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陳萱蘋
ADHD的孩子就像是一台煞車失靈的汽車,若不及早介入協助,任由橫衝直撞,就有可能產生嚴重後果。然而,網路上卻流傳著千奇百怪的錯誤訊息,導致爸媽有所懷疑與猶豫,孩子因而錯失黃金治療期。本文章邀請專業醫師針對常見的5大迷思逐一解說,讓爸媽看清楚ADHD!
作者: 編輯部
在學齡前發展遲緩聯合評估門診中,有六成左右的家長會主訴小孩有注意力不足或者過動的問題,雖然不足以證明小孩有過動症,但這問題還是相當困擾家庭生活,比如沒有辦法安靜坐著或玩玩具,常亂跑亂跳並出現破壞行為,教也教了、打也打了,但似乎都沒有什麼用,家長的疑問是,「到底是我的教育方式不對?還是他天生如此?我應該怎麼協助與控制他?有沒有好一點的技巧與方法?」這幾乎都是每個來評估的家長常見的困難!
作者: 編輯部
「我的孩子整天動個不停,該不會是過動兒吧!?」這是普遍存在許多家長心中的一個大疑問,加上資訊的普及與媒體的渲染,許多過度緊張的家長會直接將孩子的「好動」與「過動」畫上等號,但這樣的觀念是正確的嗎?其實不盡然!
作者: 編輯部
根據統計:在臺灣六百萬個孩子當中,約有二、三十萬個過動兒,他們好動、容易分心,有時甚至過份粗魯,與同儕相處時,不免會造成一些傷害或困擾,這些不受控制的情況,都讓爹地媽咪一個頭兩個大!另一方面,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容易被家長忽略而延遲就醫。
作者: 編輯部
您家寶貝坐不住、注意力不足、個性急、愛發脾氣嗎?寶貝究竟是活潑好動還是過動呢?台灣有許多兒童罹患「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大家都叫他們是「過動兒」,但其實這是錯誤的稱呼!而且有太多人不知道ADHD,甚至誤解了ADHD,造成只有15%的孩子接受正確而有效的治療;其餘85%的ADHD孩童都面臨了不公平的對待、陷入日後行為偏差的風險!因此本文呼籲千萬別錯待了ADHD兒童,就從認識ADHD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