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杜世興教授
國民健康署最新癌症年報中顯示,女性惡性腫瘤發生率排名第1位的是乳癌,而且已經多年連續蟬聯女性惡性腫瘤發生率首位。一般女性25歲以上,即有可能步入乳癌發生的年齡。尤其這十類人都屬於高風險族群,日常要多加注意避開生活中的危險因子!
作者: Fan
根據衛生福利部資料顯示,乳癌是婦女癌症發生率第一位,每36分鐘就有一位女性罹患乳癌,去年更有將近3,000位女性死於乳癌,在女性癌症死亡率中排行第二位。隨著台灣乳癌年輕化,女性應維持良好的乳房自我檢查習慣,以及安排定期篩檢,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作者: 邱明瑜
女星朱芯儀婚後育二子一女,去年11月確診為乳癌二至三期後,一直積極治療,同時投身公益化身乳癌防治代言人,並常於社群專頁上分享生活點滴,展現堅強樂觀的意志力,今(8/11)她在臉書專頁上公布了一項抗癌有成的喜訊,讓所有一路支持鼓勵她的網友紛紛留言祝賀恭喜她。
作者: 邱明瑜
女星朱芯儀與同是藝人的衛斯理(現改名為賈子宸)結婚11年,婚後育二子一女,家庭婚姻甜蜜美滿,羡煞眾人。朱芯儀去年11月確診為乳癌二至三期以來,化身乳癌防治代言人,並不時於社群專頁上分享生活點滴,展現堅強樂觀的意志力,不過昨(8/8)父親節她卻一反常態抱怨老公變豬隊友的事蹟,引發網友共鳴。
作者: 邱明瑜
現代女生為了愛漂亮及美白,通常都不愛曬太陽,但其實日曬有助於體內合成維生素D3讓人體吸收利用,而有超級營養素之稱的「維生素D」,在國內外的研究都指出,充足的維生素D可以幫助間皮細胞修復損傷,防止癌細胞的增生與擴散,在癌症預防上扮演著關鍵性的角色。
作者: 邱明瑜
實力派歌手朱俐靜驚傳於7月3日因乳癌離世,享年40歲,消息一出令人震驚悲慟!2020年診斷出乳癌,經過兩年的奮鬥始終保持樂觀堅強,沒想到沉靜休養了一陣子,仍不敵病魔摧殘撒手離世,令喜愛她的歌迷粉絲們不勝唏噓。
作者: 周品攸
朱芯儀選在3月8號婦女節這天公開自己罹患乳癌的消息,讓各界震驚,她在影片中表示,自己在去(2021)年11月發現胸部形狀不對勁,就醫檢查後發現已經是乳癌第二至三期,且目前癌細胞擴散到淋巴,正在積極治療中。面對自己的疾病,朱芯儀選擇用正面的態度迎擊,也想藉此呼籲:沒有什麼比身體健康重要,請把自己擺在第一順位。
作者: editor
依據最新衛生福利部108年癌症登記報告,新發癌症人數較107年增加5,123人。十大癌症當中,大腸癌已連續14年登十大癌症榜首,攝護腺癌、甲狀腺癌及子宮體癌則呈現上升趨勢,有哪些症狀需要注意以盡早治療呢?
作者: 早安健康編輯部
中醫師楊世敏在《致中和》一書中提到,女性癌症生成的三部曲多半是「忍、撐、恨」。忍,是讓身體內在物質不斷消耗,恨氣怒氣會讓肝氣鬱結、陰陽失調,最後造成痰濁、脂膜、血瘀,正是癌症最愛的體質。
作者: editor
根據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資料顯示,每12位女性,就有1人可能罹患乳癌,106年乳癌是女性癌症發生率第1位;108年每天約有7人因乳癌失去生命,是女性癌症死因第3位。因此,呼籲女性重視乳癌防治,顯得格外重要!
作者: 早安健康編輯部
糖尿病與婦科疾病有關係嗎?有的,而且關聯度不小。較常聽聞的「多囊性卵巢症候群」與胰島素阻抗有關,而癌症中子宮內膜癌與乳癌與糖尿病息息相關,有糖尿病者得到乳癌的機率提高兩倍。
作者: 林靜莉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資料顯示,大腸癌連續11年蟬聯第一名,第二、三名為肺癌、女性乳癌,令人意外的是,女性罹肺癌速度增快,新發人數僅一人為男性,其餘皆為女性,然而台灣女性吸菸者比例不高,為何會發生這種狀況?
作者: 湯佳珮
在台灣,乳癌好發年齡在45~55歲之間,而且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根據統計,台灣每年新增大約1萬名乳癌患者。關於乳癌,妳必須知道哪些重點?本文請乳房外科醫師來說明。
作者: 陳萱蘋
目前已知塑化劑的曝露將造成寶寶的智力低下,男嬰容易去男性化,女嬰容易性早熟,長大還比較容易罹患乳癌,且抑制寶寶的甲狀腺,當甲狀腺低下就會產生又矮又笨的呆小症。江守山醫師指出,接觸塑化劑容易得到乳癌是副總統陳建仁於國務院時所做的研究,是追蹤了1萬多名台灣女性長達20年的結果。
作者: 周佳謙
國人乳癌發生率雖然比美國低,但發生率卻較年經,建議一般婦女35~40歲間應作一次乳房超音波等基本檢查,41歲後應加強定期檢查,才能預防乳癌或及早做治療。
作者: 曾郁文
乳癌無論是在全世界或是台灣皆為女性癌症發生率排名第一位,所幸癌症醫學的進步,乳癌若是初期就被發現,經適當的治療後治癒率有 60%~90%。但是有很多乳癌患者,在接受藥物治療後,常會出現類似更年期「陰道萎縮症」的症狀,伴隨陰道乾澀、性行為疼痛、頻尿,以及尿失禁等困擾。
作者: 劉博仁營養功能醫學專家
屬於不同的癌症分期會有不同的主流治療,而不同的治療所需的營養處方也不同,因此為了幫助自己,患者在確診罹癌後務必要向醫師詢問清楚自己的癌症期別,以及接下來要接受的治療。
作者: 陳萱蘋
「代謝症候群」聽起來似乎是中老年人才要關心的議題!其實年輕女性也可能因為肥胖或生活習慣不佳而變成代謝症候群的一份子,尤其是進入更年期後,荷爾蒙改變緣故更容易成為其中一員,以至於未來罹患重大代謝疾病及乳癌、子宮內膜癌的風險大增,媽咪不可不注意!
作者: 林嬪嬙
空氣污染不只會影響呼吸道健康,增加肺癌以及心臟疾病風險,現在更有研究發現,空氣污染也可能提高女性罹患乳癌的機率!研究指出,當空氣中的二氧化氮濃度每增加十億分之5(ppb),罹患乳癌的風險會上升25%。
作者: 劉博仁營養功能醫學專家
一位36歲女士,因為子宮內膜增生出血接受內膜刮除,結果是良性病變,可是乳房也發現一個有鈣化的囊腫,乳房外科醫師檢查也是良性的病變,經人介紹來我這檢測塑化劑,赫然發現...
作者: 劉博仁營養功能醫學專家
一位乳癌患者體內塑化劑過高,尤其是致癌塑化劑『雙酚A』以及『壬基苯酚NP』都嚴重超標,在我的調理排毒下,二個月之後體內已經無塑化劑汙染,真替她高興!!
作者: 劉博仁營養功能醫學專家
一位三十多歲女生,因為乳癌第二期,接受部分乳房切除手術,病理報告是三陰性,所以接受術後放射治療以及化學治療。但不幸的是,放射治療完一個月就發生局部復發,所以只好在接受第二次切除手術,他的醫師也相當不解,太快了!!怎麼會如此快復發。
作者: 湯佳珮
乳癌、女性肺癌、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都是女性發生率比較高的癌症。除了危險因子、症狀與篩檢方式以外,本文也請專家提醒預防方式,並指出如果在孕期罹患這些癌症,如何治療以及要注意的原則,希望大家都能遠離癌症。
作者: 陳萱蘋
台灣每天有32人罹患婦癌、7人死於婦癌,婦癌儼然是女性的頭號公敵!辛苦的媽咪在工作及家庭兩頭忙碌之餘,一定要記得珍愛自己,定期做乳房及子宮頸篩檢,顧上護下,3點不漏,6分鐘護一生!
作者: 湯佳珮
乳癌目前為女性癌症發生率的第一名。雖然發生率高,不過只要及早發現,預後狀況大多很好。其實無論是懷孕或是未懷孕的女性,皆可能罹患乳癌,本文蒐集許多大家經常詢問醫師的問題,並告訴您,哪些是正確觀念、哪些僅為迷思,也分享9項日常生活的保健方法,希望讓大家都能盡量遠離乳癌的危險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