚏或鼻涕倒流的患者。

健康百寶箱 全球 COVID-19 確診持續上升,新增金門小三通及高雄機場免費取快篩一盒!

作者: 林宜屏

考量國際疫情升溫及評估機場港埠檢疫量能許可,疾管署 1/16 表示,因應近期全球新冠疫情處於高點,且農曆春節將至,為保障民眾健康,自 2024 年 1/17 起,於金門小三通及高雄國際機場,提供免費索取 COVID-19 家用快篩試劑一盒!

專家專欄 小朋友性早熟?5大關鍵方式保護健康成長!

作者: 夏子雯 貼近你生活的營養師

樂觀開朗的 7 歲陳小妹妹,她的父母開始注意到她的身體出現異常的變化。僅僅7歲乳房卻開始發育,而且她的皮膚變得更油膩,聲音也變得比同齡的女孩更低。擔心這些異常的變化,她的父母決定請教醫生的意見。經過一系列的醫學檢查,醫生確診陳小妹妹正在經歷性早熟。她的性荷爾蒙水平比同年齡的女孩高,這導致她的身體提早進入青春期,生殖器官和乳房發育也在加速中。這對於陳小妹妹來說是一個困擾,因為她感到自己不像其他同學一樣。醫生建議她接受治療,以減緩性早熟的進程,以及盡可能保護她的身體和情感健康。父母也接受了營養師的建議,調整了她的飲食,以確保她獲得足夠的營養,並避免食用高油脂和高糖食物。

醫師專欄 登革熱的中醫治療與調理

作者: 馬光醫療網

現今(2023)年登革熱疫情以南部為主,確診案例主要集中在台南、高雄及雲林,且疫情仍持續升溫中,截至 9 月 21 日已累計8974 病例,台南市就占 8192 病例,去年登革熱疫情病例才 45 例,前年更是只有 9 例;可見今年 2023 年登革熱疫情是相當嚴峻。

寶貝健康 把握 136 黃金期,讓聽損兒走出寂靜世界

作者: 林宜屏

爸爸媽媽知道嗎?如果希望孩子在語言方面順利發展,聽力是重大關鍵因素之一!在台灣,大約每 1 千位新生兒就有 3~4 人確診為先天性聽損兒,把握寶貝聽語發展的「136 黃金期」,完成一篩檢、二確診、三療育的步驟,讓孩子擁抱新「聲」命。

醫師專欄 久坐、姿勢不良的電腦族注意,久痛不治,小心肩頸危機找上門!

作者: 尤稚凱

一名中年女性長期左臉麻痛,不但影響食慾、說話也口齒不清,並伴隨肩頸疼痛與頭痛,卻一直被當成三叉神經痛來治療,也未見任何成效。直至求診於菁英診所復健科尤稚凱醫師,才被確診為頸椎退化性關節炎,且因椎間盤突出壓迫到耳大神經的源頭,於是產生左臉麻痛。為了同時解除神經壓迫並改善退化性關節炎,尤醫師選擇施予增生療法,兩次治療後惱人的症狀終於消失。

醫師專欄 好想擺脫確診後的長新冠糾纏!請您這樣做,利用 5 穴位和 2 茶飲告別長新冠!

作者: 馬光醫療網

根據疾管署 112/1/28 的統計,台灣的新冠肺炎累計確診人數達 940 萬,超過四成的人口染疫。一般人感染新冠病毒之後,經過治療大都能在四周的急性期內舒緩,三個月內完全康復。不過確診過後的長新冠才是真正困擾人的問題,本篇將會告訴您告別長新冠的小撇步!

醫師專欄 月經失調是好困擾的婦科問題!中醫師幫忙讓月經變成妳的「好朋友」!

作者: 馬光醫療網

正常週期怎麼算?如何判斷月經失調?月經失調怎麼辦?確診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會不會影響生育機率?婦科問題困擾不少女性,本篇中醫師帶大家重新了解月經週期、月經失調,以及分享 5 秘訣讓我們跟月經成為好朋友吧!

健康百寶箱 登革熱確診創新高!防蚊SOP快跟上

作者: 林宜屏

沒有孳生源,就沒有病媒蚊;沒有病媒蚊,就沒有登革熱!登革熱疫情持續升溫,全國病例數為近 10 年以來同期最高!民眾務必做好個人登革熱安全防護措施,保護自己及家人的健康。

名人下午茶 粿粿 ✕ 范姜彥豐,我們也是被「小粿醬」選擇的

作者: Judy

曾擔任《全明星運動會》紅隊經理的粿粿,因甜美外表、個性大方的形象深受粉絲喜愛,去年與帥氣男模范姜彥豐登記結婚,並於8月生下女兒「小粿醬」。 今年6月小粿醬被確診為聽損寶寶,夫妻倆從震驚害怕到現在勇敢面對,更正面提到:每一個寶寶都有不同的樣子,我們也是被「小粿醬」選擇的父母,一起來看粿醬一家的專訪!

醫師專欄 當心幼兒新冠肺炎的後遺症!中醫茶飲藥膳來幫忙,小兒增加免疫力!

作者: 馬光醫療網

幼兒確診後可能會出現一些併發症,都是需要家長密切關注!除了提醒孩子把戴口罩、勤洗手等基本工作做好,中醫師也推薦了三種茶飲或藥膳,來幫助孩子增加免疫力!

醫師專欄 確診輕症免隔離!新冠病毒感染3階段,中醫師教您好好照顧自己!

作者: 馬光醫療網

COVID-19疫情爆發三年多,現在進入後疫情時代,輕症免隔離,確診雖然不會讓人過度不安,但是我們還是需要了解如何與病毒共存,以及確診後需要關注身體哪些變化?最後中醫師還教大家如何利用穴道按摩,緩解確診的不適感!一起來學習如何照顧自己的身體!

健康百寶箱 心慌慌!猴痘疫情還在燒,5要訣助你遠離病毒

作者: Ariel

近日,猴痘疫情延燒,疾管署截自今日已公布232個確診案例。猴痘傳染力強,會透過直接、間接密切接觸患者(或感染動物)的皮疹、瘡痂、呼吸道分泌物或是體液而傳染。另外,感染猴痘病毒的孕婦,也有可能透過胎盤垂直感染給胎兒,或是在生產時因接觸而傳染,不可輕忽。

醫師專欄 長新冠後失眠調理,中藥、針灸、日常保健三管齊下

作者: 馬光醫療網

「醫生,我最近又睡不著了!」「醫生,我確診之後無法入睡!」「醫生,我睡到半夜會醒來,就無法再入睡了!」「醫生,我晚上好會做夢,睡眠品質不好!」自從新冠疫情開始,失眠的患者就佔了門診人數的1/3,其中又以確診後失眠的患者占多數。

學習當爸媽 「花媽」卓惠珠:有辦法跟亞斯伯格兒溝通,就有辦法跟所有人溝通

作者: 林宜屏

人類的平均智商為100,一個人的智商超過120就會被認為是天才,而這樣一位智商132的「天才」就是「花媽」卓惠珠的兒子小福,22年前被學校老師跟同學視為頭痛的小孩,也是學校第一個被確診高功能自閉症的孩子。

醫師專欄 兒童防疫這樣做,中醫教您保護自家的小寶貝

作者: 馬光醫療網

根據疫情指揮中心統計,各年齡層確診者的人數與佔比,12歲以下兒童的感疫風險與其他年齡層無異,雖然兒童染疫多為輕症與無症狀感染,但越來越多國家發現染疫兒童中出現侵犯身體多系統的發炎性疾病,被統稱為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 in Children,MIS-C),

寶貝健康 新手媽媽過年遇到棘手狀況!張齡予、羅小白雙雙表示太煎熬

作者: Fan 

今年的農曆年假長達10天,大多數人開心與家人團聚,但有兩位新手媽媽紛紛遇上育兒狀況,發文表示實在很難熬!三立主播張齡予的兒子確診鵝口瘡,嘴巴痛到根本喝不下奶;鼓手媽媽羅小白1歲女兒突然雙眼上吊、全身抽蓄,嚇得她趕緊叫救護車送醫,對於這兩位新手媽媽來說,這個年節過得可說是心驚膽戰!

防疫懶人包 肥胖病友患新冠易併發重症!符合2指標要當心

作者: Editor

近期本土疫情升溫,開工首日確診增幅破百,與上週同期(1/23大年初二)相較增加了110.8%。而臃腫身形又是新冠肺炎重症的高風險群,也容易因為流感發生重症住院,與肥胖相關的疾病更是數不勝數。因此,醫師呼籲大家控制體重,永不嫌晚。

防疫懶人包 二度確診會更嚴重?一次看懂重複感染機率及防疫重點!

作者: Grace

近來疫情升溫,加上農曆新年將至,不少確診過的民眾都擔心再度中鏢。新冠肺炎二度感染機率有多高?面對重複確診危機,如何做好準備?彰化基督教醫院感控專家,教你掌握二度感染的防疫重點,健康迎接新年假期!

健康百寶箱 染疫康復後疲倦、咳不停也是體虛!4味藥材煮成「疫後養身茶」補肺潤喉

作者: 早安健康編輯部

「最近流行的COVID-19確診後體虛,屬於瘟疫造成的正氣虛,病毒可能會造成血瘀、發炎而導致體虛」;也有許多人在康復後仍深受慢性咳嗽、記憶力變差等「長新冠」(Long COVID,新冠後遺症)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