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Editor
根據調查,75%新生兒會發生功能性胃腸症(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FGIDs),常見的症狀包括腹瀉、脹氣、腸絞痛、以及無來由的夜間哭鬧!這些問題都來自於尚未生長完全的消化道!水解蛋白配方能解決牛奶蛋白的不耐受,想要更全方位呵護寶寶腸道健康,醫學實證發現:核苷酸能幫助寶寶後天免疫力的發展,有效減少腹瀉發生率!而益菌生是腸道好菌的主要食物,也不怕被高溫破壞,可以促進寶寶腸道好菌叢生長、減少壞菌滋生,幫助寶寶強化腸道健康!
作者: Editor
每年2月18至20日之間為24節氣的「雨水」,顧名思義就是降雨機率增多,正是農夫灌溉播重的好時節,而雨水的氣候多變化,早晚溫差大,要適時的增減衣服,若抵抗力較差的人,則容易感冒,此時須多吃些溫補陽氣的食物,降肝火、養脾胃。
作者: 周品攸
因應少子化,國民健康署證實預計將現行10次產檢補助增加至14次,且超音波補助也從1次提高到3次,最快於111年上路,可說是孕婦一大福音!
作者: 嬰兒與母親編輯部
一次給你18位專業小兒科醫師的醫囑!養兒育女有哪些必知問題?2021年該注意哪些小兒疾病?45周年的【嬰兒與母親】幫你超前佈署,看看有哪些育兒指南一定要知道!
作者: 高旻君
孩子的潛能及健康是玩出來的!放手讓寶寶大膽玩,是發展的重要過程,不過,專家表示,寶寶要先奠定體質,媽媽才敢真的放手,用對方法一路延續母乳體質,讓寶寶開心大膽玩,媽媽放心育兒。
作者: 高旻君
從寶寶跨出第一步開始,探索的範圍就全面展開,而寶寶的足部發展將會影響一生的健康喔!因為有越來越多孩子有足部問題,所以,提醒爸媽應從小就讓寶寶穿對能呵護雙腳的鞋子。
作者: Editor
最受歡迎的「IFME寶貝造型選拔活動賽」已經邁入第九屆囉!每年有近千位可愛寶寶報名參加活動,除了有機會帶回大獎外,爸媽更希望自家的寶貝,雀屏中選成為IFME年度月曆寶寶。 這些寶貝們都是IFME最佳代言人,穿上IFME的寶寶可以盡情跨大步,踏出穩定步伐,讓足弓健康自然形成,展現活潑好動的一面。現在讓我們一起來欣賞IFME童鞋大賞,媽咪們快來為寶寶挑選好鞋。
作者: NiNi Su
你分得清楚「居家隔離」、「居家檢疫」、「自主健康管理」這三種防疫措施嗎?每天看著新冠肺炎疫情起起伏伏,心情也不禁跟著上上下下。無論來是境外或本土,除了確診者必須隔離治療,接觸者還依程度分為居家隔離、居家檢疫以及自主健康管理,究竟這三種有什麼不同?
作者: Hello醫師 醫學審稿:賴建翰醫師 | 文:Alice Chen
不適當的飲食是造成男人性表現受到負面影響的主要原因之一。因為某些飲食行為會直接或間接影響睪酮量。為了擁有良好勃起能力,應該避免食用一些特定食物。以下列出最糟糕的5種性功能殺手食物。
作者: 早安健康編輯部
50歲中年男性,由於不喜歡跑步又聽說要避免肌少症,幾年前開始上健身房重訓,像是深蹲、舉重等鍛鍊核心肌群的動作,結果幾年下來運動到一半膝蓋開始疼痛。在醫師建議之後,他改變運動的項目,儘量以不彎曲膝蓋的方式練肌。
作者: 周品攸
口罩購買越來越方便,業者也紛紛出廠各種彩色口罩吸引消費者,往往一推出就秒殺,在街上人人戴口罩的情形下,彩色口罩似乎成了一種潮流。然而,近期有媒體報導彩色口罩恐有致癌的疑慮,因此食藥署及標檢局共同進行檢測,日前已公布結果。
作者: 周品攸
各國都會有孕婦指南提供一些健康建議及生活注意事項,然而,近期南韓首爾的「過時」孕婦指南被翻出撻伐,內容提到孕婦不僅要負責打掃、煮飯,甚至待產前還不能忘了幫老公準備三餐及衣物,產後更要逼自己恢復身材,韓國孕婦壓力也太大了吧!
作者: 早安健康編輯部
45歲媽媽從以前就有在運動,生了兩個孩子後,事業家庭忙翻了,同時還要做家事,卻發現現在運動比年輕時候還容易閃到腰。不僅腰痠到挺不直,為了保持健康去走路,結果膝蓋又疼痛,但檢查結果並不是退化的問題,而是.....
作者: Hello醫師 醫學審稿:賴建翰醫師 | 文:張雅惠
若您冬天容易手腳冰冷,晚上又睡不好,不妨先試試讓雙腳暖和後再去睡覺,也許會換來一夜好眠喔!
作者: 湯佳珮
「得玫瑰疹,一定會發燒嗎?」「玫瑰疹會傳染嗎?」「玫瑰疹會拉肚子嗎?」「得玫瑰疹,還可以上學嗎?」這些都是許多網友搜尋的熱門關鍵字,究竟玫瑰疹的發燒型態為何?如何照顧與預防?一起來看看。
作者: 戴筠
小孩常撞倒桌椅、無緣無故跌倒,身上動不動就青一塊紫一塊,該不會有什麼毛病吧?我們邀請職能治療師剖析8種幼兒走路異常的原因,並分享6種挑選童鞋的訣竅,一起保護孩子的腳!
作者: 早安健康編輯部
荷爾蒙簡直無所不能!光是在我們體內,就有能夠抗老修復的生長激素、能夠一夜好眠的褪黑激素、能促進新陳代謝的甲狀腺素等,還有對於女性來說宛如健康守護神的雌激素等女性荷爾蒙。不過一般而言,荷爾蒙在40歲前是相當充足的,40歲之後就必須留意了。
作者: Hello醫師 醫學審稿:陳琳臻營養師 | 文:于承宇
根據衛福部 2015-2018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18 歲以上國人有 25.06% 患有高血壓,高血脂則是 21.76%,平均來看,每五個成人裡面就有一位有高血壓,而高血壓和高血脂也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飲食是人人都能著手改善健康的保健管道。而在預防心血管疾病的飲食選擇中,堅果可能蘊藏著更多令你意想不到的好處。
作者: Editor
馬上要迎接2021年了,希望過了2020後,全世界能不再受到新冠肺炎迫害,祈福之外,也要「超前部署」自己的健康喔!
作者: 周品攸
孩子從出生開始,就必須按齡接種疫苗,有些疫苗注射過後可能會出現一些後遺症,只要沒有危及性命都算正常。但日前竟有衛生所護理師一時疏忽打錯針,使得小男童返家後高燒不退。
作者: 周品攸
沒想到小小孩也會得香港腳!日前有一名2歲男童,因腳脫皮、起水泡、搔癢難耐而就醫,媽媽原以為只是濕疹,結果卻是罹患香港腳,且來源竟是阿公?!
作者: 周品攸
飲食障礙症可能會使人同時出現暴飲暴食、厭食的情況,主要是因為不當的飲食習慣所造成。日前有一名16歲少女出現反覆拒食、暴食的飲食障礙,原因竟是小時候媽媽這個「餐桌規定」導致!
作者: 戴筠
泌尿道發炎是很常見的嬰幼兒疾病,0~3歲感染比率大概有15%,以腎臟炎最常見。但因為初期症狀不明顯,加上寶寶包尿布,很容易與感冒、腸胃炎混淆,發現時往往為時已晚。本文邀請兒科專家,教媽咪在第一時間判斷泌尿道發炎病兆,為北鼻健康把關!
作者: 周品攸
每年11月17日為世界早產兒日,全球各大地標都會用代表早產兒的紫色燈海,為早產兒祈福。全世界每年約有1,500萬名早產新生兒,在台灣則是每10個新生兒就有1個早產兒,為了幫助爸媽照顧早產寶寶,特別製作「早產寶寶健康手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