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助理編輯 劉妤韓
「哇哇哇…我就是想要這個…」「吼~我不要….我不要….我不要…回….家…」,這些情景爸媽可能不陌生吧?!偶爾經過賣場或百貨公司的玩具區,會看到掙扎的小小孩和無奈的父母,正在上演諜對諜的景象;或許我們小時候就是那個躺在地上打滾的小小孩,也有可能以前/現在/未來是旁邊尷尬又無助的父母。父母該怎麼做,才能成功引導孩子合宜地表達情緒及遵守約定呢?
作者: Editor
孩子的閱讀能力從出生就可以開始培養!父母可以從6大面向幫助寶寶學習,包括激發寶寶對書籍的興趣、擴展詞彙、培養敘事技巧、認識印刷品、字母和發音。最重要的是陪伴孩子一起閱讀,用鼓勵的方式引導,讓孩子在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在學齡前就為他們建立好的閱讀基礎。
作者: 實習編輯 劉妤韓
手足關係是非常特別的連結,基本上擁有相似的成長背景、生活經驗,互相影響也甚遠,更特別的是兄弟姐妹幾乎能夠說是世界上最持久的情感連結!然而,在相處中難免會有矛盾和摩擦,手足爭執是家庭常見的問題,家長該怎麼做才能夠幫助孩子走得長久外,進而成為彼此的支柱呢?
作者: 實習編輯 彭宇希
探索全台北、中、南親子館,每個館所都擁有獨特的特色和豐富的親子互動活動和設施,不僅為家長們提供了一個放鬆心情的空間,更為孩子們打造一片快樂的遊樂天地。
作者: 實習編輯 彭宇希
探索全台北、中、南親子館,每個館所都擁有獨特的特色和豐富的親子互動活動和設施,不僅為家長們提供了一個放鬆心情的空間,更為孩子們打造一片快樂的遊樂天地。
作者: 林宜屏
許多家庭裡肯定有許多瓶瓶罐罐,或是像大茂黑瓜、花生等玻璃食品罐,有嬰兒的家庭更是少不了許多大大小小的奶粉瓶,其實,只要動手改造一下,這些小廢瓶、小廢罐就能變身為時尚的野餐單品喔!這樣可是環保又兼具美化環境呢!
作者: 親子天下
兒童語言發展能力,是許多家長關心的議題。臺灣幼兒發展調查資料庫的兩份研究指出,家長的親子互動參與,與1歲前是否養成規律睡眠,都和幼兒的語言發展大有關係。
作者: 親子天下
哈佛大學推出三種針對幼兒、寓教於樂的 Apps ,最難得的是,這些程式是哈佛教育研究所經歷各種研究、驗證所開發完成,能夠奠定孩子未來上學的語文基礎,並考量孩子的發展階段、個資疑慮、控制螢幕時間,以及大人帶孩子玩不出新把戲的困窘!
作者: 林雁
「我家的孩子都聽得懂,但就是不愛說。」、「和同齡人比,孩子講話好像比較慢……」相信小朋友的語言發展是許多家長關心的問題。它與小朋友的溝通與社交能力息息相關,是幼兒成長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環。看似自然而然的發展實則暗藏許多學問,家庭因素、互動機會、語言刺激都會影響語言的學習。想幫助孩子發展語言能力,就要掌握2大原則,讓孩子日常中也能玩出「語言力」!
作者: Angela
「我們都是當了爸媽,才開始學習怎麼當爸媽。」作家藍白拖自稱是遊走在婚姻與旅行的7年級生,和同為文字工作者的妻子大A意外有了兒子「香火」,過去在單親家庭長大的記憶,以及當時正面臨剛辭職沒穩定收入、想當全職文字工作者但沒信心、生活支出沒停過的「3沒」處境,既渴望又害怕親密關係,卻透過這段相互陪伴的親子互動,和過去的自己和好,放下制式「教養」換上「紀錄」,一趟趟搭便車之旅,享受生命中的美好風景。
作者: 林雁
在我們看來,孩子無憂無慮,像一張單純的白紙,不明白成年人世界的複雜。但其實孩子的心很敏感,大人的無心之言、言談中的家長裡短,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的行為。大陸一名4歲的兒童就因父母的對話而牽腸掛肚,甚至罹患上憂鬱症。
作者: 未來Family
許多學術研究都證實,運動的好處非常多。但即便如此,家長仍有許多實務操作的問題不知如何克服。本文彙整出常見問題,並邀請專家來解惑。
作者: 妞新聞
新手媽媽們常煩惱到底該怎麼跟孩子互動?跟寶寶玩他們看得懂嗎?對著寶寶說話有意義嗎?寶寶讀繪本有用嗎?寶寶互動一定要用玩具嗎?種種問題如雪花紛飛,其實主要的煩惱都是怕孩子還太小,會不會什麼都看不懂、讀不懂大人的意思而讓互動、教育徒勞一場,但台灣籍的美國幼教師艾瑪姊姊非常建議爸媽在嬰兒時期就多跟孩子玩,並提出可以幫助寶寶發展的5個互動重點給大家參考!
作者: 實習編輯 鄭茗方
睽違六年,終於等到樂壇天王周杰倫發行新專輯《最偉大的作品》,其中在〈粉色海洋〉歌曲開頭便可以聽到兒子Romeo可愛稚嫩的童音:「Hi~小妞! 要上我車嗎?嗯~我很帥喔!準備好了嗎? 要去兜風嗎?」想不到在15日釋出的MV中,Romeo不只獻聲還現身啦!
作者: 妞新聞
對爸媽來說,兒女是生活中的一個責任,但對小孩子來說,爸爸媽媽就是世界的神,即使孩子表面上看起來多不聽話、多叛逆,都依舊會愛著自己的爸媽,而爸媽的言語也都能狠狠的傷害到孩子,但孩子的愛不是無限的,當「愛的存款」用完,孩子就真的會頭也不回地離開爸媽!
作者: 實習編輯 鄭茗方
近年寶寶游泳熱潮興盛,也不乏在社群媒體上看到許多寶寶戴著脖圈在水中漂浮的可愛畫面,或是由爸媽帶著寶寶一起下水,但寶寶游泳對身心理發展有什麼益處?又有什麼需要注意的事項呢?一起來看看吧!
作者: 未來Family
孩子愛喊無聊,該怎麼辦?本身也是個二寶媽的美國教育作家曾多聞說,她的答案是:「不用怎麼辦。」很多研究都已指出,無聊對孩子的腦部發展、專注力與創造力等等,都有益處,現代的父母,太小看「放空」的價值了;雖然她主張暑假讓孩子放空,但仍有一件事她一定會每天跟孩子一起做。
作者: 未來Family
「寶媽與媽寶是相互的,」寶媽愈是發現孩子這個不會、那個不會,她愈可能搶在孩子前面幫忙;或是孩子做事做一半、就放手不管,媽媽在後面幫忙收拾善後,這些都會造成孩子依賴、懶散、不承擔責任。
作者: Editor
煙波新竹湖濱館為傳遞親子海洋永續的觀念,再次聯手專業生態大師─洪蛋老師,推出《驚奇!海底總動員》親子互動生態展,打造室內版海底世界。親子變身海洋角色,從故事開啟冒險,並近距離觀察、觸摸動物,用「玩」體驗海洋教育、收獲海洋知識。
作者: 蘊晨
這段時期居家分流上班、防疫照顧假,爸爸多了不少在家的時間,愛家的好爸爸們,可要好好把握這段黃金時期多參與親子互動喔!根據國外研究顯示,透過父親與孩子的良好互動與相處,不只對孩子的智力發展有幫助,對孩子的情緒與品格方面也都有正面成效,影響力不容小覷!
作者: Editor
現在的兒童幸福嗎?對現在的生活滿意嗎?雖然生活越來越便利、遊戲娛樂也越來越多,但根據兒盟對台灣5~9年級的兒少調查,發現近年台灣學童主觀生活滿意度分數屢創新低:在2017年時孩童的主觀生活滿意度還有79.2分,但到了2020年,孩子的主觀生活滿意度平均分數只剩下72.7分,下降了6.5分。
作者: 親子天下
我們教孩子勤勞、努力、刻苦,但有沒有教孩子怎麼休息、睡覺?休息不是偷懶,也不只是放下手上的工作。即使是三歲的孩子,都可以教他們偷懶的智慧!
作者: 戴筠
孩子上幼兒園已經兩個多月,仍天天吵著不要上學,每次總要半哄半騙才肯出門。這幾天更變本加厲,一到教室門口就大哭大鬧、一邊尖叫一邊躺在地上打滾。老師說剛開始上學適應不良很正常,要我不用擔心。但孩子哭鬧讓人又氣又心疼,怎麼做才能幫助他度過這段適應期呢?
作者: 緹雅瑪
秋冬是柑橘水果的產期,台灣爆汁超甜的紅橙橙「佛利蒙柑」現正盛產中!趁著出遊,帶孩子一起到果園走走,體驗採收水果的樂趣,再好好的品嘗美味又當季的橘子吧!
作者: NiNi Su
孩子開始有社交活動後,有時候會突然冒出一些大人聽不懂的語詞。可能來自公園一起玩的遊伴,可能來自學校一起讀書的同儕,更可能來自無邊際的網路世界,就算不懂,因為覺得好玩好笑好酷就學了起來,爸媽可不能置身事外,讓我們一起來搞懂新世代孩子的新興網路用語。
作者: 妞新聞
很多科學家為了瞭解人類的原始發展、心理狀態,都會對「嬰兒」做研究。因為嬰兒就像一張白紙,尚未社會化、也保留很多原始動作。編輯發現有些科學實驗相當有趣。父母可以對著家裡的小嬰兒做以下實驗,看看寶寶會有什麼樣的反應喔~
作者: Editor
法蘭克小時候跟其他孩子一樣,總是會小小犯錯,例如在家庭聚會上大吵大鬧。這時,父親就會罰他坐在地下室的台階上,以此羞辱他,有時一坐就是好幾個小時。現在法蘭克已經是成年人,也當了爸爸。而他為了解決和十二歲女兒瀕臨破裂的關係,找上治療師做心理諮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