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黑倫醫師
軟骨膜炎是耳軟骨內層組織的感染。症狀包括疼痛、發紅和腫脹。軟骨膜炎是一種細菌感染。耳外傷(最常見的是高位耳軟骨穿孔)是常見原因。治療通常包括抗生素。未經治療的軟骨膜炎可導致嚴重的併發症。
作者: 劉璦泇
相信很多家長們一定都對「腺病毒」這個名字不陌生。當家中的孩子同時出現發燒與喉嚨痛,就醫時身體檢查發現「喉嚨很紅﹑扁桃腺腫脹」時,往往很常聽到醫師說 「扁桃腺發炎,可能是腺病毒感染或是細菌感染」。
作者: 吳彥蓁
陰道分泌物好多,一直濕濕黏黏的好不舒服, 老是癢癢的,讓我坐立難安,私密處又反覆感染, 這種難言之隱的不舒服,怎麼看起來沒有盡頭啊.......
作者: Fan
對身體免疫力尚未成熟的嬰幼兒來說,周圍環境潛藏許多危險,3歲以下幼童最容易感染的呼吸道病毒,除了常聽見的呼吸道融合病毒與流感病毒外,「人類間質肺炎病毒」也是其中之一。
作者: 周品攸
當孩子沒有哭的時候眼睛淚汪汪,不是可愛,而是罹患了一種病!一名出生4個月的嬰兒因為眼睛腫了一包,到醫院檢查後,醫生竟從嬰兒的眼角抽出5管的膿液,確診為「新生兒淚囊炎」!
作者: 周品攸
當寶寶的精神變差,處境可能很危險!一名未滿足歲的嬰兒因發燒、腹瀉兩天,突然出現活動力、食慾低下的狀況而送急診,一抽血竟發現血液中細菌感染相當嚴重,確診為「敗血性休克」,差點沒了性命!
作者: 周品攸
很多人習慣用手挖鼻孔,但沒注意手部衛生很可能引發細菌感染!一名8歲男童經常徒手挖鼻孔,甚至還會摳到流鼻血,這習慣持續了兩年後男童突然發燒、嘔吐不已,結果竟是細菌侵襲到了腦部,引發腦膜炎!
作者: 周品攸
最近秋老虎發威,天氣又悶又熱,頭頂、腋下的汗流不停,一名6歲男童日前因手臂痛了三天就醫,走起路來也很不對勁,檢查後發現男童的兩邊的腋下磨出大片紅疹,還因為局部破皮引發細菌感染,痛得難以忍受。
作者: 周品攸
中耳炎常因感冒細菌感染引起,當寶寶感冒時出現又哭又鬧、狂抓耳朵,就要懷疑是中耳炎,千萬別拖!一名3歲童就是因哭鬧不停,家長誤以為只是小感冒,幾天後寶寶的耳朵流出膿水,才驚覺不對勁!
作者: 周品攸
絕對不能輕忽寶寶生病的小症狀,以免引發無法挽回的遺憾。一名11個月大男嬰,在一次喉嚨感染後,竟引發敗血症,面臨必須截肢的結果,模樣令人心疼…
作者: 林靜莉
母乳的好處相當多,相信不必再多說,但近日有一項研究指出,哺餵母乳至少6個月,能有效減少嬰兒體內的抗藥性細菌,避免身體因為免疫力不足,容易受到抗藥性所引發的細菌感染,例如:敗血症、肺結核等。
作者: 林嬪嬙
寶寶感染發炎一定要吃抗生素?吃多了會增加過敏風險嗎?細菌性感染,經醫師評估須使用抗生素者,只要無禁忌症,不管年紀多小,都應接受治療,只要配合醫師按時服藥,注意有無不良副作用,便可發揮最大療效及減少抗藥性發生。
作者: 陳萱蘋
世界衛生組織(WHO)將每年5月5日訂為「世界手部衛生日」,勤洗手不是口號,是預防病毒和細菌感染的一道重要防線,掌握洗手的方式及時機,不僅除去髒汙,還可以洗去病菌,降低疾病感染的風險!請爸比媽咪帶著孩子一起學習正確的洗手步驟吧!
作者: 陳安琪
臺灣傳統俗諺云:「生贏雞酒香,生輸四塊板。」一語道出當時女性生產的危險性與艱辛。在經歷生產的重大關卡後,如何讓身體恢復至最佳狀態可是一門學問,而產後生活照護與飲食調理更有不少禁忌眾說紛紜,本文邀請到專業的中醫師與西醫師幫助妳釐清產後諸多疑惑,照顧寶寶之餘也要疼惜自己。
作者: 邱平
「抗生素」對爸媽來說,應該是個又愛又恨的藥品,少了它怕治不好孩子的病,用多了又怕孩子出現副作用反應。到底抗生素該如何拿捏用量?使用時又有哪些注意事項?
作者: 劉怡琳
在漫長的懷孕過程中,孕媽咪的身心皆產生許多變化,除了適應各種不適狀況,更要積極預防婦科疾病上身,以免危害自身及寶寶健康。究竟,懷孕期間可能遇上哪些婦科疾病?本文邀請婦產科醫師為您詳細說明。
作者: 陳萱蘋
當寶寶出現嚴重的咳嗽、喘鳴、呼吸次數變多或食慾不振…等症狀,小心是呼吸道融合病毒惹禍!有別於歐美或日本,臺灣全年籠罩於呼吸道融合病的威脅之下,尤其是2歲以下寶寶若遭感染恐有致命危機!
作者: 陳映潔
讓寶寶健健康康地成長,遠離各種病魔的威脅,是每一位爸比媽咪最大的心願!然而,面對乍暖還寒的春季,早晚劇烈的溫差容易讓寶寶適應不良、抵抗力下降,進而受到各種病毒細菌的威脅。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寶寶在春季有哪些常見的疾病,以及治療、照顧與預防的對策吧!
作者: 郁筱惠
妳知道與懷孕有關的疫苗施打,有多重要嗎?哪些疫苗適合在懷孕期間施打?哪些可於產後再施打即可呢?就預防醫學觀點來說,疫苗對人體具抵禦病毒和細菌感染的威脅,尤其對抵抗力較弱的懷孕婦女而言,確實有必要加以認識!且看本篇周產期醫學會顧問醫師暨台大醫院婦產部李建南醫師詳解孕期所有重要疫苗!
作者: 吳慧敏
生活無處不是毒!在日常生活當中,你知道自己會接觸多少毒物嗎?一早起床,打開水龍頭洗漱一番、接著塗上保養品,你曾仔細研究過抹在肌膚上有什麼化學成分?到你巷口買火腿三明治加一杯添加奶精的飲料,是否有想過吞進肚子的加工製品有多少? 事實上,許多我們天天接觸的用品、吃下肚的食物、呼吸的空氣等,可能隱藏著容易引起身體出現疾病的化學物質。通常少量的毒素進入人體,成人身體會啟動排毒機制,但對於懷孕中的女性,胎兒可就沒有這麼幸運了,胎兒愈小,對於毒物的忍受度愈低、即使微量毒物也會對於胎兒器官系統發生影響,他們的健康需要仰賴媽咪的守護。 本期特別企畫將告訴孕媽咪如何守護胎兒的健康,教你從食衣住行中認識常見的有毒物質,同時提供你如何減少與毒物接觸的簡單方法!
作者: Editor
進入冬季,冷氣團一波波,接踵而至,天氣溫差變化大,忽冷忽熱,許多疾病容易趁此時來襲,無論是病毒或細菌感染所引起的呼吸道或腸胃道的疾病,或是過敏性疾病,都容易發生在調適能力較差、抵抗力較脆弱的嬰幼兒身上,因此家長必須隨時為寶寶做好照護,嚴防疾病的侵襲!
作者: Editor
炎炎夏日,溫度一波接著一波接力似的往上攀升,不只艷陽當頭,夏日蚊蟲也跟著蠢蠢欲動。本期即將介紹幾種令人厭惡、也是居家或是出外郊遊常見的昆蟲大兵,若是能夠進一步瞭解昆蟲的習性、才能找到防治的對策,讓孩子免於昆蟲大兵的侵擾!
作者: Editor
家中的小寶貝出現發燒的狀況,總是會讓家長手忙腳亂心急如焚,尤其是年紀在2歲以下的幼兒,還不具備清楚的表達能力,沒辦法確實說出自己哪裡不舒服,讓家長無法判斷狀況嚴重與否,有些家長甚至會想快速幫寶寶降溫,就是看不得寶寶發燒。 其實會引起發燒的原因與疾病有很多,有許多疾病的症狀的確會引起寶寶發燒,但也有一些非疾病的狀況會讓寶寶溫度升高,另外,接種疫苗後也有可能發生發燒的狀況,家長要自行分辨寶寶到底是何原因發燒,其實並不容易,但可以先了解各種與發燒有關的狀況比較不容易慌亂。
作者: Editor
當寶貝身體出現不舒服的症兆時,爸比媽咪的內心也會跟著不安與煎熬。奇美醫院兒科部主任兼小兒神經科周琪主任表示,最常見的情況是baby半夜突然發燒,很多爸比媽咪在面對寶寶突然升高的體溫,經常顯得緊張擔憂、手足無措。 本篇透過專業兒科醫師的教導,讓爸比媽咪輕鬆了解如何區分疾病的輕重緩急,面臨小兒的各種狀況也不再只是像熱鍋上的螞蟻、乾著急卻毫無頭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