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賴玉珊心理師
「校園霸凌」在現代已經成為了許多孩子及家庭無法忽視的重要問題。面對這些無法預測的暴力行為,許多孩子在遭受霸凌時選擇隱忍,害怕求助,甚至開始質疑自己是否存在問題......
作者: 許嬰寧
另一半因為工作關係,有一半的時間都不再台灣。老實說,忙碌的生活中,有時候我們都會抓不準,合適和對方談話溝通的時機。
作者: 陳莉婷
「沒有原因,就是忽然不愛了?」、「現在這樣不好嗎?你又怎麼了……」,你也遇過這樣的渣男/渣女嗎?或是,你從朋友口中的抱怨已對渣男/渣女行徑完全掌握而感到無比厭煩呢?
作者: 江睿毓
是心理師,也是作家,黃乙白有兩個孩子,一個在天上,一個在身邊,在成為母親之後對於性別、對於人生都有了更深刻的體悟。「生活也許不完美,但我還蠻相信,我應該都會在那些經驗裡面找到愛吧。」
作者: Editor
有責任感的人就不會外遇?其實許多在家人眼中是「好伴侶、好爸爸」的人,依然可能會有外遇。專業諮商心理師林萃芬在《從外遇洞察人心:療癒創傷與重建信任》中分析了 12 個外遇迷思,究竟是什麼讓一個人決定走上外遇的道路?事實跟大家想的不太一樣。
作者: 許嬰寧
「好啦好啦!我知道啦!」 「好,我會重做,我重做就是。」 「沒事,我說沒事就沒事,可以不要問了嗎?」 「你還有甚麼要講的嗎?我很忙。」
作者: 陳萱蘋
玩遊戲是孩子的天性,但孩子玩遊戲可不只有好玩而已!在遊戲的過程,孩子不只重現他的生活,也可以在遊戲中解決現實的困境。陪孩子遊戲,比爸媽想的還要重要喔! 芙樂奇心理諮商所所長張雅淳心理師分享運用五大類玩具讓爸媽透過陪伴來為孩子排解情緒壓力,協助孩子在挫折逆境中,找回內在的心理能量、培養孩子的優秀品格。
作者: 游資芸
週末假日帶小孩出門,面對哭鬧的情緒,張捷和夏如芝夫妻給女兒選擇權,失去了玩興,卻給了孩子一次思考的機會!
作者: 未來family
親子一起愛運動,好處多多,這論調由張榮斌口中說出,特別權威,張榮斌是全台唯一一個「念體育系又念心理系」的臨床心理師,本身也是三寶爸,他強調,若希望孩子動起來,最好的方法是父母以身作則,開始「起而行」。
作者: 許嬰寧
在關係的複雜世界中,愛的表達方式和接受方式往往是使人們感到迷惑的主題。我們總是努力付出,盡力將對方置於生活的核心,卻在最後發現似乎始終無法理解對方的需要和渴望。有時候,即使對方給予的愛充滿用心和真摯,我們卻難以感受到被愛的溫暖。無論是愛與被愛,都需要一種雙向的溝通和理解,學會如何更好地表達自己,同時也更好地理解對方,從而締造更豐富、更充滿愛的關係。
作者: 妞新聞
「我不要!」「我討厭你!」孩子任性、愛說氣話氣人,爸媽本來都想要正向教養、要好好講,但就是很常被孩子的話激怒,聽到最後牙起來,變成大人小孩互相用言語、情緒傷害對方......該怎麼辦呢?琪琪心理師最近分享了「聽孩子說話的小撇步」,教你怎麼面對衝動失控的孩子而不走心!
作者: 江睿毓
現今社會裡部分大人因為對自己為人父母的期待過高,對孩子的教養方式卻舉棋不定,因此對孩子的未來充滿焦慮與不安。謝玉蓮臨床心理師建議父母,尤其是經常因為教養問題而感到身心俱疲的父母,可以跟著以下的方法製作一張屬於你的家庭的教養地圖。
作者: 妞新聞
覺得與另一半生活平淡,想要有點情趣又不知道該如何下手?其實改變說話方式就能讓彼此的感情越來越好哦~余佳容諮商心理師最近在Facebook上分享自己跟老公維繫關係的小訣竅,就是「經營戀愛的四大金句」且不論男生女生都很適用!
作者: 親子天下
近期台大經濟系學生發表歧視政見,引起軒然大波。為什麼孩子會公開發表歧視言論?作為家長,該怎麼教導孩子尊重多元,教出不歧視他人的孩子?臨床心理師、教養專家提供實際作法,供家長參考。
作者: 未來family
林萃芬語重心長地說:「婚姻中其實蠻需要自覺的。」當一方缺乏同理心、完全沒有考慮到對方,一旦有一天,對方退無可退、決定不再忍耐和退讓時,婚姻幾乎都很難挽回了。
作者: Grace
上禮拜公幼開學,私幼也已經上了兩週的課,有沒有發現孩子開學後的行為舉止變得怪怪的?心理師蔡佩珊表示,許多孩子在假期快結束、學期剛開始時,會因為預期性的壓力出現一些身心變化,也就是開學症候群!
作者: 未來Family
資深心理師指出,能辨識別人的情緒,是同理心的第一步,父母如果希望孩子有同理心,首先得教會孩子看懂別人的臉色。
作者: 親子天下
挫折、心累、無所適從⋯⋯這些常常是高敏感兒童家長的感受。在教養高敏感孩子的過程中,常因孩子強烈的情緒,或者無法融入團體而讓家長煩惱。本文邀請職能治療師、心理師提供教養建議,5個方法協助家長面對學齡前的高敏感孩子。
作者: 林雁
孩子交不到朋友、在學校被同學欺負或內心有恐懼的事物……遭遇各種狀況,卻不開口跟父母傾訴。這些秘密爸媽可能永遠不會發現,也可能等到事態嚴重才發現或被告知,往往讓家長既心疼又自責。到底為什麼孩子寧願忍受委屈也不告訴父母呢?
作者: 林雁
「同理孩子會不會讓孩子學不會反省,覺得大家都要讓著他?」「同理後孩子情緒反而更大,為什麼會這樣?」在我們過往的經驗中,被同理的經驗寥寥可數,也就不了解同理與同意的差別。擔心同理會寵壞孩子、放大他的情緒,讓他無法獨立。但實際上,同理非但不會導致爸媽擔心的結果,反而有助於孩子的情緒認知與發展。余勝皓心理師帶你破解迷思,認識同理的本質!
作者: 親子天下
「孩子就是不聽話」是很多父母常常面對的難題。應該要誰扮白臉?誰扮黑臉?有沒有用呢?美國爆紅的心理師教年輕爸媽們如何一個人就能同時扮白臉跟黑臉,打動孩子的心。
作者: Fan
婚前、婚後的關係變化,是許多夫妻會碰上的狀況,一方期待著婚後的關係,可以像婚前一樣的互動,但另外一方卻不再像過去一樣達到期待。結婚以後的妳,是否還有和老公談心交流、分享生活的時刻?諮商心理師呂宜芳分析4點可能造成溝通不良的原因,再提出3方法,供夫妻們參考。
作者: 未來Family
很多孩子沒有時間觀念,臨床心理師王意中認為應及早建立孩子的「時間感」。他建議分成三個階段,養成孩子時間自律習慣。
作者: 未來Family
現代父母大多比較願意投入資源,讓孩子多元、廣泛的學習。但關於學習才藝,常見大人得失心比孩子還重,甚至開始下指導棋。諮商心理師張閔淳建議:「父母要當孩子的『追隨者』,別太快跑到『教育者』的角色。」
作者: 妞新聞
有些孩子對周遭的人事物總是表現得特別冷漠,做什麼事情都興致缺缺,但又不愛學習新事物且常常喊無聊,這是不是讓爸媽有點苦惱,不知道該怎麼引導呢?
作者: 林雁
隨著開學日的腳步逐漸逼近,經歷過漫長的暑假要面對環境的變動,比如:新學年或新班級,孩子不免會對上學產生排斥的情緒。這時候家長可能會發現小朋友不時就會肚子痛、頭痛,變得暴躁、愛哭鬧,卻怎樣都找不到病灶,最後才發現原來是「開學症候群」發作了……(扶額)
作者: 妞新聞
如果孩子想要做一件你認為他做不到的事,你會如何反應呢?是會極力拒絕孩子,還是讓孩子去嘗試?是告訴孩子這件事的種種難處,還是幫助孩子一起做準備?黃柏嘉心理師日前在FB上分享了他們全家到澎湖遊玩,兒子和女兒卻為了吃麥當勞而展開一個挑戰的故事!
作者: Editor
長期關注親子陪伴議題的知名蛋糕品牌業者,邀請兒少心理專家-臨床心理師陳品皓老師所做的「2022親子陪伴大調查」日前公布研究結果,特過這份調查期盼找出影響父母親陪伴質、量之相關原因,及發掘孩子可能受到的潛在影響,提供專業建議,希望喚起更多父母對親子陪伴的重視,讓孩子能健康快樂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