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劉璦泇
在門診幫寶寶做健康檢查以及預防針施打時,常碰到家長們有點不好意思的指著寶寶的頭皮問: 「醫師,最近幫寶寶洗澡時發現頭皮上出現黃黃黏黏,一塊一塊好像是頭皮屑的東西......請問這麼小就有頭皮屑正常嗎?是不是我們在清潔上有什麼沒注意到的?」
作者: 戴筠
婚後想從人夫、人妻趕快升格當爸媽,應該怎麼做呢?準備生小孩之前,最好先去做孕前健康檢查;評估「做人」時機別猛算月經週期,善用基礎體溫計、排卵試紙,打造好孕氣,提早諮詢婦產科醫師就對了!
作者: 林宜屏
國民健康署針對 7 歲以下兒童提供 7 次健檢服務,呼籲家長定期帶孩子至醫療院所接受健康檢查,以了解兒童健康狀況,早期發現異常,早期給予治療,奠定健康好根基。
作者: 林宜屏
學校健康檢查發現孩子有「心雜音」!怎麼辦?難道是有心臟病嗎?這是許多家長收到學校發的健康通知書後很常見的反應。別太緊張,也許是「無辜的心雜音」!
作者: Editor
陳小姐是一位 60 歲的大學教師,中年之後一直有肥胖的情形,學校定期的健康檢查也發現有血壓和血脂肪偏高的問題,因為平常沒有什麼特別的不舒服,就沒有特別在意。他住的地方離學校有一段距離,平常來回往往要坐上一兩個小時的車程,回家後就坐在沙發上看電視,也不大運動。有一天,陳先生起床時發現自己的右腿整個腫了起來,顏色也略為泛紅,感覺緊繃疼痛。他趕緊到醫院檢查,醫生安排了血管超音波發現右腿的深層靜脈內有大塊血栓阻斷了血流,經過住院使用抗凝血藥之後,腫脹的狀況很快獲得緩解。
作者: 醫生漫畫家阿毛
許多疾病或令人聞風喪膽的癌症在初期幾乎沒有症狀,或症狀容易被忽略,導致錯過黃金治療期。因此,不少醫師都建議定期做健康檢查,以便提早發現問題。但健康檢查有那麼多項目,看得眼都花了,到底該怎麼選?哪些是自費的?哪些又一定要做呢?
作者: 張瑜芹
現在的人工生殖技術發達,但懷孕對有些人來說仍是求而不得的事。有些人「一炮三響」,有些人怎麼 「做人 」都失敗!到底想生小孩,生活上有什麼需要注意的事情呢?
作者: 邱明瑜
有些小朋友因為長期飲食不均衡,常常攝取過量的油炸物,導致體重過重,甚至提早出現第二性徵。最近一名小學二年級的女童接受學校例行健康檢查,醫師發現她的右胸微微突起,觸診時明顯感覺到滑動的硬塊,女童也反應經常覺得胸部痛痛的,醫師懷疑是乳房早熟症。
作者: 邱明瑜
曾先生原本就是一名B型肝炎帶原者,去年健康檢查時發現肝指數異常不以為意,隔沒幾個月出現黃疸、腹水及瞬間昏迷,經檢查後遂判定肝硬化末期合併肝癌,但考量曾先生年紀尚輕若能換肝治療,仍有可觀的存活率。
作者: 戴筠
寶寶從出生到滿月可以做的健康檢查包括21項新生兒公費篩檢、聽力篩檢及自費基因檢查、代謝異常疾病檢查、超音波檢查。來看新生兒科專家一一說明檢查項目及注意事項,安心陪伴孩子長大!
作者: 周品攸
小寶貝對著相機歪頭賣萌的模樣真的很可愛,但如果頻率太高你可能要擔心了!一名6月大男嬰平常拍照時,頭部會微微向左傾斜,家長以為只是慣性動作,沒想到傾斜程度越來越嚴重,且臉型還有點變形了,家長驚覺不妙,就醫後才發現男嬰是「先天肌肉性斜頸」!
作者: 周品攸
面對來勢洶洶的COVID-19,1歲以下的嬰幼兒並不適合戴口罩,卻又處於須頻繁進出醫療院所施打疫苗、健康檢查的年紀,到底該採取什麼樣的防疫措施呢?
作者: 戴筠
經過馬拉松式的長跑,寶寶終於衝過終點,順利和爸比媽咪見面了!但妳以為這樣就結束了嗎?No No No,接下來還有一層又一層的關卡等著寶寶。寶寶出生後,首先要學會喝ㄋㄟㄋㄟ,接著要努力在48小時內拉出第一坨便便,還要通過身體外觀和各項反射檢查,才能拿到生命第一張入場券。生命是一連串不斷的挑戰,從起點開始,一起為可愛的寶貝加油吧!
作者: 周品攸
兒童健康手冊更進化了!健康手冊不僅能記載寶寶的健康檢查及疫苗接種紀錄,還有嬰幼兒的照護說明,幫助家長們度過育兒難關,如今新版的寶寶手冊又增加了3大亮點,讓家長在使用上更便利。
作者: 李純瑩
卵巢是女性的好夥伴,在停經後仍會繼續產生賀爾蒙保護我們,但我們要怎麼保護卵巢呢?定期健康檢查是最重要的保護機制,加上保持身心舒暢不急躁,就可以加強細胞功能、提升免疫力,減低卵巢癌的發生率。
作者: 戴筠
看過健兒門診的家長都知道,健兒門診除了替孩子做健康檢查,也提供營養諮詢與疫苗接種,服務內容可說包山包海。然而,也不是所有孩子的問題都可以請健兒門診處理。
作者: 戴筠
根據國健署的規劃,0~1歲寶寶可享有4次免費健康檢查。帶寶貝健檢時除了健保卡、兒童健康手冊還應該準備什麼?健檢前需要先記錄北鼻的異常狀況嗎?如果對檢查結果有疑慮,是否應該換個醫師檢查?
作者: 周品攸
一名出生僅3周的男嬰,在媽媽用背巾背著前往診所做健康檢查時,抵達診所時卻發現男嬰已經沒了呼吸,搶救後仍回天乏術,醫護人員認為是媽媽背巾使用不當才導致…
作者: Editor
爸比媽咪知道嗎?國民健康署為關心孩童健康,針對7歲以下兒童提供7次健檢服務,家長只需負擔醫療院所掛號費,就能讓您的寶貝接受健康檢查。
作者: 周品攸
基於孕前優生的觀念,為了打造出健康的生育力,現代醫學提倡孕前應該先做健康檢查,因此政府提供公費補助,健康檢查項目包含尿液檢查、血液檢查、性病篩檢、「紅斑性狼瘡」ANA檢查等,藉由這些檢查讓有計畫懷孕的夫妻了解自己是否患有疾病或潛在性的遺傳疾病等,並將其排除,若因遺傳性疾病無法排除,也能事先與醫生討論懷孕後的因應之道。
作者: Editor
還記得8月間的「網路千人大調查」嗎?當中爸媽們最想知道的問題之一就是「需不需要做自費產檢?」這次我們特別邀請專業婦產科醫師仇思源、那對夫妻一起來為大家解答,影片中提到婚後孕前健康檢查、各項產檢、孕媽咪產前補助,準爸媽們別忘了自己的權益和寶寶的健康,記得定期產檢喔!現在就來看看公費、自費項目有哪些?到底哪些該做?哪些不一定要做呢?
作者: 敖庭綸
性器官一般都被尿布或內褲包著,比較少有機會仔細觀察,因此定期健康檢查與媽媽的小心注意,是預防更大問題的重要關鍵。即使母親與女寶寶為相同性別,但是在性器官的了解與照護上,可能在還沒有當上媽咪前,都還依然不是全盤了解,注意寶寶小妹妹發生異狀或發生疼痛時的狀況,也才能儘快帶去給專業醫生作更專業的檢查診療,不會造成更大的問題!
作者: 詹雯涵
婚後孕前健康檢查是以優生保健為出發概念,利用先進的醫學技術,在婚後、計畫生育第一胎前的階段,提供遺傳醫學的資訊,發揮預防醫學的功能,最為重要的還是透過婚後孕前健康檢查來避免先天性異常或先天性缺陷新生兒之發生,讓爸媽能夠成功孕育健康的下一代。
作者: 林靜莉
隨著醫療科技發達,加上政府不斷的宣導,孕前優生概念越來越受到重視,準備懷孕的夫妻可透過健康檢查、疫苗接種、調理身體等方式,打造出健康的生育力,以迎接新生命的到來。